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27G曆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
我們先來看幾幅古代書法名作中關于年份的寫法:
王羲之《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
顔真卿《祭侄文稿》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
蘇轼《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古人寫年份一般是“歲次某某”,而我們今天在書法農曆落款時,寫“辛亥年”“乙酉年”“戊戌年”者肯定會有。那麼書法農曆落款寫“年”字,到底對不對?
北京楊中濤先生認為“年”和“歲”為同義詞,古人可以寫“某某歲”,那我們就可以寫“某某年”。
但其實,“歲”字和“年”字不是一個概念。一般都是前面的朝代的具體年号來标明年,後面幹支來标明歲。
所以,幹支後寫“年”字是不合規範的。
那為什麼要用“歲次某某”呢?
由于古代以木星紀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木星所值的星次與其幹支稱為歲次。
使用規範
古代一般都寫“歲次某某”,如公元1894年的書面寫着“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在文章用語中如王羲之《蘭亭序》開頭就是“永和九年歲在癸醜”。用“歲次”“歲在”表示年份,前邊必須有年号年數。但如隻寫“幹支”二字,就可以獨立使用,後面不要寫年,直接寫上季節月份即可。
那麼,古人有沒有寫“某某年”的呢?有,在清代書法家伊秉绶就寫過“乙亥年”,但是非常少,而且也是不合傳統規範的,不能作為正确的憑證。
結論
書法作品用天幹地支紀年法落款,傳統意義而言,是不能在天幹地支後加“年”字。
如果您認為在新時代就想這麼寫,也不能說絕對錯誤。但更建議“歲在戊戌”“歲次戊戌”“戊戌之春”等,會更文氣、更正統、更規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