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琴、古筝
那可是知名度比較高的樂器啦!
但是,影視劇的泛濫
誤導大家古琴、古筝分不清?
碰到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尴尬來!
諾?今天飛姨就指給看~
【NO.1看結構】
首先看弦
古琴有7弦,而古筝有21弦
然後再看“身高”
古琴很小,長約1.2m
大約和一柄劍(1m)的長度差不多
可以背在身後,
我們平常會在電影中看到背着古琴的主角
感覺就像背着一把劍
一身俠義,仗劍走江湖!
而,古筝就很大了(長1.63m)
比一般女生都高
至于背着古筝嘛
沒點較好的身體素質可是辦不到的哦!
【NO.2聽聲音】
雖然古琴、古筝都是弦撥樂器
但聲音可大大的不同了!
古筝是“聲多音少”,而古琴是“音多聲少”
那麼問題來了··
“聲”和“音”的區别是什麼?
寺廟裡敲鐘都知道吧?
敲鐘時,
先是“當”一聲,然後會“嗡嗡嗡”的響
這個“當”的一聲呢,就是聲
後面“嗡”的就是音
聽古琴,感覺低沉而深邃,意境深遠
而古筝既不艱澀,也不深沉
随便一嘩啦
就能讓聽衆們如癡如醉
所以,總有人說:古筝悅人,古琴悅己
這裡哆嗦一句:
“古琴是文人樂器,傳承者也是文人
成為了文人的代名詞
就注定古琴是小衆的一種樂器。”
【NO.3探起源】
古琴、古筝
可是一點也沒有“血緣”關系
單從來源就可以看出
古琴的誕生伴随着是聖人的賢名
如,伏羲作琴,神農作琴、黃帝造琴、等傳說
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
武王伐纣又增一弦為七弦琴
可見古琴源遠流長~
而古筝的來源就比較尴尬了!
大家都聽說過:
“琴瑟和鳴”吧!琴是古琴
瑟就是古筝的前身
如,“錦瑟無端50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古筝是在秦朝摔出來的
即“分瑟為筝”
怎麼摔出來的有n種版本
有父子争搶摔了,有姐妹争搶摔的,還有兄弟争搶摔的··
大緻故事是這樣的:
兩個人都感覺“瑟”聲音太好聽了
兩個人都來争搶
一不小心,啪的一聲摔地上,斷了!
于是一人拿二分之一
就從瑟變成了筝(古時筝25弦)
注:《集韻》記載:“秦俗薄惡,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當時名為筝。
這和古琴的來源相比簡直弱爆了!
所以說,
古琴、古筝根本沒關系~
親愛的你?看到這兒
對于古琴、古筝該能分的清了吧!
也該能指出
廣大影視劇中的諸多錯誤了吧!
如果還是不明白,
飛姨建議去琴房多加練習
或多看幾遍文章會有奇迹哦!
【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