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家庭直播觀後感

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家庭直播觀後感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5 19:24:13

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家庭直播觀後感?觀後感 五年級(3)班 李家長一、《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觀後感孩子是我們的基因延續,更是我們的希望,他們的成長是有階段性、規律性和個體差異性的,隻有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内在規律,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能超越孩子的發展階段拔苗助長,或者一直把孩子當作長不大的兒童哄着教養,或者總是用“鄰居家的孩子”來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都會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我們不能把自己淩駕于孩子之上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學會聽取孩子的意見,家庭事務盡可能多地與孩子協商,共同決策,共同遵守家庭規則同時要學會保護孩子的隐私權,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因為被尊重的孩子,才會尊重别人,才會有更健康的人格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不能把家庭變成“第二學校”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人格教育,是通過我們自身榜樣的影響,讓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通過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來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才是我們家長時時處處應該做到的,我們必需認真思考家庭教育的内容與方法,讓孩子通過“和風細雨”的生活教育悄然成長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合作,三者是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不是教育的“孤島”,而是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島鍊”,孩子人生成長的第一顆紐扣應該是在家庭,我們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以前都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當起了甩手掌櫃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因為時代在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資訊時時更新,除了不斷學習,家長不僅是身份,更是責任,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體魄,面對困境勇于突破的态度,顯得無比重要教育工作絕不是學校的專利,更不是老師的所有,全社會為此都應該各負其責,這樣,孩子都會有美好的未來,國家才有穩定的基礎,人類才有希望專家認為,家庭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幸福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幸福是人成長的最高目的,即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這些思想具有無上的指導意義,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在以後的生活中,在與孩子的共同生活中,用心領悟,認真學習,結合家庭情況,有的放矢的學以緻用,在家長的“崗位”上,認真履職,争取早日成長成合格的家長,成為孩子的榜樣與驕傲二、《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觀後感與孩子平等相處,做孩子的朋友,習慣傾聽,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寓教于樂,不能一味以我們權力打壓孩子的童心,生活處處是學問,與孩子共同學習,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思維,善于表達的習慣,這将使他受益終生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人才,同時,也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失敗者,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必需認識到,孩子是我們家長人生最好的禮物,除了珍惜他們,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鮮花盛開前隻是一顆微小的種子,隻有經曆時間的洗禮,周遭環境的改變都是能改變結果的重要力量我們家長應該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者,不但需要為他們遮風擋雨,也需要适時動手澆水、修枝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我們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了解孩子用語言、情緒、行為等方式向我們傳遞的信息,重視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從來做比說難,如何改變自己,其實更為重要,與孩子平等相處,以誠相待,我認為重在平等,唯有孩子對家長不設防,能用心交流,相信不會有所謂代溝的存在而影響孩子的教育   專家認為,兒童的表達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情感表達、語言表達和行為表達情緒情感表達是原初本能的,最能表達兒童的内心需求隻有讀懂了兒童的表達,才能給孩子正向影響,走進兒童的生命世界對此,我的理解是與孩子成為朋友,就是親子朋友,這種具有血源關系的朋友關系将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财富有了孩子的陪伴,我們瑣碎的生活才會有所期盼,甚至受傷的心靈才能得到慰籍成年人的生活總有各種不如意,隻有面對孩子,才能放松下來在相互陪伴的幾十年裡,與孩子平等相處,真誠面對,其實是知易行難的一件事   家長因為種種原因,都會有難以控制情緒的時候,但我們要學會不對孩子亂發脾氣,也要正視孩子的情緒,同時要允許孩子有情緒,當孩子情緒管理出現問題,我們需要先平緩他的情緒,通過認真傾聽,再通過适當引導,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告訴他,生氣發火于事無補,有理不再聲高,真理往往在最隐蔽的角落隻有學會理性做事,人生才會少些缺撼我們家長的人生經曆其實是最好的教育素材,通過與孩子老友式溝通,相信孩子慢慢會理解我們家長,通過我們的經曆,教他學會善良以及積極樂觀人生态度當然,說教式家教不可取,憶苦式家教更不可取 三、《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觀後感其實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系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長成才,有助于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無論如何,用心生活,認真工作,其實就是給孩子做的好榜樣,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所謂潤物細無聲,于無聲處見驚雷細想起來,如今的我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親的影子,這應該就是中式教育獨有的傳承特點,通過日積月累,家長将正向的東西教給孩子,我們的生命才會得以延續,我們的人生都會完美   專家認為,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于兒童成長的生活,如此一來,家庭成員之間就需要相親相愛、相互尊重、關心,相互支持;其次就是孩子優先,家長除了高質量的陪伴,還需要創造有利于孩子教育的各種條件;再有就是要培養孩子自立自強,其實就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學業自己負責,我們家長要放棄保姆式的育兒,養成從小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面對困難的人生态度,讓他們學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最後就是共同成長,家庭教育既是長輩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每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孩子攜手前進,既要做他們生活的守護者,更要做他們人生路上的領路人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而且媒體多有報道——高分低能的孩子時有出現,這其實就是家長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寵物式成長性格,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孩子不參加勞動教育和未掌握生活技能是無法走向獨立的社會實踐一再證明,孩子從小多做家務勞動,能增強他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成為社會的累贅,雁過留聲,人生的軌迹需要自己掌握    幾年來,我發現兒子的完成作業的時間可長可短,結果竟然不變,其實就是是否用心并且全力以赴的區别明白中個原因後,我就逐漸要求他定時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必需參與家庭勞動,結果最後發現,這兩者是可以達到平衡的,而且他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相信這将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最後,我認為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畢竟,多一個人分擔家務,自己總會輕松點嗎(笑)   我認為,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應該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力所能及,讓孩子從感興趣的能做到的勞動開始做起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恒,隻有堅持才能養成習慣另外,可以适當給予獎勵,我的辦法就是美食加滿足願望,效果不錯噢四、《言傳身教:中國傳統家庭教育内容與方法的傳承與運用》觀後感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曆史,培養和孕育了諸多優秀文化,其中儒家思想對我們後代影響深遠,其中教育至今依然有儒家思想的烙印,其中“仁、義、禮、智、信”依然有深遠影響我們讀書時都學過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首創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魯迅先生的“業精于勤荒于嬉“等等,這些先哲的思想精華,無一不是教育的良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教育子女不應該有時間限制,如此,“子不教父之過”就顯得無比正确了相信沒有家長會認為中式教育是無用,傳統家庭教育與現代家庭教育是不能隔斷的,因為現代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傳統家庭教育基礎之上的,傳統家庭教育應該是現代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現代家庭教育需要從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汲取營養挖掘資源東南亞至今依然較好的傳承了儒家教育的精華,而許多知名華人,更是無比推崇現代教育融合傳統中式教育,由此可見,傳統家庭教育富有生命力有其獨到之處,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且學以緻用,因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是為國出力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春節,家裡迎來了李姓家族家譜,那是好大一張粗布卷軸,上面全是排列有序的蠅頭小楷,通過爺爺的講述,我第一次了解了家族曆史以及家訓,讓我震撼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再也沒見過家譜,但我依然謹記部分家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教訓子孫,這也是我要求自己必需身體力行的如今面對孩子,我依然是按照其中要求,因為這是家庭長輩對子孫後代的訓教  一直以來,我們都比較注重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老父親現在年屆古稀,每年春節依舊會親自焚香祭祖,向列祖列宗彙報和祈願,對此我深感愧疚“父母在不遠遊”,當年為了理想,遠赴他鄉,如今長居成都,與父母聚少離多,養兒方知娘辛苦,無法身前盡孝是我最大的愧疚為了讓老人能常看到孫子,前幾年就教會他們使用智能手機,現在随時都能與我們視頻通話,孩子甚至視頻時經常給爺爺奶奶出謎語,通話時一片歡聲笑語,我這才明白了什麼叫隔代親(笑)   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好的家訓、家風,我們應該保留、發揚,并且與時并進,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以己示範、以自己的行動做孩子的榜樣好家訓形成好家風,好家風成就好家庭   中華民族是一個尊老敬老的民族,小時候就聽奶奶講一個故事,說是爸爸帶着孩子,用背簍背着瞎眼的奶奶去山溝裡扔掉,到地方了孩子卻不讓連背簍一起扔,說是留到以後,等爸爸老了沒用了扔爸爸時好用,如此一來,爸爸隻好又把老母親背回了家孝道教育要注意雙向性,我們想要孩子孝順自己,就要給孩子做好模範,身體力行感染孩子,讓孩子真正的從内心産生出情感五、《家庭教育要在嚴格與關愛中達到平衡》觀後感專家認為,我們要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樹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嚴慈相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要在嚴格與關愛中達到平衡對此,我深以為然我們家長都是孩子成長起來的,我們應該設身處地,争取與孩子成為朋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有獨立的人格,我們家長切記不能忽視這一點,如果一味說教、甚至強硬要求,如此隻能造就孩子的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将與孩子形同陌路,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勢必不會形成正确的“三觀”,甚至會形成病态人格,想必他的下一代,多半又會重複經曆父母親的老路 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出于血脈相連的原始情感,而要讓這種情感成為無形的紐帶,長久的維系親情,我認為需要從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出發,并且讓愛成為孩子發展的動力,而不是成為一種負擔才可以,因為情感和理性相結合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孩子身體裡流淌的是有父母相同基因的血液,但他是有獨立思想的人,他除了吃飯、睡覺,更需要理解與支持,而父母正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學校裡的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父母老師則需要照顧起居,言傳身教,并且寬嚴相濟我們對孩子的愛既無私又要有原則,在愛的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參與我們的生活,相親相愛,教會孩子愛我們、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讓愛成為孩子的一種能力 我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不能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嚴格要求的教育本質,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制約要從小就嚴格,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從小就要嚴格要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養成有所敬畏的生活習慣,才能最終免于觸犯法律嚴與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們要學會尋找嚴與慈的平衡點,要滲透到家庭教育的任何環節中,要滲透到孩子的教育行為過程中,做到嚴慈相濟說到底,孩子隻相信父母,适當的獎勵與懲戒可以有效教育孩子明白服從與抗争,努力與放松的區别六、《多子女家庭教育特點與方法》觀後感我有兩個孩子,女兒大弟弟8歲,按理說,這個年齡差比較理想,他們應該能很好的相處,可事實卻無情打了臉一句話總結:姐弟倆一天不見很是想念,見面三天必有一戰,家裡經常搞的雞飛狗跳,我們也常常為此頭痛不已想當初姐姐在得知弟弟要到來後,非常高興,當時還慶幸省去了我為她認真準備做的思想工作了,虧我做了那麼久的心理建設都說生弟弟好給姐姐做伴,姐姐定會愛弟弟,由此看來也未必全對專家認為,多子女家庭要發揮子女年齡優勢,大帶小,加強互動,我隻能說,這種情況可遇不可求,隻是看上去很美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從不斷拉架到生氣各打五十大闆,到現在基本不用我們出面協調,這個過程也不短主要是後來我想明白了,孩子的事大人應盡量不做法官,不參與孩子的紛争,對待孩子要不偏不倚,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智慧,找到合适的解決方法這就是我适當放養的教育管理辦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家庭直播觀後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家庭直播觀後感(家校共育立德樹人)1

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家庭直播觀後感

觀後感 五年級(3)班 李家長一、《家長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觀後感孩子是我們的基因延續,更是我們的希望,他們的成長是有階段性、規律性和個體差異性的,隻有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内在規律,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能超越孩子的發展階段拔苗助長,或者一直把孩子當作長不大的兒童哄着教養,或者總是用“鄰居家的孩子”來攀比、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都會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我們不能把自己淩駕于孩子之上。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學會聽取孩子的意見,家庭事務盡可能多地與孩子協商,共同決策,共同遵守家庭規則。同時要學會保護孩子的隐私權,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因為被尊重的孩子,才會尊重别人,才會有更健康的人格。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不能把家庭變成“第二學校”。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人格教育,是通過我們自身榜樣的影響,讓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通過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來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才是我們家長時時處處應該做到的,我們必需認真思考家庭教育的内容與方法,讓孩子通過“和風細雨”的生活教育悄然成長。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合作,三者是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不是教育的“孤島”,而是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島鍊”,孩子人生成長的第一顆紐扣應該是在家庭,我們要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以前都是把孩子送到學校就當起了甩手掌櫃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因為時代在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資訊時時更新,除了不斷學習,家長不僅是身份,更是責任,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體魄,面對困境勇于突破的态度,顯得無比重要。教育工作絕不是學校的專利,更不是老師的所有,全社會為此都應該各負其責,這樣,孩子都會有美好的未來,國家才有穩定的基礎,人類才有希望。專家認為,家庭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幸福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幸福是人成長的最高目的,即找到人生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這些思想具有無上的指導意義,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在以後的生活中,在與孩子的共同生活中,用心領悟,認真學習,結合家庭情況,有的放矢的學以緻用,在家長的“崗位”上,認真履職,争取早日成長成合格的家長,成為孩子的榜樣與驕傲。二、《家庭建設與父母攜手育兒》觀後感與孩子平等相處,做孩子的朋友,習慣傾聽,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寓教于樂,不能一味以我們權力打壓孩子的童心,生活處處是學問,與孩子共同學習,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思維,善于表達的習慣,這将使他受益終生。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人才,同時,也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失敗者,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必需認識到,孩子是我們家長人生最好的禮物,除了珍惜他們,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鮮花盛開前隻是一顆微小的種子,隻有經曆時間的洗禮,周遭環境的改變都是能改變結果的重要力量。我們家長應該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守護者,不但需要為他們遮風擋雨,也需要适時動手澆水、修枝。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我們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了解孩子用語言、情緒、行為等方式向我們傳遞的信息,重視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從來做比說難,如何改變自己,其實更為重要,與孩子平等相處,以誠相待,我認為重在平等,唯有孩子對家長不設防,能用心交流,相信不會有所謂代溝的存在而影響孩子的教育。   專家認為,兒童的表達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情感表達、語言表達和行為表達。情緒情感表達是原初本能的,最能表達兒童的内心需求。隻有讀懂了兒童的表達,才能給孩子正向影響,走進兒童的生命世界。對此,我的理解是與孩子成為朋友,就是親子朋友,這種具有血源關系的朋友關系将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财富。有了孩子的陪伴,我們瑣碎的生活才會有所期盼,甚至受傷的心靈才能得到慰籍。成年人的生活總有各種不如意,隻有面對孩子,才能放松下來。在相互陪伴的幾十年裡,與孩子平等相處,真誠面對,其實是知易行難的一件事。   家長因為種種原因,都會有難以控制情緒的時候,但我們要學會不對孩子亂發脾氣,也要正視孩子的情緒,同時要允許孩子有情緒,當孩子情緒管理出現問題,我們需要先平緩他的情緒,通過認真傾聽,再通過适當引導,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告訴他,生氣發火于事無補,有理不再聲高,真理往往在最隐蔽的角落。隻有學會理性做事,人生才會少些缺撼。我們家長的人生經曆其實是最好的教育素材,通過與孩子老友式溝通,相信孩子慢慢會理解我們家長,通過我們的經曆,教他學會善良以及積極樂觀人生态度。當然,說教式家教不可取,憶苦式家教更不可取。 三、《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觀後感其實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系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長成才,有助于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無論如何,用心生活,認真工作,其實就是給孩子做的好榜樣,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所謂潤物細無聲,于無聲處見驚雷。細想起來,如今的我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親的影子,這應該就是中式教育獨有的傳承特點,通過日積月累,家長将正向的東西教給孩子,我們的生命才會得以延續,我們的人生都會完美。   專家認為,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于兒童成長的生活,如此一來,家庭成員之間就需要相親相愛、相互尊重、關心,相互支持;其次就是孩子優先,家長除了高質量的陪伴,還需要創造有利于孩子教育的各種條件;再有就是要培養孩子自立自強,其實就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學業自己負責,我們家長要放棄保姆式的育兒,養成從小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面對困難的人生态度,讓他們學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最後就是共同成長,家庭教育既是長輩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每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孩子攜手前進,既要做他們生活的守護者,更要做他們人生路上的領路人。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而且媒體多有報道——高分低能的孩子時有出現,這其實就是家長過分溺愛孩子,讓孩子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寵物式成長性格,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孩子不參加勞動教育和未掌握生活技能是無法走向獨立的。社會實踐一再證明,孩子從小多做家務勞動,能增強他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成為社會的累贅,雁過留聲,人生的軌迹需要自己掌握。    幾年來,我發現兒子的完成作業的時間可長可短,結果竟然不變,其實就是是否用心并且全力以赴的區别。明白中個原因後,我就逐漸要求他定時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必需參與家庭勞動,結果最後發現,這兩者是可以達到平衡的,而且他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相信這将有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最後,我認為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畢竟,多一個人分擔家務,自己總會輕松點嗎(笑)。   我認為,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應該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力所能及,讓孩子從感興趣的能做到的勞動開始做起。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恒,隻有堅持才能養成習慣。另外,可以适當給予獎勵,我的辦法就是美食加滿足願望,效果不錯噢。四、《言傳身教:中國傳統家庭教育内容與方法的傳承與運用》觀後感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曆史,培養和孕育了諸多優秀文化,其中儒家思想對我們後代影響深遠,其中教育至今依然有儒家思想的烙印,其中“仁、義、禮、智、信”依然有深遠影響。我們讀書時都學過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首創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無類”,魯迅先生的“業精于勤荒于嬉“等等,這些先哲的思想精華,無一不是教育的良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教育子女不應該有時間限制,如此,“子不教父之過”就顯得無比正确了。相信沒有家長會認為中式教育是無用,傳統家庭教育與現代家庭教育是不能隔斷的,因為現代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傳統家庭教育基礎之上的,傳統家庭教育應該是現代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現代家庭教育需要從中國傳統家庭教育中汲取營養挖掘資源。東南亞至今依然較好的傳承了儒家教育的精華,而許多知名華人,更是無比推崇現代教育融合傳統中式教育,由此可見,傳統家庭教育富有生命力有其獨到之處,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且學以緻用,因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是為國出力。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春節,家裡迎來了李姓家族家譜,那是好大一張粗布卷軸,上面全是排列有序的蠅頭小楷,通過爺爺的講述,我第一次了解了家族曆史以及家訓,讓我震撼的感覺至今記憶猶新。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再也沒見過家譜,但我依然謹記部分家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教訓子孫,這也是我要求自己必需身體力行的。如今面對孩子,我依然是按照其中要求,因為這是家庭長輩對子孫後代的訓教。  一直以來,我們都比較注重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老父親現在年屆古稀,每年春節依舊會親自焚香祭祖,向列祖列宗彙報和祈願,對此我深感愧疚。“父母在不遠遊”,當年為了理想,遠赴他鄉,如今長居成都,與父母聚少離多,養兒方知娘辛苦,無法身前盡孝是我最大的愧疚。為了讓老人能常看到孫子,前幾年就教會他們使用智能手機,現在随時都能與我們視頻通話,孩子甚至視頻時經常給爺爺奶奶出謎語,通話時一片歡聲笑語,我這才明白了什麼叫隔代親(笑)。   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好的家訓、家風,我們應該保留、發揚,并且與時并進,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以己示範、以自己的行動做孩子的榜樣。好家訓形成好家風,好家風成就好家庭。   中華民族是一個尊老敬老的民族,小時候就聽奶奶講一個故事,說是爸爸帶着孩子,用背簍背着瞎眼的奶奶去山溝裡扔掉,到地方了孩子卻不讓連背簍一起扔,說是留到以後,等爸爸老了沒用了扔爸爸時好用,如此一來,爸爸隻好又把老母親背回了家。孝道教育要注意雙向性,我們想要孩子孝順自己,就要給孩子做好模範,身體力行感染孩子,讓孩子真正的從内心産生出情感。五、《家庭教育要在嚴格與關愛中達到平衡》觀後感專家認為,我們要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樹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嚴慈相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教育要在嚴格與關愛中達到平衡。對此,我深以為然。我們家長都是孩子成長起來的,我們應該設身處地,争取與孩子成為朋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有獨立的人格,我們家長切記不能忽視這一點,如果一味說教、甚至強硬要求,如此隻能造就孩子的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将與孩子形同陌路,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勢必不會形成正确的“三觀”,甚至會形成病态人格,想必他的下一代,多半又會重複經曆父母親的老路。 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出于血脈相連的原始情感,而要讓這種情感成為無形的紐帶,長久的維系親情,我認為需要從孩子成長需要的角度出發,并且讓愛成為孩子發展的動力,而不是成為一種負擔才可以,因為情感和理性相結合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孩子身體裡流淌的是有父母相同基因的血液,但他是有獨立思想的人,他除了吃飯、睡覺,更需要理解與支持,而父母正是他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學校裡的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父母老師則需要照顧起居,言傳身教,并且寬嚴相濟。我們對孩子的愛既無私又要有原則,在愛的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參與我們的生活,相親相愛,教會孩子愛我們、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讓愛成為孩子的一種能力。 我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不能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嚴格要求的教育本質,對孩子規則意識的制約要從小就嚴格,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從小就要嚴格要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養成有所敬畏的生活習慣,才能最終免于觸犯法律。嚴與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們要學會尋找嚴與慈的平衡點,要滲透到家庭教育的任何環節中,要滲透到孩子的教育行為過程中,做到嚴慈相濟。說到底,孩子隻相信父母,适當的獎勵與懲戒可以有效教育孩子明白服從與抗争,努力與放松的區别。六、《多子女家庭教育特點與方法》觀後感我有兩個孩子,女兒大弟弟8歲,按理說,這個年齡差比較理想,他們應該能很好的相處,可事實卻無情打了臉。一句話總結:姐弟倆一天不見很是想念,見面三天必有一戰,家裡經常搞的雞飛狗跳,我們也常常為此頭痛不已。想當初姐姐在得知弟弟要到來後,非常高興,當時還慶幸省去了我為她認真準備做的思想工作了,虧我做了那麼久的心理建設。都說生弟弟好給姐姐做伴,姐姐定會愛弟弟,由此看來也未必全對。專家認為,多子女家庭要發揮子女年齡優勢,大帶小,加強互動,我隻能說,這種情況可遇不可求,隻是看上去很美。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從不斷拉架到生氣各打五十大闆,到現在基本不用我們出面協調,這個過程也不短。主要是後來我想明白了,孩子的事大人應盡量不做法官,不參與孩子的紛争,對待孩子要不偏不倚,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智慧,找到合适的解決方法。這就是我适當放養的教育管理辦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