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模組主機電源
很多有過Diy攢機經驗的玩家一定對“主機電源”這個硬件不陌生,它作為一台電腦的核心硬件,起到了為所有硬件包括顯卡、主闆、散熱風扇、硬盤的供電作用。同時,電源産品的價格也差别很大,涉及到的主要參數包括額定功率、轉換效率、模組設計等等。
而今天要講的“電源規範”并不是上述提到的某一個技術點的變革,而是整個電源設計就要翻入下一個時代了,它肯定也會影響到周邊與之搭配的硬件設計,如主闆、散熱風扇的供電設計等等。
ATX目前标準下電源的供電接口
先來聊一聊目前已經是絕對主流的“ATX”電源規範,該規範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闆及電源結構标準,是英文(AT Extend)的縮寫。ATX電源規範在近30年中也在不斷進化,先後經曆了ATX1.1、ATX2.0、ATX2.03和ATX 12V等階段。
1000W電源的輸出能力
目前市面上的電源遵循ATX 2.03的标準的也已經比較少,更多的是ATX 12V标準。以最新的ATX12V标準為例,電源分别提供了 12V、 5V和 3.3V電壓,其中, 12V為CPU、顯卡和主闆部分功能供電。而諸如内存、硬盤或者RGB燈光則需要用到3.3V或者5V的供電能力。
ATX12V電源規範下的供電變化情況
聽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已經暈了,什麼3.3、5、12,為了大家更加通俗的理解,我們将電腦供電比喻成為“後廚”,在後廚當中,電源就是“切菜師傅”,切菜師傅提供三種不同的加工方式:切片、切段、切條。在現有的标準下,切菜師傅每天都在從事這三項工作,并且同時進行。
而電腦上的硬件,如顯卡、CPU、主闆,它們隻需要各取所需,然後炒菜即可。電腦從90年代發展至今,出現了一種情況是:小功率需求減少,大部分主要硬件的功率都在提升。
硬件的功率提升,對電源的輸出要求也在提升
也就是說,願意吃片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對于切菜師傅切片的能力要求也就越來越強。以目前的頂級顯卡RTX 2080ti為例,它的最大功耗達到了260W,在5V和3.3V标準下,很難滿足它的供電需求。另外,目前頂級消費級CPU如AMD R9 3950X,标稱的TDP也達到了105W,這還不包括超頻等情況,同樣有着很大的供電量需求。
因此,12V的供電需求在不斷增長,而Intel推出的最新ATX12VO電源規範,其中的“O”就是“Only”的縮寫,也就是說在最新的電源規範中,12V迎來了“大一統”,換句話說,這次後廚不需要3個切菜師傅了,隻保留一個切菜師傅,所有的周邊硬件想要炒菜,隻能選它切的“片”。
全新的電源規範
前面也提到了,現在12V在電腦整個供電系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CPU、顯卡和主闆大部分功能均是12V供電的,那麼,其他的硬件情況呢?比如硬盤,很多3.5英寸機械硬盤目前需要用到的電壓是 12V、 5V和 3.3V,其中 12V是供給電機使用, 5V和 3.3V則是主控電路使用。
另一個電腦的主要硬件:内存,實際上也是由主闆供電中的3.3V驅動的,是通過3.3V電路再進行轉換,轉到工作的1.5V、1.35V。此外,使用SATA接口的固态硬盤很多也使用到了5V和3.3V的供電,隻有近兩年興起的PCI-E接口m.2硬盤則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轉換問題。
大功率充電頭的供電檔位,和電源有很高的相似度
實際上,有一個大家更加熟知的行業也在近兩年經曆着“功率革命”,那就是移動設備的充電功能,同樣是将220V接入,并轉換為輸出功率,而移動設備的廠商則堅持了“多頭并進”的态勢。在多個快充标準中,最為熟悉的應該就是高通的QC标準,這是一套很明顯的以高電壓、低電流提供大功率的思路,QC2.0和3.0都提供了12V的檔位支持。
而近兩年開始異軍突起的還有另一股勢力,也就是USB- Power Delivery,也就是USB PD快充協議,它是由USB-IF組織制定的一種快速充電規範。它同樣提供了高電壓輸出的能力,目前市面上常見的65W、45W,都達到了12V甚至20V的高電壓。所以從各行各業來看,隻要對功率有需求,提升電壓基本都是必經路線。
全漢此次展示的電源産品
電源作為電腦的核心供電部件,它的改變也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在今年的CES 2020上,全漢就展示了第一款采用ATX12VO電源規範的産品,這款電源型号為FSP500-30AKB,砍掉了3.3V和5V的供電,采取了3路12V輸出,分别可以輸出20A、25A及1.5A電流,最大功率490W。
至此,ATX12VO電源規範完成了與大衆的首次見面,不過在展台上既沒有配套的産品,也沒有相關的具體參數。對于電腦中的CPU和顯卡,完全不用擔心新标準帶來的問題,因為他們早就采用了12V的供電。對于硬盤,可能會采用轉換電壓或重新設計控制電路來解決,而這場變革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會落實在主闆上。
主闆目前的24pin插口,将是新規範取締的第一個部件
要知道,主闆目前使用的20pin或24pin插槽當中,5V和3.3V都是必不可少的供電能力,它驅動的就是功耗很低的硬件,如I/O芯片以及外圍電路,另外就是内存,還有常見的USB接口(不包括Type-C)在現有的硬件環境下,很難做到12V的統一供電,這時,為了過渡,要麼就是主闆承擔電壓轉換的任務,換句話說,主闆将電源原本的3位“切菜師傅”再次招攬回來,自己組建後廚分配食材。
或者另一一種情況,就是所有硬件廠商全部轉為12V标準,不僅包括主闆設計,還包括外設、附件等等。從短期來看,新的電源規範不會改變現有的硬件市場,因為有很多需要重新設計、再次統一的問題。而且PC的叠代速度也很緩慢,這也影響到了相關标準的應用,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的USB3.0,它的規格是2008年11月發布的,直到現在,很多主闆仍舊沒有做到全部布置該接口。
但從長期來看,新的标準帶來的12V高電壓與更大的功率,實際上為更多電腦硬件提供了可能,供電的上限提升,也會突破外設的設計瓶頸,比如通過最高100W的PD協議支持,你的鍵盤也可以變成一個“小型計算機”使用,硬盤也可以配置更大的緩存能力以及更為複雜的控制結構等等,雖然很遙遠,但也值得期待。(本文首發钛媒體,作者、攝影/鄧劍雲,編輯/項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