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楚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漢楚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01:07:43

漢楚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漢族之漢到底來自漢水還是星漢)1

看到一個有名的中醫學教授的國學課堂視頻,問學生漢族為什麼叫漢族,學生茫然教授怅然。這兩年網上似乎民智大爆發,各種國學如雨後筍冒,但很多隻是博眼球,一枝半葉不求甚解,漢族到底來自星漢還是來自漢水,也去翻了翻書,搜證總結,加上一點自己的思辨綴連。

《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意思天上的銀河明亮照光(監通鑒),這裡漢指河漢,也就是銀河。

《詩經·大雅·雲漢》“倬彼雲漢,昭回于天。”是寫周宣王憂旱祈雨的詩,雲漢指銀河,銀河閃亮回旋在天。

《大雅》關于周宣王的故事,除《雲漢》外還有《崧高》、《烝民》、《江漢》、《韓奕》和《常武》幾篇。

其中《大雅·江漢》“江漢浮浮,武夫滔滔。”“江漢湯湯,武夫洸洸。”《江漢》是寫周宣王平定淮夷,或為鄂東蠻夷,這裡江漢指長江漢水。

《詩經·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寫一個被周王室貶谪到南方的小官員的憤懑悲苦,江漢也指長江漢水,漢水是長江第一大支流,上古因江漢平原為楚國核心、楚郢為江漢環繞,北交中原,往往江漢并舉。

《詩經》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說明西周到春秋,漢已有星漢、漢水兩義,二者的起源關系,有沒有更早的典籍記載?

古代第一部辭典《爾雅》有關于銀河的描述,《爾雅·釋天》“箕鬥之間,漢津也。” 何為箕鬥,《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 箕宿星在南,北鬥星在北,箕鬥之間銀河相連。 《爾雅》成書于戰國至兩漢,比《詩經》更晚,也不能說明漢的來源,還有沒有更早的典籍記載?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東,彙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

《尚書》是上古第一部完整的史書典籍,而《禹貢》篇則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是古代典籍地理志的開篇。 《禹貢》最早記錄了漢水——從嶓冢出漾水,往東稱漢水,再往東稱滄浪水,過三澨後,到達大别山,南入長江。

翻開地圖,會驚訝于三千年前的《禹貢》對漢江經流描述的無比精确。嶓冢山是漢江源頭,即陝西甯強縣西北大安鎮漢王山,山泉始出稱漾水。進入漢中平原稱漢水,往東過安康、白河、鄖陽,到武當山均縣一帶,稱滄浪水,曆代史考該處因滄浪洲得名,其實滄浪本就指水,有水波遠闊之意。滄浪水又指荊州的漢江支流,也泛稱環繞于楚國城池的漢江,而屈原流放江南所遇漁夫之滄浪在常德沅江滄港口一帶,最終滄浪因屈原流逐而著名,成為隐逸江湖的文學意象。

接下來再東“過三澨”。澨為水邊堤岸,東漢鄭玄注三澨為水名,在竟陵(今天門)境,而《水經注》據《左傳》軍事要塞地名“句澨”、“漳澨”、“雍澨”、“薳澨”,考為“三澨地在南郡邔縣北沱”,在今襄陽宜城北。從據理看,後者可靠性更大,漢水穿過秦巴腹地,沿南陽盆地南緣,經襄陽,流進江漢平原,襄陽自古是中原通往南國江漢平原的兵家關隘,三澨當為三地而非水名。

漢水進入江漢平原後一路東南,直達大别山西麓,彙于長江,再往東,彙于彭蠡澤(九江東北、安徽江北一帶古為湖泊,陶淵明當縣令的地方彭澤縣),再往東,長江北支北流,在毗陵(常州)入海。

這段文字寥寥數語,清晰地說明了古早時期漢水各段的名稱,源流稱漾水,秦巴山間一段稱漢水,武當山以東至長江整個江漢平原一段稱滄浪水。而《詩經》裡的“南國之紀”的“滔滔江漢”,則說明至少春秋時期,漢水進入江漢平原後已經叫漢水。

滄浪水何時被漢水取代,無法得知。東漢張衡《南都賦》有“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南都賦》是寫他的家鄉南陽的:

“于顯樂都,既麗且康! 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荊豫而為疆。體爽垲以閑敞,紛郁郁其難詳。

爾其地勢,則武阙關其西,桐柏揭其東。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湯谷湧其後,淯水蕩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

南陽東漢相對于洛陽稱南都,坐落于南陽盆地北,漢水在南陽盆地南,所以“陪京之南,居漢之陽”,而“割周楚、跨荊豫”交代了南陽的上古時空坐标。武阙關其西,桐柏揭其東,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則以恢宏的視野誇張了南陽的四方地理氣勢,武關在西,桐柏山在東,築方城為垣,以滄浪為壕,這裡的滄浪就是流經南陽盆地南緣、《禹貢》之滄浪水。張衡《南都賦》寫到滄浪或為借典,從《禹貢》到《詩經》,滄浪之名或由實而虛,為漢水所代,但至少《禹貢》時期的漢水還是漢水的上遊。

江漢平原是楚國北面中原的核心地帶,滄浪本意煙波浩湧,而上古江漢平原中部曾有中國最大的湖泊——雲夢澤,彼時的漢水應該也比今天大得多。

《詩經·大雅·江漢》周宣王時期“江漢浮浮”, 《詩經·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寫一個被周王室貶谪到南方的小官員的憤懑悲苦,江漢确指江漢平原楚國的長江漢水,而不稱滄浪水。西周時期南方的楚國作為周王室的邊藩諸侯,勢力還未坐大,才有周宣王于江漢之濱東征淮夷,調用南國之師北征姜戎。其時漢水流域作為楚國核心地帶已經得到很大開發,對于周王室而言,發源于秦巴的漢水上遊本就在鎬京勢力範圍,下遊同樣也如河水(黃河)一樣重要,這也是南方漢水才會與北方河洛一樣,成為周代最重要水流。

《禹貢》是古代典籍地理志的開山之作,記錄大禹治水時的地理水文。因其詳盡準确的描述,成書時間一直是曆代質疑考證的焦點,普遍認為成書于戰國,但近來學界的觀點,《禹貢》于先秦(西周至戰國)曆代雖有補充修訂,但以其文“诘屈聱牙”特點,以及名稱運輸與春秋戰國諸多不合,其藍本應早于商武丁之前,為商代史官所撰。從漢水的這段記載看,漢水還專指漢中安康一段,随着江漢平原的開發,到西周漢水的概念才延伸包括了整個滄浪水,并在西周末年至春秋代稱銀河反映在詩歌中,而從銀河的多種稱謂——銀河、星河、銀漢、天河、天漢、河漢、星漢、雲漢也能看出,代稱銀河的不止漢水,還有黃河。滄浪水的隐去、漢水概念的擴大,伴随着江漢平原的開發過程,也暗示着滄浪一詞自古就有偏遠人迹的江湖泛稱。

有人要問古人為什麼不以更壯闊的長江代指銀河,從中原視角看,商周時期長江以南還是邊鄙蠻夷地區,不及黃河、漢江流域先得到開發,河、漢才是離周王室中心關中平原最近的大河。

《說文解字》“漢從水,難省聲。” 由灘省寫成漢,難是一種鳥(佳同鳥部,甲骨文金文同形演變,比如雞同雞),難鳥有艱難之意,那麼漢(灘)本義指難渡之水,漢的中古音huoan(音近渙),難也是水流聲。泉始出山為漾,漾言其微,而漢言水之盛大。 “河漢”一詞自然是拿黃河漢水代稱盛大的星河。

漢人漢民族得名于漢朝,以漢為國号,始于劉邦被封漢王,漢王則因于漢中, 《水經·沔水注》:“漢中郡,因水名也”,但除了漢水,漢王之漢更被主觀附加了另一層意義,《漢書·蕭何傳》 :

何曰:“今衆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周書》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萬乘之上者,湯、武是也。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緻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乃遂就國,以何為宰相。

漢從水,先有漢水,天漢取自漢水,而始于漢水的漢王也被蕭何賦予了天漢的美義。

漢人漢族始謂何時? 《資治通鑒》“今人謂賤丈夫曰漢子,蓋始于五胡亂華時。” 宋代漢子還是個貶義詞,今天漢也還有偷漢、野漢的貶稱,有些南方方言裡有“讨漢”一詞也是偷漢的意思。今天漢子以及衍生的男子漢、大漢、好漢已不再有貶義,漢族源于漢人,而漢人稱謂自然也是從南北朝胡漢紛争開始。有意思的是,從夏商周秦漢在以後的朝代國号的沿用承襲當中,漢超過了之前的所有朝代國号,而被域外用作對中國的稱謂中,漢超過了唐,僅次于秦(有一種說法china來自于梵文中對秦人的稱謂cina并成為現代中國的英譯)。

農耕文明時代靠天吃飯更要靠水吃飯,先民逐水而居,中國古代大多數地名都來自于水系, 《禹貢》就是上古先民認識山澤水文地理的系統總結,在沒有衛星導航缺少交通工具的蠻荒時代,千萬不要小看了古人丈量大地征服自然的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