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春早,生機勃發。今天下午,備受關注的南澳科學會議在汕頭南澳開啟,五湖四海的頂尖科學家彙聚一堂,迎來一場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科學盛會。科教興國、創新驅動,是國家戰略也是城市責任。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是汕頭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密碼”,也是托舉起這場高水平學術交流會議的堅實底座。
生機勃勃的創新生态,讓這座城市成為人才近悅遠來的創新沃土,成為以“智造”開路推動内涵式發展的創新之城。當前的汕頭,正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不斷厚植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增強“軟實力” 夯實“硬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加快構建高效能創新生态、着力增強科技創新發展“軟實力”,是我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黨代會、省委全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要求的具體行動,也是汕頭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實際舉措。
2022年1月6日,科技部支持全國25個城市開展新一批創新型城市建設,汕頭市成為廣東省第五個獲批建設的城市。目前,汕頭各項主要科技創新指标均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
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契機,我市相繼出台《汕頭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汕頭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實施意見》《汕頭市關于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若幹政策措施》。一系列科技創新領域的“大動作”,持續完善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撐,不斷激發創新發展的澎湃動能。
在頂層設計指引下,全市各級各部門持續鼓勵創新發展,集聚各類優勢資源,積極培育一大批朝氣蓬勃的創新平台載體——
在桑浦山畔的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及其周邊,“汕頭科學城”的規劃藍圖正徐徐鋪開。未來,這裡将彙集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和人才資源優勢,成為汕頭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地、人才集聚地。
汕頭高新區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全市各地園區“多點開花”,先後斬獲科創“招牌”:龍湖工業園區、金平工業園區獲批省級高新區;濠江區、潮南區獲批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
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園區正式啟用,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8項;中國(汕頭)知識産權保護中心挂牌運行;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汕頭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粵東分中心等一批創新平台加快建設……
依托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力量,我市正持續加快建設高能級平台載體,産業創新發展的“硬支撐”不斷夯實。
着力“興産業” 培育“生力軍”
新年伊始,奮進正當時。就在數日前,汕頭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産業項目開工簽約大會,簽約開工總投資額約352億元的一大批重點項目,奏響了向海圖強的最強音,播下了“春天第一粒種子”。
“汕頭風能”的靓麗名片,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禀賦,也彰顯了專注創新創造的堅實基礎。随着我市産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三新兩特一大”産業中的“三新”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三新兩特一大”産業格局的“新能源”産業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是我市科創“新力量”的縮影。
去年1至11月,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産業實現利潤總額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逾八成。這當中,新能源、新一代電子信息和大健康産業逆勢上揚盈利明顯,利潤總額分别增長57.2%、24.7%和40.6%。此外,汕頭還成為粵東西北地區唯一入選2022年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展示出強勁的“智造”力量。
如今,汕頭走“工業立市、産業強市”之路的步履铿锵,“三新兩特一大”産業串聯起一批科技型創新型企業。一幢幢林立的樓宇廠房和寫字樓之間,信息流加速彙集,創新要素充分湧流,發展動能不斷集聚。聚焦“三新兩特一大”重點發展産業創新需求,我市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22項,力争突破一批産業“卡脖子”技術。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為壯大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我市精準培育科技型企業,開展科技型企業“3 N”服務行動58場次,深入158家企業開展科技服務,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預計增至697家、同比增長近10%,通過評價科技型中小企業534家。
孵化器和衆創空間作為企業的“搖籃”,在這片創新沃土上也逐漸壯大。當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3家、市級10家,國家級衆創空間4家、省級4家、市級10家,科技型創新創業生态體系持續完善,創新之火照亮越來越多創業者的夢想。
深化“産學研” 打造“強磁場”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強調,要堅持科教人才協同,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新時代人才強市,在塑造發展新動能上提供更強支撐。
截至目前,我市已經連續舉辦10場産學研“面對面”對接活動,推動296家次企業與全國31家高校院所的90個科研團隊負責人開展對接,促成項目合作79項、正在洽談項目42項,計劃投入資金超過9000萬元,涵蓋技術攻關、創新平台共建等方面。
校地合作實現了科研創新和地區發展的互利共赢,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借助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我市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在我市加速推進落地。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市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支持8家精細化工企業引進8個科技領軍人才團隊開展進口替代技術攻關。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服務,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工作居留許可“一窗通辦”,全市累計引進外籍高端人才171名、專業技術人才112名。知名院士學者紛紛為汕頭發展獻計出力,一大批博碩士在汕安家落戶,實現“聚八方英才而用之”。
随着人才政策的優化出台和“汕頭人才周”等活動的舉辦,全市人才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各類人才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态逐步形成。越來越多高層次人才走進汕頭各大企業,投身“三新兩特一大”産業發展浪潮,為全市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去年,我市地區生産總值在粵東地區率先突破3000億元大關,既凸顯了汕頭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底氣”,也呼喚着更強創新能力助推産業發展。我們相信,有了科技創新的加持,汕頭将走好走實“工業立市、産業強市”之路,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昂首闊步。
來源:汕頭融媒集團
汕小布:請幫小布轉發這篇文章吧!
公衆号/新浪微博/南方 /今日頭條
@汕頭政務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