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21:50:39

王維(701年—761年) ,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縣)人,後徙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又稱河東人。他九歲就開始寫作,被人稱作神童。21歲中進士,當過朝廷裡掌管音樂舞蹈的官員。26歲以監察禦史身份從軍邊疆。此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朝廷任職,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中年後居藍田辋川,過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世稱“王孟”。他受佛教禅宗思想影響很深,以禅悟詩,頗得任性自然的境界。他在詩歌、文辭、音樂、繪畫等方面都有成就,是具有多種才能的藝術家。無論是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送别詩,都有廣為傳誦的佳作。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傳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具有獨特成就。

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迸發出思鄉懷親名句)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迸發出思鄉懷親名句)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十七歲時寓居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當時他遠離故鄉獨居長安,恰逢重陽佳節,對家鄉兄弟們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獨在異鄉為異客”,首句用一個“獨”字、兩個“”字,分量極重,造成奇峭、緊湊的句調,表達出“在異鄉”、“為異客”、“孤身獨處”三層含義。突出了他鄉做客之人的孤獨感受和對于環境的陌生與不适應。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唐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别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迸發出思鄉懷親名句)3

每逢佳節倍思親”緊随首句,不但在銜接上自然而然,而且将客中人在佳節的思鄉情懷概括得極為真切和凝煉。以樸素無華的七個字,高度地提煉和概括出人們普遍共有的感情經驗,成為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千古傳誦。

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迸發出思鄉懷親名句)4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後兩句筆鋒一轉,獨辟蹊徑,撇開自己,不直接寫思念兄弟,反而從家鄉親人眼中着筆。設想留在家鄉的兄弟們,按照重陽節的風俗登高時,如何牽挂自己:他們在分插茱萸的時候,一定會意識到今年比往年少了一個人!描繪了一幅兄弟登高、遍插茱萸而獨缺自己的圖景,表達出對不能與親人團聚的傷感凄涼。正如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卷五所說“不說我想你,卻說他想我,加一倍凄涼。”

詩人王維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迸發出思鄉懷親名句)5

全詩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緻,出乎常情。看似平淡,實則更顯

深情。

注釋:

茱萸: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有濃香,古人每逢重陽節佩戴以避邪。

山東:王維的家鄉蒲州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