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2:23:03

□沈志權

題目拟作“孔子其人”,是相對于“孔子其神”而言,因為自漢代以來夫子就已經成神了。

若問孔子長得怎樣?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或許會浮現出一位巍峨高大,頭戴儒巾,堤眉河目,隆颡碩鼻,海口骈齒,方臉長髯,溫而厲,恭而安,威而不猛的聖人形象。但這并不是孔子的真實形象,而是唐代吳道子《先師孔子行教像》或者明代某位不知名畫家的《孔子燕居圖》留給人們的孔子形象,因為這是目前流傳最廣的兩幅孔子畫像。

關于孔子的容貌,傳說中并不俊朗,或者說有些奇特醜陋。目前我們能見到最早記載孔子形貌的是《荀子·非相》:“孔子長”,“仲尼之狀,面如蒙倛。”“倛”,古代術士驅鬼時所戴的容貌可怖的神像面具。荀子為我們描述的孔子是個高個子,容貌猶如戴着驅鬼神像面具一般奇特可怖。荀子晚孔子一百餘年,又是儒學的“後聖”,他的描述應該比較可信。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曾三次寫到孔子的形貌:“生而首上圩頂,故而名曰丘雲”;“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孔子适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颡似堯,其項類臯陶,其肩類子産,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犬。’”“首上圩頂”,是說頭頂凹陷;“九尺六寸”,用的是周制尺度,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據此,孔子身高約191厘米,所以人們都叫他“長人”;鄭人描述孔子額頭像堯帝一樣飽滿突出,脖子如臯陶一般粗壯,肩膀若子産一樣前探,腰以下卻比大禹短了三寸。根據這些記載,我們大緻可以勾勒出孔子的形貌:頭頂凹陷,額頭飽滿凸出,脖子粗壯,肩膀前傾,身高約1.91米,上身長而下身短。太史公的描述與荀子大緻相類,隻是更加具體一些。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1

唐吳道子《先師孔子行教像》。

司馬遷之後,孔子的形象越傳越神乎,同樣成書于漢代的《緯書》對孔子形貌作如是描寫:“坐如蹲龍,立如牽羊;海口,牛唇,虎掌,龜脊,輔喉,骈齒,面如蒙倛。”到了金代,孔子五十一世孫孔元措編撰的《孔氏祖庭廣記》,說“仲尼生而具四十九表”,兼具“反首,窪面,月角,日準,河目,海口”等四十九種奇貌殊表,已完全把“人”化為了“神”。這不禁使我們想起中華民族的“神龍”圖騰:“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需要說明的是,古人把孔子形容得奇特可怖,并不是醜化孔子,而是把孔子神化成可以驅鬼辟邪的神人,賦予聖人以凡夫俗子所不具備的神秘形象,從而使人敬畏仰慕,頂禮膜拜。至此,孔子已成為一種文化符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于孔子的真實形象,則很少有人去關注了。

那麼,孔子的真實形象到底是怎樣的呢?記得前幾年,國家博物館建成,拟在門前廣場立一尊孔子雕像,網上曾有過一場關于孔子形象的讨論,雖讨論無果而終,但有權威人士曾言“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最能體現孔子的形象氣質。“溫而厲”雲雲出自《論語·述而》,應是學生對孔子的評價,确實體現了孔子的部分形象氣質,但不是全部。要客觀把握孔子的真實形象,或許我們隻能到《論語》和《史記》等早期典籍中去尋找,因為《論語》是一部最能體現孔子思想言行的文集,而《史記》是最早為孔子立傳的史書。仔細研習《論語》以及《史記·孔子世家》諸篇,探求尋繹孔子的形象,可謂生動而豐滿,試分析如下。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2

尼山緻禱。孔子的母親顔征在祈禱于尼丘山生了孔子,孔子生來頭頂,形似尼丘山。所以名丘,字仲尼。明《聖迹圖》。(CFP)

孤苦木讷的童年據《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貧且賤”,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因為他的父親孔叔梁纥娶他的母親顔徵在之前已有一妻一妾,顔氏充其量隻能算是小妾,而兩人結合時其父已經六十六歲,其母則不滿二十歲,老夫少妻不合當時禮制,因此孔子童年受到家族的冷落,母子相依為命。孔子兒時玩的遊戲是“常陳俎豆,設禮容”,太史公的原意或許想通過描寫孔子從小就知道擺設祭器學做祭祀禮儀動作,來體現孔子在這方面的天賦,為最終成為聖人作鋪墊,但我們也可理解為孔子兒時孤苦伶仃,無伴可玩,隻想通過祭祀遊戲這種肅穆莊重的氛圍來排遣心中的孤獨。

顔氏去世那年,季孫氏舉行宴會款待名士,孔子腰間還系着披麻帶守喪,他前往赴宴,季孫氏家臣陽虎攔住他,說:“季氏招待名士,沒有請你呀。”孔子既沒詢問,也沒辯解,就默默退回去了。

關于孔子的童年,史書記載甚少,我們隻能大緻看到一個孤苦木讷的普通孩童形象。至于孔子成年後的形象,就顯得生動豐滿多了。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3

學琴師襄。魯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孔子29歲,向師襄學習彈琴。(CFP)

溫文儒雅的君子溫文儒雅,謙謙君子,是孔子津津樂道且畢生追慕的完美形象。《論語》一書中,孔子曾對“君子”進行反複評說與贊美: “君子懷德”,“君子周而不比”(《論語·為政》),“君子坦蕩蕩”(《論語·泰伯》),“君子喻于義”(《論語·裡仁》),“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驕”(《論語·子路》),“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論語·雍也》),“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論語·公冶長》)。據楊伯峻先生統計,“君子”一詞在《論語》中出現107次,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名詞,可見“君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孔子不僅在言辭上推崇贊美君子,而且更在實踐中追求君子的完美形象。《論語·學而》載有子禽與子貢的一段對話,子禽問子貢:夫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了解到這個國家的政治狀況,他是怎麼做到的?子貢回答:“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溫良恭儉讓正是孔子贊美的君子之風,而《史記·孔子世家》也記載了孔子的這些品性:孔子入國君宮門,低頭彎腰,進門後小步疾行,恭敬有加;國家命他接待賓客,容色莊重認真;國君召見他,不等車駕備好,就動身起行;在自己的鄉裡,謙恭少語;在宗廟,恭謹小心;與上大夫交談,中正自然;與下大夫交談,和悅有禮;看到穿孝服的人或盲人,即便是小孩,也會面露同情之色。無論言語表情,還是舉手投足,無不體現出孔子完美的君子風度。

博學多識的智者孔子一生好學不厭,他曾問禮于老子,學琴于襄子,“入太廟,每問事”,晚年學《易》而“韋編三絕”,他還教導學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論語·為政》)、“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正因為孔子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博聞強記,因而成為天下之事無所不知的智者。他不僅熟識古代的典章制度,删訂《詩》《書》《禮》《樂》,作《易傳》《春秋》,而且對社會、人生、政治、曆史、禮儀、治學、修業、文學、藝術、習俗、掌故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也了然于胸,《論語》記載他對諸侯問政、學生疑惑的解答、品評就是最好的例證。

《史記·孔子世家》還記載了魯國季桓子穿井得“土之怪墳羊”、吳國伐越得會稽山出土的“節骨專車”、陳國在外來死隼身上發現的“楛矢石砮”、魯哀公狩獵獲麟,均因無人知曉而派人詢問于孔子。孔子引經據典一一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令問者發出 “善哉聖人”的贊歎,進一步豐富了孔子博學多識的智者形象。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4

孔子周遊列國線路圖。

百折不撓的求仕者孔子對政治有着滿腔的熱情,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追求的理想社會是“郁郁乎文哉”的西周初期的禮治社會。孔子認為,推行仁學、實現理想最有效的途徑是積極入世,求仕參政。于是,孔子帶領學生開始周遊列國,四處遊說,以期能得到侯國君主的賞識和重用,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孔子先後适衛、去衛返魯、再适衛、過蒲、過曹、過鄭、如陳、如蔡、如葉,四處求仕,結果是四處碰壁。期間,困于陳,厄于蔡,絕糧,“弟子有愠心”,然孔子政治熱情不減,求仕參政之心不改。他十分渴望為官從政,不願失去任何一次機會,有時居然連季氏家宰公山不狃、衛靈公夫人南子之流的召見也要去應付,以緻惹得耿直率真的子路老大不高興。孔子甚至發出長歎:“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史記·孔子世家》)

然而,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受盡打擊、排斥、嘲諷,甚至圍困,終将求仕而不得,最後還是在自己不怎麼喜歡的學生冉有的努力下返回魯國,此時孔子已經六十八歲。從此,孔子徹底放棄了求仕夢想,以授徒講學終其一生。孔子想通過求仕參政改變社會現狀的理想最終雖然破滅了,但他那百折不回、頑強進取的形象卻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印象。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5

子路問津。魯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孔子從葉城返回蔡國,忘記了渡口,看到長沮、桀溺在耕田,就讓子路去問。圖出自彩繪《聖迹圖》。(CFP)

溫和嚴厲的師者孔子的志向雖然是為官從政,但他終身所從事的職業則是授徒講學。他大約在二十六歲先後開始私人辦學,授徒講學這一職業幾乎貫穿其一生,即便在周遊列國的十四年間,也仍然帶着學生,堅持“講誦弦歌不衰”。孔子求仕不得,卻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奴隸制社會學在官府的舊制,開創私塾講學之先河,把教育對象擴大到平民,把文化知識傳播到民間,為古代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史記·孔子世家》)。他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為教育界奉為圭臬。

孔子教育學生除了書本知識,還包括品德修養、行為舉止、人生哲理和信仰等。《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學問,即書本知識;“行,忠,信”即言行、忠恕、信義,涉及思想德育方面。孔子教育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論語·先進》“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就是孔子循循善誘、啟發學生暢所欲言的教學範例。

在學生面前,孔子是一位儒雅溫和的長者,學生可以随時向他提問、請教,他會随時随地予以答疑解惑,師生關系十分融洽。但面對學生的某些缺點和原則性錯誤時,孔子又是一位十分嚴肅的老師,如宰予大白天睡懶覺,孔子就很看不慣,罵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又如冉有為魯國權臣季氏聚斂财物,孔子就罵得更厲害:“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體現了孔子“溫而厲”的師者風範。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圖。(CFP)

威猛果決的為政者孔子雖然追慕溫文儒雅的君子之風,但他并不柔軟懦弱,而且還有着威而且猛、堅毅果決的性格特征。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期間,就曾轟轟烈烈幹過幾件事。

公元前500年,魯定公與齊景公在夾谷會盟,孔子随行。會盟之禮畢,齊國管事的官員請求演奏四方各族舞樂,于是齊國樂隊以旌旗為先導,舞者頭戴羽冠,身披獸皮,手執戈矛,喧鬧着登上台去。孔子見狀趕忙跑過去,一步一階快步登台,還差一級台階時,便長袖一揮,說:“我們兩國君主為和好來此會盟,為什麼在這種場合演奏夷狄的舞樂?請命令管事的官員叫他們趕快下去!”齊國主管官員不得不撤下樂隊,齊景公覺得自己理虧而感到慚愧。過了一會兒,齊國管事官員又請奏宮中舞樂,于是一群歌舞雜技藝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又往台上擁去。孔子看了又急忙跑過去,一步一階快步登台,最後一級台階還沒邁上就阻止道:“普通之人竟敢來此胡鬧迷惑諸侯,論罪當誅。請命令執事官員執行!”于是執事官員将那些演員處以腰斬。齊景公大為恐懼,回國後仍心有餘悸,後來隻得退還以前從魯國侵奪的郓、汶陽和龜陰的土地作為賠禮道歉。不費一兵一卒,就拿回自己國家的三處領土,孔子的形象何等威武氣概!

如果說在夾谷盟會上顯示的是孔子有理有節的強勢外交形象,那麼在下面兩件事中則體現了孔子在處理内政事務上堅毅果決的鐵腕形象。公元前497年,孔子對魯定公說,大夫的封邑不能築成高一丈長三百丈的城牆,意指魯國大夫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的封邑城牆超過規格了。于是派仲由去當季孫氏的家宰,以便拆除三家封邑的城牆。叔孫氏聞訊,自行拆除了封邑郈城的城牆。季孫氏也準備拆除費邑城牆,卻遭到公山不狃、叔孫辄的反對,他倆還率費人偷襲魯定公。孔子即令申句須、樂颀領兵反擊,費人敗北,公山不狃和叔孫辄逃到齊國,最終費邑城牆被拆除。公元前496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攝相事。魯國大夫少正卯聚衆宣講法家思想以擾亂國政,于是孔子對他羅列“五惡”之罪,下令将少正卯就地誅殺。拆城牆與誅殺少正卯,充分展示了孔子形象果斷決絕的一面。

《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别于途,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可見孔子執政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7

靈公問陣。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從陳國回到衛國。衛靈公問孔子怎樣排列軍陣。

诙諧幽默的達觀者作為萬代師表的聖人,留給人們印象中的孔子形象是規行矩步,不苟言笑,但現實生活中的孔子其實還具有诙諧幽默的形象特征,尤其是到了晚年時期,《論語》和《史記·孔子世家》就記載了不少這樣風趣的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時,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了,就一個人站在外城東門等待。子貢去找孔子,有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臯陶,肩膀像子産,但自腰以下比夏禹短了三寸,疲憊不堪像一條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後如實相告,孔子卻開心地笑道:“他們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準确,但說我像條喪家之犬,對極了,對極了!”别人說他像條喪家狗,孔子不惱不愠,反而風趣地自我解嘲,盡顯孔子诙諧幽默的風采。

為了試探夫子對自我的态度,學生子貢問:“有一塊美玉在這裡,是應當把它深藏在匣子裡呢,還是應當等個好價錢把它賣掉?”孔子立馬回答:“賣掉呀,賣掉呀!我就是待價而沽!”毫不掩飾地對學生說出心中所想,孔子天真幽默的形象躍然紙上。

中牟宰佛肸背叛趙簡子,派人召見孔子,孔子準備應召前往。子路說:“我曾聽夫子說過,親自做壞事的人那裡,君子是不去的。現在佛肸是謀叛之人,你卻答應去,怎能言行不一?”孔子說:“我是說過這樣的話。但我也說過,堅硬的東西是磨不薄的,潔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再說,我難道是一隻葫蘆,怎能老挂在那裡不吃飯呢?” 直率可愛的幽默形象,呼之欲出。

論語中孔子碰到隐士(江南物語孔子其人)8

孔子著春秋。(CFP)

此外,還有孔子答子路問侍奉鬼神事、武城殺雞焉用牛刀的玩笑、裝病拒絕儒悲求見卻鼓瑟而歌、拒見陽虎卻趁陽虎不在去回訪、困在蒲城被迫簽盟約脫困後又毀約等,或灑脫,或回轉,或玩笑,或惡作劇,或略耍無賴,同樣說明孔子充滿了幽默感,體現了他“近之也溫”的大氣、智慧、樂觀和風度。

以上通過對史籍的爬羅剔抉,從七個側面歸納了孔子的形象,将七個側面疊加綜合在一起,基本可以還原曆史上孔子的真實而完整的形象。現實生活中的孔子,有理想有追求,博學而多智,有喜怒哀樂,能歌能哭,诙諧幽默,是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這樣的孔子,比莊重神聖、道貌岸然的孔子聖人像,更加光彩照人,也更加令人可親可近,可敬可佩。

作者簡介:沈志權,教授,發表出版小說、散文、文論、專著200餘萬字,現居杭州。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