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作為一事實上的一種标準書體,越來越多的書友們書法入門都選擇了楷書。楷書書體相對于其它書體,是标标準準的靜态書法。靜态書法,以楷書為代表,其中又以工筆楷書風格最是與靜态書法的内涵契合。通過一筆一畫表現出楷書的每一個細緻的精确性,漢字的靜态美得到完全表現。如果我們細緻研究一下“書法美學”這門課程,就可以從中理解更多書法結構理論引導,對筆法技巧原理認識也會取得更為開闊眼界。
圖:田英章先生對于“利刀旁”技法的論述
本文中心任務是讨論“刂”偏旁字的書寫筆法與結構技巧。田英章是這樣論述他的經驗的:“‘刂’,左為短豎,不可太長,收筆忌用懸針。右豎鈎挺有力,鈎鋒必須用“跪筆彈鋒”法,要銳利而豎定,棱角分明。”
“刂”,一般用于右偏旁,有獨立的讀音:“dāo”,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更多讀作“立刀旁”或是“利刀旁”。含有“刂”這樣的字,大多為左右結構的合體字。
圖:田英章先生工楷《劍膽琴心》
關于“刂”旁的字書寫技巧中,值得強調的是,參照田英章先生四個例字“則、利、别、到”結構可以看出:小偏旁的“刂”,結構空間上占位約三分之一,而且在上下長度上卻較左則部首稍高。尤其是“刂”右筆的豎鈎,多處理為這個字的主筆或次主筆,有了這樣的處理,分别位于左右兩邊的字根中位線保持相對一緻,從而保證漢字形态整體上的平衡穩重。左側部首稍短,“刂”左豎多數處理為右豎的三分之一長度,這樣又保證了筆畫的變動。
圖:田英章先生工楷《梅花》
雖然說,楷書是屬于《書法美學》分析中的靜态書法,也許正是因為楷書整體上靜的風格,書法書寫中更需要創造一些筆畫布局上的變化,寫出來的字才有靈動的觀感,不至過分靜态,以至于呆闆無趣。從《梅花》這幅工筆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楷書布局的處理技巧,“梅”字中的“每”多少相對于規範字中的楷書“每”有了變化,“母”字中的“橫折豎鈎”就丢掉了鈎的收筆簡化為“垂露”。左右結構“花”字中草頭與“亻”旁連寫,“花”字就有了左右結構的形态。變化處理中帶來了新意,但是這樣的前提是“有據可依,不影響認知”。而且在語文課還需給學生們解說清楚。
圖:田英章先生工楷《有容乃大 無欲則剛》
在《有容乃大 無欲則剛》這幅作品中,出現了兩個“刂”,“則”與“剛”,細心觀察,在右豎書寫時同樣體現變化處理,在這裡忌諱将豎鈎寫得從頭到尾一樣粗細。“刂”右豎從上到下,在“一畫三段寫”書寫技巧創造變化,始段起筆部分先粗,中段行筆稍細内收,未段又變得粗壯并外展恢複。
《書法美學》對書法藝術審美有全面論證,“刂”偏旁字處理技巧也可從中找到關聯分析。将理論與經驗結合,對于工筆楷書研究練習經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