本周,蘋果的春季發布會在線上如期而至。值得注意的是,亮相的全新一代iPhone SE,首次在前蓋上采用了超瓷晶玻璃,這一曾在iPhone 12系列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技術。據介紹,超瓷晶玻璃對比傳統玻璃蓋闆優勢明顯,在硬度上甚至高于大部分金屬,能夠有效抵禦刮裂、劃痕和日常磨損,抗跌落能力提升4倍。而從2007年初代iPhone首次大規模将玻璃材質用在手機蓋闆上,到如今在各大終端上普及,蓋闆玻璃都發生了哪些改變?
技術工藝革新,防護更加可靠
2007年發布的第一代iPhone,可以說引燃了将玻璃面闆用作屏幕防護材質的導火線,此後蘋果系列基本沿用甚至在背闆上也采用了該材質,對比當時主流的PC及亞克力材質,玻璃材質表面耐刮花,性能确實更優,但缺點也很明顯——易碎,以首次采用雙玻結構的iPhone4為例:根據第三方保修公司SquareTrade發布報告,“屏幕碎裂”是iPhone4最容易發生的故障之一。
為了讓玻璃材質在保“屏”安上更加可靠,産業鍊相關主體通過在技術工藝上的不斷突破,實現了蓋闆玻璃在強度、硬度、抗摔能力、抗刻劃性等性能上的提升:比如通過改良配方和對鋁矽玻璃進一步強化後,康甯的Victus玻璃能從高達2米的高度跌落至堅硬粗糙的表面保持完好,而其他品牌鋁矽玻璃通常從不足0.8米的高度跌落時便出現損壞;全新一代iPhone SE采用的超瓷晶玻璃,則是将微小陶瓷納米晶嵌入玻璃基體,而晶體的連鎖結構有助于讓裂縫偏轉,随後再使用離子交換技術強化玻璃,讓結構更牢固,實現了性能方面的提升。
多元功能集成,外形更加美觀
喬布斯在初代iPhone上使用玻璃蓋闆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屏幕,當時的蓋闆玻璃的功能可以說相對比較單一,後蓋色彩并不豐富。但各市場主體在提升抗摔、抗磨等性能的過程中,更多功能也被同時啟發,通過離子交換、塗各類功能膜等特殊處理之後,目前的蓋闆玻璃可以做到集抗反射、抗眩光、防霧、防指紋污染、自清潔等多功能為一體,在兼顧防護的時候,也保證了顯示内容更好地呈現。
而且為了凸顯個性化,尤其是手機後蓋玻璃被賦予了多種顔色,比如與全新一代iPhone SE同時亮相的還有“蒼嶺綠”的iPhone 13系列,此前,這一系列就發布了粉色、藍色、午夜色(黑色)、星光色(白色)、紅色等多款配色,對比隻有金銀灰三色的iPhone 6系列,更加豐富多彩。甚至後蓋顔色還能實現多變,比如vivo曾提出的讓用戶1部享受N部“快落”的智能變色玻璃技術:廠家隻要發布一種手機配色,消費者就可像更換手機屏壁紙一樣,将手機玻璃後蓋随心所欲切換至喜歡的顔色,甚至還能制作個性化配色後蓋。
場景不斷擴展,滲透更加廣泛
早期蓋闆玻璃在手機上應用成本非常高,大規模應用并不順利,但随着工藝改善,良率的提升,大規模普及成為現實。根據廣發證券調研報告,自2018年開始,全球主要品牌廠商的中高端機型幾乎都使用雙玻璃設計,尤其是5G時代,綜合考量對電磁信号的屏蔽效果、質感、使用壽命、成本等因素,玻璃成為智能手機蓋闆的不二之選。
除手機外,平闆、筆電、智能穿戴、車載顯示等智能終端數量或種類大幅增加了玻璃的使用場景,比如車載顯示,玻璃可使顯示畫面的效果更加清晰和逼真,且觸控手感更好,在車載産品中的滲透率快速提升。來自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0-2025年全球智能設備外觀結構和顯示模組中玻璃的滲透率将由66.2%提升至73.2%,市場價值CAGR達7.9%,蓋闆玻璃的潛能正在不斷擴展。
此外,蓋闆玻璃厚度逐步從1.1mm向0.5mm減薄,據MRFR公布的報告,2024年0.5-1.0mm厚度段的超薄玻璃産品将占據智能顯示終端使用玻璃的主導地位,且玻璃不再隻是2D,出現2.5D、3D、3.5D,甚至可彎曲折疊。而作為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具有完整蓋闆玻璃外觀檢測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圖麟科技将通過高端視覺檢測技術的不斷突破,全面推動蓋闆玻璃質檢實現檢測方式、效率品質方面的變革。
(本文圖片及部分内容源自網絡,如有不當,請私信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