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初中語文老師的日常? 我的小學坐落在四線城市的城中村,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一名初中語文老師的日常?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我的小學坐落在四線城市的城中村。
自從2021年9月1日開學以來,作息時間是這樣的。無關好壞,隻是陳述這一天的工作情況。
我住在離學校25公裡的郊區,每天需要四十分鐘到一小時的車程去上班。
一般是五點半鬧鐘響,拖拉到六點起床,簡單洗漱後,大約6:30急急開車去學校。如果是雨天、雪天,開車耗費的時間另算。有人說,你租房子不就好了,在這抱怨沒什麼用。當然這都是自己選擇的路,沒什麼好委屈的。
作息表上寫的是7:50到校,但是需要在交通路口執勤的老師要求7:20到崗,一直到7:50,接着就是緊鑼密鼓地跑操時間,跟着學生跑操到8:10分左右,邊跑操邊要求孩子的隊形。
第一節語文課上課,就意味着還四十分鐘的一節課。這樣從7:20算起,到第一節課結束時間9:00,整整100分鐘沒有休息過。
課間十分鐘,需要等到數學老師來上課。盯着學生讀書、不許打鬧。有一點時間就要批改作業了,隻要你站在教室裡,有處理不完的告狀,偶爾會有找你聊天的,作業基本看不了一本。
第二節數學,終于回到很遠的辦公室喝口水,還要抓緊在學生沒下課前,搶先去廁所,不然廁所堵得水洩不通。
第三節語文,意味着又得提前進教室,督促學生課間讀書。因為時常有老師檢查是否有學生課間讀書,表揚别的班級,意味着批評自己的班級。
第四節簡短的半小時,雖然不是自己的課,但是要提前到教室等待放學,送孩子出校門。
11:30意味着孩子應該家長都接到了,但是如果有沒來的家長又等着接走。唯一感到幸福的事情,是學校沒有拖管中午飯,并不是學校不執行政策,隻是學校條件有限。
這時食堂的飯菜變少了,甚至是沒有了。食堂的飯菜總是美其名曰的很好吃,不過就是胡蘿蔔炒土豆絲、西紅柿雞蛋,打飯的同事好像沒有勁兒似的,盛的菜左搖右晃,就一勺,有時為了吃飽,會多要菜湯都是難為情的事情。
你以為的中午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是用來睡覺的嗎?錯了,堆積如山的生字書寫、作文、練習冊,都需要你的批改。沒辦法,下午非常忙碌,課後服務兩個小時。
累極了,簡短的十五分鐘休息,趴着睡了一覺。起來奮筆疾書。
1:50又要到路口執勤了,2:00學生應該都到教室了,但是上課時間2:20意味着你還要盯二十分鐘,下午第一節是一節綜合,無奈還是自己的課,繼續從2:00-3:00,課程結束,但是眼保健操15分鐘,還得繼續盯着。
終于,下午第二節,别人的課,終于得到喘息。錯覺,評課時間,大家又聚到一起讨論交流,不知不覺時間又過去了。
無奈,4:05-5:05是第一個課後服務時間,語文和數學對半分。但是下一個一小時的課後服務時間是兩個人一起耗在教室了,一起陪學生讀書,什麼都不能幹,批改作業、輔導作業都是不允許的。
終于6:00放學了,但是有家長沒來,繼續等待。
如果學校不開會的話,恭喜你可以回家了。
回家的路,所有人下班的點,堵到插翅難飛,月亮出來作伴。
目前單身的我,跟父母一起住,回家無論多晚,都有熱乎的飯菜。回到家7:20,吃完飯8:00,有家長溝通的話,最少20分鐘,之後,準備課件、洗漱,最早10:30休息,這樣才能保證明早早起。
很多有孩子的同事,回家根本沒空輔導自己的孩子,身心俱疲。
班主任的工作更不必說了。
學校還規定,正副班主任課間需要盯班,雖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是副班主任語文老師,每周的課程除了語文的8節課,還要擔任綜合、體育、科學三門小科的課程,總共除去課外服務的十三節課。
正常的上課就不用說了,孩子寫的作文、作業、備課、各種聽課安排、各種會議數不勝數。
除此之外,雖然是副班主任,但是班主任交給你的本應該是她的任務也比較多,家訪、寫家訪心得、統計體溫、消毒、打掃衛生、美化教室。
還有家長溝通,每天下班回家,面對家長的狂轟亂炸,當然都是學習上的事情,并不像班主任那樣是班級管理的事情。
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教學,讓你請假、生病都是奢侈,因為沒人能頂替你的位置,每個人身兼數職,除此之外,學校嚴禁請假,還得扣錢。
當然,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既然選擇了就能承受。
今年特别吃驚的事,是一位新考上編制的老師離職了,她覺得老師工作複雜、艱辛,她承受不住,堅持了一周就離職了,她甯願選擇微商,也不願意選擇穩定的老師,當然人各有志。
太多時候,生活就是圍城,裡邊的人想出來,外邊的人想進去。任何人都容易一葉障目,不能感同身受。
藥能治病,但藥都有副作用。每個政策的出台,都有利弊。教師,不能獨自承擔副作用。
“雙減”,不能把學生、家長的負擔都轉嫁到老師身上。
教師也是家長,教師的孩子也是孩子,教師的家人也是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