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英文字母“V”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先是被歐洲人們寫在街頭的牆上用來表達勝利的信心,又被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擺成一種手勢,成為了潮流一直流傳至今!
關于“V型手勢”,先給大家講個小幽默
當蘇聯大軍攻占柏林國會大廈的時候,希特勒躲到了地下室,外面槍炮聲不斷,心煩意亂的他讓随從出去看看外面的情況。過了一會,随從進來朝希特勒擺出一個V的手勢,希特勒大喜:“我們赢啦?”随從說:“不,我的意思是,現在就剩下我們二人了……”
這隻是一個小幽默,并不是真實的曆史故事,不過在二戰期間,V手勢确實很流行。關于這個手勢的有兩種說法:
這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戰役,對戰雙方分别是英國和法國。1415年8月,英國國王亨利五世準備征讨法蘭西,在征伐過程中遇到了對方頑強的抵抗,而且自己軍中又發生了痢疾,導緻近半的參戰人員返回英國治病。
但這些困難并沒有阻止住亨利五世征戰的步伐,他從塞納河北上,計劃攻占加萊港口。英軍在阿金庫爾遇到了嚴陣以待的法軍,雙方馬上要展開一場惡戰。當時法軍共有三萬六千人,英軍隻有不到六千人,而且英軍主要以弓箭手為主。
法軍面對弱小的敵人發出了嘲諷,表示要将英國弓箭手的中指和食指切掉,讓他們永遠不能再射箭!但是戰争爆發後,法軍各級将領為了争功,打亂了最初的作戰方案,英軍則是穩穩地控制住了局面,成千上萬支箭不斷射向法軍,最終赢得這場戰役。
戰争結束後,當法軍的俘虜們從英軍弓箭手面前走過的時候,弓箭手都舉起了自己的中指和食指,那意思就是:你們不是要切我們的手指嗎?看,手指還完好地長在我們手上。
就這樣,把中指和食指豎起來的手勢成為了一種象征,表示勝利!
英文單詞Victory是勝利的意思,二戰時期,歐洲一些國家為了激勵大家的信心,将Victory單詞縮寫成“V”字,寫在大街小巷的牆上。
後來有人就用V型手勢來代替Victory,英國首相丘吉爾也特别喜歡這種手勢,經常在不同的場合做出這樣的動作。不過這種手勢也是有标準的,那就是手背不能向外,否則就是對别人的蔑視和侮辱。就像我們傳統的“作揖”動作,抱拳的時候必須要左手掌壓住右手拳,這是标準的作揖動作,如果反過來就不行,那就是“兇拜”。
二戰時期的熱門動作,哪種說法更準确?對于V型手勢的來曆,我更傾向于英語字母的說法。
阿金庫爾戰役确實是曆史上經典的戰役,但是曆史上對于這場戰役的記載并不那麼準确。從英國的曆史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年代的盔甲和頭盔等裝備已經具備非常高的防禦性,如果一場“箭雨”就将6倍多的敵人打敗顯示是不可能。
所以關于阿金庫爾戰役,肯定還有一些我們未知的因素沒有寫進史冊,因此V型手勢的傳說也不一定可信。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