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對僧人有太多好奇和不解,那麼我們就來聊一聊有這些人對和尚有哪些好奇和不解吧!
比如 “吃” 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奇特的想法,和尚吃素怎麼還這麼胖。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話能表達很多意思,第一是猜測、第二是調侃、第三是好奇、第四是打招呼。首先是猜測你這和尚肯定吃肉才會長胖。其次調侃和尚好吃懶做養一身肥肉。第三是和尚是什麼東東,第四是坐車好無聊啊,想找個人聊聊天,哎,這有個和尚,和他聊天吧,怎麼張口呢?問啥呢?你吃肉嗎?
素食色香味俱全
比如 “行” 僧人都會到處雲遊參學,然而僧人一般出行,身邊總是會少不了一大堆人圍着問一些無意義的問題,比如說,“和尚能不能結婚” 當然這是明知故問,黃口小兒都了知,出家肯定是單身的,是不能結婚的,即使沒出家前結過婚,出家是要先離婚的。提問者就會說,“哪哪哪的和尚就結婚了,我聽是聽誰誰誰說的。” 這樣聊天的意義是什麼?沒什麼意思,就是話頭,閑談解悶,前提是僧人是不閑談的。
假和尚披三寶衣接街頭擺攤做生意
也許社會上的人被和尚樣子的騙子騙多了,一看到和尚,首先把騙子跟和尚劃等号,還有一些造謠和尚挖腎,偷小孩等等一些道德淪喪,違紀違法的行為,從而滋生一個新名詞,假和尚。其實,和尚就是和尚,騙子就是騙子。當我們遇到和尚在大街上,向民衆兜售結緣物品等..... 大家一定要拍照取證,打110報警。
中國的假和尚在紐約丢人丢到國外了
其實大部分人對僧人歪曲的看法,大多是通過社會或網絡上曝光的某些不檢點的僧人所作所為,從而大衆反應給出家人的一些行為。這并不是提問者的冒犯,原因是某些不檢點的僧人和一些身披僧衣破壞僧團的外道魔子魔孫所造成的惡因。
那麼僧人為何不食葷腥和五辛:
中國的和尚,遵循大乘經典影響及梁武帝的推行,是不吃葷的。另外雞蛋也不吃,但是牛奶,蜂蜜這些可以吃。在素菜方面,蒜(以及蒜薹、蒜苗,各種蒜變身的産物),蔥(大蔥,小蔥及洋蔥),韭菜(韭黃)是禁止吃的。生吃生嗔,熟吃生淫,另外味道太重影響他人。若做藥食用需避開大衆等味道沒有了才能入衆(不過以現在的醫療水平不需要用蒜治病了)。姜和香菜是可以吃的,特别是姜,養胃禦寒,出家人大愛。
關于食肉的觀點漢傳和南傳的不同:
在原始早起的經文及律藏中,我們可以看到佛及出家弟子是食用肉類的,因為他們那時是托缽乞食,别人給什麼吃什麼。佛陀也沒有提到不允許食肉,隻說不許在無病的時候乞讨魚之類的美食。有三淨肉的說法(不見殺,不聞殺,不為自己而殺)。漢傳佛教有的說法是:佛世時佛弟子吃的是五淨肉,是佛化現出來的。(對此我持保留意見)。在漢傳大乘系經典裡如楞嚴經是明确禁止使用肉類的,特别是慈悲的梁武帝推行,漢傳僧人從此之後都不食肉了。
佛教初傳中國時,中國漢地的僧人也堅守着佛陀的遺教,但後來僧人逐漸放棄托缽乞食的方式,最早可見的記錄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四○五年)道恒的《釋駁論》中指出當時沙門“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可知當時僧人已開始耕種了。
南傳僧人拖缽乞食
在中國文化裡,“乞讨”是卑賤的行為,何況在普遍重視勞動的大社會,僧人乞食,被視為“不事勞作,不事生産”,難以獲得社會大衆的認同與尊敬;其次僧團人數不斷增加擴大,寺院又位處偏遠,端賴托缽乞食有實質的困難。在此情況下,自南北朝以降,皇室貴族以賜田與舍田的方式供養僧人,不再直接布施飲食;相對地,僧團也必須自行組織生産的方式,以便自給自足。
僧人出坡
到唐朝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正式開啟中國僧伽生活新型态,僧人開始過着“晝而農、夜而禅”自耕自食的農禅生活,百丈禅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身體力行的高風亮節,成為後代僧人效法的榜樣,在作務中修行也成為僧人奉行不渝的信念。
出坡的少林寺歪果仁俗家弟子
漢傳佛教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己做飯,不在上街乞食,所以完全可以控制自己吃什麼。素食可以減少肉類的消耗,間接的做到護生,而且素食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一切營養不需要在肉類中攝取,站在慈悲和避嫌的角度,素食是值得堅持并且有必要的。但是看到其他僧人食肉(比如南傳),完全不需要去诋毀或者厭惡。素食有益于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愛護環境、合乎自然規律的飲食習慣,素食已經逐漸成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素食
佛教主張不殺生,佛陀容許三淨肉,即食者不聽殺、不言殺、不看殺。在大乘佛教的《楞嚴經》中還有“永斷五辛”的說法,五辛是蔥、蒜、洋蔥、韭菜及興渠,在大乘佛教中認為去除五辛之後才是真正的素食。
《楞伽經》中佛告大慧菩薩:“大慧,我有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于此時,一切種,一切時,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又雲:“何人食用肉,先堕餓鬼衆,後堕号叫獄。”
《大般涅槃經》提到:“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梵網經》:“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衆生見而舍去。”
《佛說十善戒經》雲:“啖肉者多病,當行大慈心,奉持不殺戒。”
崇尚素食的梁武帝也發胖
中國佛教在梁武帝反對吃葷,著《斷酒肉文》四篇,主張僧尼一律斷魚肉。可以食用奶制品,但不食蛋。雖然酒為谷類或水果制成,但因為喝酒會亂性,故不可食用。
提婆達多設計謀害釋迦牟尼佛
提婆達多派:主張完全素食,不食用肉類、魚類與牛乳。
提婆達多:在原始佛教經典中為犯下五逆重罪,破壞僧團,背叛佛教,設計謀害釋迦牟尼佛,極為負面的人物。《妙法蓮華經》中,則紀錄提婆達多亦被佛陀授記,将來成佛。其實提婆達多是來示現作反派角色,讓衆生體悟作五逆罪者會下地獄。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中“如比丘入三禅樂”。
食素的意義:(1)益壽延年,根據營養學家研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長命。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是原始的素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令人稱羨;瑜伽的聖賢也因素食而享高壽。
(2)體重較輕,素食者較肉食者體重輕。這是因為肉類比植物蛋白含有更多的脂肪,而且,肉食者若是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則其中過量的蛋白質也會轉變成脂肪。瑜伽飲食觀認為,新鮮的水果、蔬菜含有各種豐富的維生素,能提供給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還能幫助身體清除垃圾,排除身體毒素,而且經常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也能幫助練習瑜伽的人們達到更好的效果,食用它們便于生命之氣在身體中順暢地流通。并認為動物食品中的蛋白質的質量低下,實際上消化這些食品所需的能量要大于這些食品所提供的能量。
(3)降低膽固醇含量,素食者血液中所含的膽固醇永遠比肉食者更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則往往會造成血管阻塞,成為高血壓、心髒病等病症的主因。二次大戰期間,北歐人被迫食素,結果發現全國人民心髒病罹患率大為降低。以後他們改食肉類,心髒病罹患率又提高了。
(4)減少患癌症機會,某些研究指出,肉食與結腸癌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前述印地安人及其他素食的部落,尚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癌症為何物。
(5)減少寄生蟲感染,條蟲及其他好幾種寄生蟲,都是經由受感染的肉類而寄生到人體上的。
(6)減少腎髒負擔,各種高等動物和人體内的廢物,經由血液進入腎髒。肉食者所食用的肉類中,一旦含有動物血液時,更加重了腎髒的負擔。
(7)易于儲藏,植物性蛋白質通常比動物性蛋白質更易于儲存。五谷和幹燥的豆類,一旦混合使用,乃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隻要稍加注意,可以長期儲存備用,極為方便。
(8)價格低廉,植物性食材比肉類便宜。
(9)比濫用肉食更環保,相同重量的素食排碳量可低至肉食的1/10,甚至更低。
至于标題裡說的,從前有個人問和尚:你吃肉嗎?後來他就死了。
大家一定想知道答案,那麼答案就是無聊死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