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普通人應該如何修行悟道

普通人應該如何修行悟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7:26:54

普通人應該如何修行悟道(普通人應該如何修行悟道)1

前言

本文是對上篇《什麼是三才之道》的補充,所謂“普通人”,意指那些“不知有道”的人,并非是分出高低貴賤。

正文

“悟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欲”。要想進入無欲之境界,就必須從培養自己的品德入手。因為人欲往往與名利色直接相關聯,所以,也隻能做到“存欲不滅欲,寡欲不縱欲”“寡欲”就是人所能及的最佳狀态。要想寡欲就必須淡化自己的名利色心,否則是難以寡欲的。

這是以修人的道德,去符合天之道德。故而宇宙觀就決定了人生觀,人生觀又決定了處世為人的方法。

修品德又稱為“外修”,外修是為“内修”打基礎的,隻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進入去僞修真的深層領域,否則就是欺心自誤,那是不能真正得道的。

因此,修道者首先強調的就是修品德,若無高尚的品德為基礎,就難以窺見“道”之門庭,更無法登堂入室。那是由于自己沒有構築階梯的緣故。

所以修品德并非為了裝飾門面,而是自我築基;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自始至終的必修課,來不得半點虛假。

修行之道與處世之道不同,前者是在治本,後者是在治末;前者稱為“隐學”,後者稱為“顯學”。前者是出世脫俗,後者是入世為俗;治本是為了末的久存,出世是為了更好地入世。所以出世必基于入世,入世又不能等同于世俗,而是植根于世俗又要超脫世俗。

就像蓮雖植根于淤泥但卻不同于淤泥,而是要在淤泥中汲取營養才能超脫出淤泥,雖出淤泥而不染。但是蓮又不能因自己有别于淤泥而撥離淤泥,這就是出世與入世的相互依賴關系。

世間不會有真正的世外桃源,若為了出世就去尋求世間的絕對靜地,那就是自尋煩惱,靜地隻存在于自己的心底世界中,寡欲即是靜地。

大隐于市,小隐于野”,這就是古代修道者對出世人世關系的正确處理方法。所以老子說:“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修道,就是以天道的無為無極為标準,使自己的人道逐漸地趨近于天道,以獲得與天道盡量長久的共處,但卻不是絕對的等同于天道或與天道永恒共存。否則就會走向反面而使自己步入極端。

“道”是宇宙的本原,人是從這本原上所萌生的個體現象,現象與本原之間存在着相對的距離,所以個體才在本原的統禦下呈現出運動變化的活力。倘若使個體等同于本原的話,個體的活力以及本體形态将不複存在。

因此,人們隻能認識真理并以真理為标準去趨近真理,但卻不能強求絕對的等同于真理,否則就會導緻相反的謬識。

這就如同海浪放低波峰的高度是為了延長波長,以獲得與海平面的更長久相處,而海浪仍未失去自己本身的活力。如果海浪完全地等同于水平了,那麼它的個體活力也就消失無存了。

這個規律普遍适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 而修行悟道者更須妥善地把握這個限度。

凡是現象界的事物,都是在道的統禦下由此及彼的發展過程。所有事物都必然有始有終,任何事物也不可能永恒不變不滅,但卻存在着長久與短暫的差别。

凡是與道之規律鄰近的就能長久,凡是與道的規律疏遠的就短暫,而修道者的目的就是使這漸漸疏遠的距離再拉近,以期獲得與天道的更久共處。

所以修道者就是在逆常規行事,從而修出超出常規認知的種種生命特性。這并非迷信,而是“隐學〞的内在表現。宇宙是深奧的,現代科學并未真正進入這個深層領域。

雖然現代西方哲學新派系層出不窮,哲學概念也累有新見,然而它們都無非是顯學領域的一朵朵新奇的浪花而已。無論它們如何新奇,但卻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并沒能真正揭示宇宙的本原。

而中國道家傳統的道德觀,雖然已顯得那樣的古老,但它的光輝卻似乎永不衰減,而且随着曆史的變遷,反而愈加顯得光輝璀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