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以下簡稱《分縣資料》),公布了2020年全國各縣級單位的人口數量、結構以及家庭居住狀況等多項指标,其中一項為戶口登記地在外鄉鎮街道人口數據。
數據顯示,有4個縣域的省外流入人口超過70萬人,遠多于其他縣域,分别是義烏、昆山、慈溪和晉江。這4個縣級市剛好是全國4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跻身大城市行列的縣級市。
▶ 了解統計數據指标
《分縣資料》公布了全國縣級單位的人口數據,為更多的城市規模劃分提供了數據基礎。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
與以往不同,此次《分縣資料》提供了“城區人口”指标,覆蓋了全部683個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及縣級市)。
據悉,中國現行城市規模劃分的标準,依據的是國務院在2014年發布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标準的通知》,該标準将城市按城區的常住人口劃分為五檔七類。
其中,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一般而言,經濟發達的地區就業機會多,對流動人口就會形成強大的吸引力,跻身全國人口流動第一梯隊的4個縣級市,具體又有哪些魔力?▶ 浙江義烏
“世界小商品之都”
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商戶雲集。數據顯示,義烏的省外流入人口達到了88萬人,占義烏常住人口比重高達47.3%,也就是說,大約每2人中,就有1人來自省外。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财經分析,義烏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産業優勢,主要以小商品為特色來發展,而小商品的覆蓋面比較強,不僅是全國,更拓展到全球去,能級的提升,集聚了大量商戶。
▶ 江蘇昆山
GDP連續18年居縣域第一
昆山的省外流入人口達到了78.3萬人,位居第二,占昆山常住人口的37.4%。同時,昆山常住人口中,還有32.4萬人來自省内其他縣。兩部分合計達到了110.7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過半。
昆山市素有“中國最強縣”之稱,GDP連續18年居縣域第一。2021年年末,昆山擁有1個千億級IT(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産業集群和12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全年生産計算機整機4529.10萬台、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3380.20萬台。
發達的産業基礎上,昆山集聚了大量的外來人口。此外,由于距離上海較近,昆山的外來人口中,有一部分人工作在上海、居住在昆山。
▶ 浙江慈溪
三大家電生産基地之一
慈溪的省外流入人口達到了77.8萬人,占慈溪常住人口比重達到了42.5%,這一比重僅次于義烏。慈溪也被稱為“家電之都”,與青島、順德并稱為中國三大家電生産基地。
其中,2021年慈溪生産家用電風扇1467.84萬台,增長36.9%;家用電熱烘烤器具5111.85萬台,增長9.2%;家用電熱取暖器具1064.04萬台,增長37.8%。今年慈溪取暖器出口尤其是出口到歐盟的大幅增長,引起廣泛關注。
▶ 福建晉江
僑鄉興起實業集群
福建晉江的省外流入人口也超過了70萬人。晉江有“中國鞋都”之稱,在制鞋方面,湧現了安踏、361°、特步、鴻星爾克等一系列知名運動品牌。此外,在服裝産業方面,晉江有七匹狼、柒牌、勁霸、九牧王等知名品牌,以及恒安這樣的生活用紙龍頭企業。
據晉江官方統計,2021年晉江地區生産總值為2986.41億元人民币,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居全國第四位。晉江已連續21年跻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争力排行前十名,也持續位居福建省縣域經濟總量第一位。
▶ 其他流入縣域的分布情況
義烏、昆山、慈溪、晉江之外,其他縣域的省外流入人口均低于50萬人。
從省外流入人口超過20萬的21個縣域來看,共有12個縣域來自浙江,占比達到57%。
浙江之外,江蘇有6個縣域的省外流入人口超過20萬人,全部來自蘇南的蘇州、無錫兩市。
21個縣域中有2個來自福建民營經濟大市泉州,即晉江和石獅。石獅和晉江也是中國人口密度前兩名的縣域。
還有1個縣域來自河北,即廊坊下轄的三河,這也是21個省外流入人口超過20萬人的縣域中,唯一一個來自北方地區的縣域。
有媒體梳理發現,截至2020年,共有21個縣域的省外流入人口超過20萬人,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以上梳理的4個縣級市。近年來,我國人口流動有哪些特征?
▶ 十年流動人口增加15439萬人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的《人口規模持續擴大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下稱“報告”)指出,人口流動是當前我國人口與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2012年以來,随着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我國人口流動日益活躍,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2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34.9%,其中,流動人口達到37582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6.6%。
與2010年相比,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增加23138萬人,增長88.5%,流動人口增加15439萬人,增長69.7%。
▶ 近年人口流動兩大方向
從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續向沿海、沿江地區及内地城區集聚,東部地區人口持續增加,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2.1個百分點。
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增長迅速,分别增長了35.0%、12.0%和7.3%。上海、北京、廣東、浙江4省(市)10年間人口密度增量均在100人/平方公裡以上。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在接受第一财經采訪時提到,從人口在全國空間布局來看,近年來人口流動有兩大方向:一個是中部、西北、東北等地的人口向東南沿海集聚;另一個是在各省域内部,中小城市、農村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動。
▶ 就近城鎮化成為更多選擇
從流動距離來看,2020年,我國省内流動人口和省際流動人口分别為2.51億人和1.25億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1.15億人和0.39億人。
從增速來看,我國省内流動人口增幅高達85.7%,遠高于跨省流動人口增幅(45.4%)。
牛鳳瑞說,就近城鎮化也是很多人的理性選擇,成本比較低,離家鄉比較近,照顧老人和小孩都比較方便。
在這個過程中,包括武漢、成都、重慶、鄭州、長沙、合肥、西安等中西部中心城市、強省會加快崛起,成為人口流入的重點。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新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就業和發展的空間很大,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這些城市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
▶ 讓市民從城市發展中獲益
都說人口是反映城市吸引力、活力和實力的重要指标。在中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誰擁有更多的人口,誰便能在新一輪城市競争中赢得主動。
當然,還是那句話,衡量城市規模大小,并不能僅僅看人口數量,也離不開經濟、科技、貿易、教育、交通、醫療等各領域綜合實力的角度。那些還有待進階的城市,需要對照排位靠前的城市“擇其善者而從之”,全面提升自己的軟硬實力。
城市之大,說到底還是要落實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實際感受上。讓市民們從城市的發展“壯大”中獲益,有追求人生遠大理想和經營幸福家庭生活的充分條件,這才是一座城市的驕傲。
(綜合來源:第一财經微信公衆号、廈門日報、中新社、澎湃新聞評論微信公衆号等)
本期編輯:劉小燕 程莉莉
工人日報微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