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從論語中汲取教育智慧

從論語中汲取教育智慧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8 12:10:00

從論語中汲取教育智慧(論語教育智慧發憤忘食)1

《論語》教育智慧: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感悟(一四三)

文/王營

原文:7.19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

譯文:7.19 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能回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時候,連吃飯都忘了,快樂的時候,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感悟:本章是孔子對自己的評價。葉公,就是成語“葉公好龍”裡那個被真龍吓得魂飛魄散的葉公,有一天他問子路,你的老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孔子太偉大了,子路不知道從那方面着手評價老師,隻能閉口不答。孔子聽說這件事後,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的時候,連吃飯都忘了,快樂的時候,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發憤忘食,是孔子對待學習的态度,彰顯了孔子做學問的癡迷程度。孔子做學問的時候,心無旁骛,精力高度集中,竟然忘記了吃飯,這是何等的專心緻志!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能達到孔子這樣的癡迷程度,事情沒有不成功的。相反,如果做事心猿意馬,這山望着那山高,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孟子》中曾記載過一個“弈秋誨奕”的故事: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緻志,隻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着,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他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兩個人一起學習,學習效果卻大不一樣。

從論語中汲取教育智慧(論語教育智慧發憤忘食)2

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也是現代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隻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應着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開始學習活動前,要讓學生排除無關因素的幹擾。比如上課前要讓學生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除了筆、作業本之外,其他東西都撤除,讓桌面變得幹幹淨淨,清清爽爽,以免物品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重要的是,要排除内部幹擾,讓學生做好情緒上的準備。内部幹擾主要指與學生心情相關的一些因素,如有什麼事情困擾着學生,使學生感到興奮、失望、憂慮等,特别是家裡發生的事和課間與同學發生的事,以及一些好玩的遊戲和好吃的東西等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

排除這些内部幹擾要比排除外部幹擾困難得多,需要老師課間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發現學生有困難或其他問題時,要及時幫助解決。除此之外,教師上課前還要加一個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環節,如在正式上課前可以對學生說:“請你把思想集中起來,專心緻志地投放到本節課的學習。”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學生把心收回來,投入到課堂學習狀态中去。

二是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刺激。學生注意力轉移的原因除了個人意志力的影響以外,還與學習内容有關,教學無關因素的刺激強度如果超過了教學刺激,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必須加強教學内容對學生的刺激。

教師首先要做到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教學内容,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很認真地學,教師隻要增強教學内容的趣味性,學生就會自覺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其次,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增強課堂學習的針對性。經過預習後,學生可以帶着問題組織自己的智力活動,有計劃、有目的聽課就不容易“走神”。再次,還可以設置限時學習,增強教學内容的挑戰性。有學習目标的限時學習是集中注意力的一個有效手段,它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内達到學習所設定目标,學生有了這兩個條件的約束,就會努力克制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三是着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自我提問”、積極思考的習慣,出現“走神兒”時,要會“自我暗示”,保持注意的穩定性。學習臨結束時,更要使注意保持緊張狀态,決不能虎頭蛇尾。同時,要戒除不良習慣,有的同學上課時精力不集中,往往和上課做小動作相關。比如手裡玩鋼筆或小玩具,在課堂上塗塗畫畫……,這些動作往往幹擾了大腦對課堂學習内容的注意。戒除不良習慣的方法是要通過淨化學習環境的方式來實現對自我的控制。愛玩東西的同學上課時把手放在膝蓋上,愛吃零食的同學在做作業前把零食拿開,把桌上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報紙、雜志等統統收起來,從而淨化學習時幹擾注意力的環境。

從論語中汲取教育智慧(論語教育智慧發憤忘食)3

四是注重課堂觀察,主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教學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學生的自身因素和教學内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教師要注意維持課堂秩序,不能讓課堂亂哄哄。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學生也不容易“走神”,反之有的學生就會趁亂起哄。另外,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情況,對“走神”的學生,可以利用暗示,提醒其收回注意力,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集中精力學習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看到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成果,心情總是愉快的,一切煩惱也會随之煙消雲散。因此,樂以忘憂既是孔子的好學之樂,同時也是孔子對待人生的态度。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心憂天下,然而他一旦快樂的時候,就會忘記所有的憂愁,甚至會忘記了自己年齡,忘了自己“老之将至”。

孔子從來不為生活環境的困窘而憂,他曾說:“飯疏食飲水,樂亦在其中矣”,他稱贊顔回:“一箪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事實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在愁中就在病中,能夠做到“樂以忘憂”,需要人具有非常強大的心理調适能力,也隻有孔子這樣的聖人才能做到。作為一般人,我們憂愁的時候适當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想一些快樂的事情,在短時間内把自己從憂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我想無論是對處理人際關系,還是個人身體健康,都是有好處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