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含有一字的成語故事

含有一字的成語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9:23:57

第五輯:中國文字

七、成語禅解

成語,是有着約定俗成的确定定義,被人們廣泛應用的固定詞組,在口頭交談或者書面行文之中,得到充分而恰當地運用,能夠起到言簡意赅、事半功倍的奇效。所有的成語都是有緣由的,特别有些成語,與佛教緣分匪淺,讀來時時能見禅機。禅,是真善,是智慧,是大美,是心悟。禅宗雖有北漸南頓之分,但兩者隻是悟道前後之區别,頓悟植根于漸悟,“打破天下是一家”。長期心持,自然“水到渠成”,終會“恍然大悟”。禅,源于佛教,卻不專屬于佛教。如達摩祖師言:見本性為禅。本性存于生活之中,因此,生活中有禅心、禅悅、禅悟、禅行、禅境、禅機、禅趣、禅意……如此,也就有了成語禅解。

“盲人摸象”是小學課本中的一個成語故事,用來比喻以點帶面,以偏概全,不得要領,也常用來諷刺片面觀察問題的現象。這條成語的出處卻是《涅磐經》中的一個寓言故事: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時彼衆盲各以手觸,大王即喚衆盲各各問言“象類何物?”觸其牙者即言“象形如羅菔根”,觸其耳者言“如箕”,觸其頭者言“如石”,觸其鼻者言“如杵”,觸其腳者言“如臼”,觸其脊者言“如床”,觸其腹者言“如甕”,觸其尾者言“如繩”。最後,王總結道:“諸盲人群集,于此競诤頌;象身本一體,異相生是非。”

在佛法中,這個故事用來形容修外道者往往如群盲摸象那樣,執著于事物的局部,從而産生各種極端的偏執觀點。在生活中,以偏概全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盲人摸象”也就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

“一刀兩斷”作為成語,現在多用來表示徹底斷絕關系。由此還引出兩條歇後語:“包大人鍘陳世美——一刀兩斷”;“漢高祖斬白蛇——一刀兩斷”。實際上,這一條成語是來自佛教典故。據史書記載:南宋建炎初年,徐明起兵反叛朝廷。兵經烏鎮時焚燒殺戮,百姓紛紛逃亡。當時性空庵的庵主妙普為此前去見徐明,勸徐明少做惡業,多行善事。徐明不僅不聽,還要殺掉妙普。妙普毫不畏懼,說:“我死是一定的了,希望你給我一頓送終飯吃。”徐明就讓人拿來僧人不吃的酒和肉想為難妙普,妙普見狀要來一支筆,在四周牆壁上寫了著名的自祭文《見佛不拜歌》,寫完之後,拿起酒肉舉箸大嚼,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妙普口誦一偈:“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今正好乘時,便請一刀兩斷!”說完又挺頸大喊:“斬!斬!”徐明被他的凜然氣勢鎮住了,欽佩不已,不僅沒有殺他,反而向他“稽首謝過”,并派人護送他回到性空庵,烏鎮的百姓也因此而免于兵火之災。

“龍蛇混雜”也是人們常用的成語,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或者能人與庸人混雜一處。這條成語亦是禅林常用語,表示修養不同的人混合在一起。《五燈會元·無着文喜禅師》中有這樣的描述:無着文喜禅師參谒五台山時,文殊菩薩化身老翁,與他攀談起來。文殊問無着:“近離甚處?”無着雲:“南方。”文殊雲:“南方佛法,如何住持?”無着雲:“末法比丘,少奉戒律。”文殊雲:“多少衆?”無着雲:“或三百,或五百。”輪到無着問文殊:“此間佛法,如何住持?”文殊雲:“凡聖同居,龍蛇混雜。”無着雲:“多少衆?”殊雲:“前三三後三三。”

“泥牛入海”也是一條常用的成語,用來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裡就用到這條成語:“那兩個錢莊幹事的人,等了好久,隻等得一個泥牛入海,永無消息”。這條成語實際上也是佛家禅林用語,出處在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第八卷,卷中記載:洞山良價在一處人迹罕至的地方,見到了隐居的龍山和尚。良價問道:“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住此山?”龍山和尚答曰:“我見兩個泥牛相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佛家認為,隻有呼出的氣息與吸入的氣息均衡且互相抵消,修禅者才能進入定心狀态,這就叫做“消息”。龍山和尚的話一語雙關,一是說自己修禅要像泥牛入海那樣,永遠與世俗斷絕關系;二是說自己還沒有達到“消息”的定心狀态,所以來此修行。

成語“家賊難防”似乎和佛教扯不上關系,其實,這條成語與佛教有極大的關系。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亦稱為“外六賊”,以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亦稱為“内六賊”。家賊,即指“内六賊”而言,六根的貪欲就是六個“家賊”。《雜阿含經》卷四三謂:“内有六賊,随逐伺汝,得便當殺。”六根以其内在的貪欲,追逐聲色等塵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稱“家賊難防”。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梁山緣觀禅師》中有記載:“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

西遊記裡有一段寫道,唐僧見路上無數艱難險阻,不禁哭了起來。

悟空笑道:師傅啊,有多少我們就過多少艱難險阻;再說了,你若心裡有靈山,就處處是靈山。

唐僧說:徒兒啊,你看沒看見那團團濃霧,聞沒聞到那陣陣妖風,聽沒聽到那隆隆怪聲?

悟空又笑道:師傅,你把那《心經》忘光光了吧?

唐僧道:不敢忘,天天誦念。

悟空道:既然沒忘,你可記得裡面有兩句——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你眼觀濁色,耳聽濁聲,鼻聞濁氣,内六賊、外六賊,一個都沒有守住。即便去到靈山,靈台卻不能澄明,又有何意義?

從字面上看與佛、禅扯不上關系的成語還有很多,“一絲不挂”也是其中的一條。作為禅語,“一絲不挂”指的是超然灑脫,絕無患得患失的念頭,絲毫不受塵俗的牽挂,是很高的修持境界。《楞嚴經》裡說:“一絲不挂,竿木随身。”意思是釣魚人雖然釣竿随身,卻空無一物連釣絲也沒有。《五燈會元》卷十四:“僧問:一絲不着時如何?師曰:合同船子并頭行。”意思是說,“一絲不着”,便達到了船子和尚超脫的境界。蘇轼《贈虔州慈雲寺鑒老》詩雲:“遍界難藏真薄相,一絲不挂且逢場。”比喻人活于世上,當無所牽挂,不為塵俗所牽累。

最直接表現禅宗施教之道的成語是“當頭一棒”。禅宗門派認為佛法不可思議,開口即錯,用心即乖。為了打破學人的迷執,不少禅師或用棒,或用喝,作為一種特有的施教方式,以促人領悟佛理。

《景德傳燈錄》卷十二記載了一則故事:唐代高僧希運到宜豐黃檗山開寺講法,凡是向他問法的人,入門之前必遭當頭一棒,能對棒擊領悟者,方納為弟子。一年輕僧人義玄從學希運三年自認為未得法要,一日向希運大師求問禅義,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希運并不回答舉棒便打。如是三問,三次遭打。義玄怪自己愚笨,不能領悟,第二天來向希運辭行,希運對他說:“别的地方你也不要去,就去高安的真如寺找大愚禅師吧。”于是,義玄離開黃檗山求教大愚禅師。經大愚禅師指點,義玄得省悟,又重返黃檗山,并向希運大師轉述大愚禅師的話,希運笑了笑說“這老漢真饒舌,下次我見了他定痛打他一頓!”義玄接話道:“還等什麼下次,現在就打!”說完就給希運一拳。希運笑罵道:“你這瘋颠後生,倒敢來捋虎須呀!”義玄也不管了許多,對着希運又大喝一聲。希運見狀心中竊喜,知義玄悟着了禅機,但他并不露聲色,隻是吩咐侍僧道:“快領這瘋後生參堂去!”終得師從希運大師。後來義玄在臨濟院接引僧徒,也襲用希運“當頭一棒”的接引法,同時伴之一聲大喝,後世故又有“當頭棒喝”之語。

《五燈會元·黃檗希運禅師法嗣·臨濟義玄禅師》裡也有如是記載:“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拟議,師便打。”

“棒”、“喝”遂成為禅林的風氣。後以“當頭一棒”、“當頭棒喝”泛指警覺迷誤。《五燈會元》卷第十七上記載:最善于“喝”的,無過于臨濟義玄禅師,他有四種“喝”法,門下“棒喝交馳”。還說道:“德山棒,臨濟喝,留與禅人作模範”。

其它源自佛教經典的成語尚有功德無量、善男信女、普度衆生、西方淨土、三生有幸、看破紅塵、在劫難逃、三災八難、想入非非、晨鐘暮鼓、青燈黃卷、大徹大悟、步步蓮花等等,實難盡數,就此打住吧。

含有一字的成語故事(麻凡文集第五輯)1

含有一字的成語故事(麻凡文集第五輯)2

含有一字的成語故事(麻凡文集第五輯)3

含有一字的成語故事(麻凡文集第五輯)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