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一根筋的人,說白了就是那種哪怕是自己的觀念錯得離譜,也要堅持已見,一條道走到黑的人。
那麼,遇到這種人,我們如何應對,怎樣才能把他們的一根筋“扳”過來呢?
跟他們講道理?
等于對牛彈琴。
聽之任之,随他們去?
最終,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莊子他老人家早就給出了答案:為人處事,愚者力争,智者非然乎據理,或無理,隻為解惑也!
究竟啥意思?
看完下面這兩個小故事您就明白了:
一,三季人的故事說有一年夏天,子貢正在屋内看書,忽然一個穿着一身綠裝,滿頭大汗的中年人走了進來,看到他就問:
“請問你是孔子嗎?”
子貢合上書,客氣地應答道:
“家師剛出去,請問您找他所為何事?”
中年人也不客氣,開門見山地說道:
“也沒什麼,他不是博學多才嗎,我就想問他,一年有幾個季節?”
子貢笑着道:
“當然是四個季節啊,春夏秋冬,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您就不用問他老人家了,我都能回答您!”
子貢說的一點沒錯,可是這中年人聞言後,卻肅然反駁道:
“怎麼可能,應該隻有三個季節春夏秋才對,哪有冬季?”
子貢被搞糊塗了,哭笑不得地争辯道:
“搞錯了吧,明明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您怎麼偏要說沒有冬季呢?”
然而,中年人聞言後卻不置可否地死咬着不放:
“不對,一年就是三季:春夏秋,根本沒有冬季!”
就這樣,兩人争得面紅耳赤,卻依然沒有争出一個結果來。
恰巧這時候孔子打外面走了進來,子貢見到他就像見了救命稻草一樣,趕忙上前指着中年人向孔子求證道:
“老師,我說一年應該是春夏秋冬四季,可這位大叔偏認為一年隻有三個季節,分别是春夏秋,您倒是為我們評評理,究竟是弟子對,還是大叔對?”
孔子聞言後,并沒有立刻回答子貢,而是上下打量了一番中年人後,客氣地詢問他道:
“您應該是從南方來的吧?”
中年人也不隐瞞,甕聲甕氣地點點頭:
“不錯,我是南方人!”
随後便又急問道:
“聽說您老人家學識淵博,我才特意千裡迢迢趕來,向您請教四季問題的,您說這一年四季究竟是三季還是四季?”
孔子輕舒了一口氣,而後笑着回答道:
“當然是春夏秋三季!”
“老師,我沒聽錯吧?”
子貢張大了嘴巴,怔怔地看着孔子,一臉的不可思議。
孔子點點頭:
“千真萬确!”
子貢聞言後,隻能搖頭緘默,他不知道孔子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便不能妄加評判。
“哈哈哈......我就說一年隻有三季吧!”
中年人得意的對着子貢大笑,随即便滿意的揚長而去。
目送着中年人漸漸消失不見的背影後,子貢回頭再也忍不住地詢問孔子道:
“老師,你怎麼可以違心的告訴他一年隻有春夏秋三季呢?”
孔子笑着拍拍子貢的肩膀說道:
“你看他一身綠裝,灰頭綠臉,不就是螞蚱嗎?螞蚱一生隻能活過春夏秋三季,根本就見不到冬天,因此在它們眼中一年便隻有三季......你跟他談論一年有四季,有意義嗎?”
子貢聞言後恍然大悟,點頭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
春秋時期,好大喜功的晉靈公欲強征大批百姓,耗用大量金錢财物,為其建造九層豪台,說是要跟天上的神仙直接對話......這不就是典型的纣王二代嗎,纣王造得是鹿台,他則更上一層樓——直接是豪台。
為了防止臣子們哭爹喊娘,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來阻止他,晉靈公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了一條死命令:
“誰TM敢勸老子放棄建豪台,格殺勿論!”
别說,這一招還真靈,自從晉靈公的命令下達後,衆大臣們皆都保持了沉默,還真就沒有人敢“頂風作案”的,不過想想也是,畢竟沒有哪個人活得不耐煩,嫌命長的。
可是,這種短暫的沉默僅僅隻保持了三天,就被大夫荀息的請見書簡給打破了。
荀息關心社稷,心系百姓,這一點衆人皆知,在這檔口求見晉靈公,明眼人都能猜到他想幹什麼。
神經極其脆弱的晉靈公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于是他表面上答應了荀息的請求,暗地裡卻在接見廳中安排了喬裝後的弓箭手,那意思也再明顯不過:
隻要你小子敢勸我放棄建豪台,老子一聲令下,便就将你射成刺猬。
不久後,荀息如期在接見廳中與晉靈公見了面,隻不過令晉靈公沒有想到的是,對于豪台之事,荀息卻是隻字未提,為怕引起“誤會”,他還特意在一陣簡單的寒暄後,便就直言不諱的說出了自已的來意:
“大王,我這次求見你,别無他事,隻是想表演一個小把戲,讓您高興高興!”
晉靈公倒是被他突如其來的一句話整蒙了,詫異地詢問道:
“什麼小把戲?”
隻見荀息不慌不忙地從懷裡掏出一個雞蛋與一枚棋子,而後比劃着笑道:
“我能在12枚棋子上壘雞蛋,您相信嗎?”
晉靈公聞言後,自然是嗤之以鼻:
“怎麼可能?”
荀息也不辯駁,而是命人弄來了棋子與雞蛋後,便就自顧自地蹲在地上開始壘起來。
想來荀息“技藝”十分純熟,僅僅用了半個時辰就壘成了半尺高的雞蛋牆,就在晉靈公目不轉睛地盯着雞蛋牆,口中不斷啧啧贊歎之時,荀息卻是趁晉靈公一個沒注意,輕輕推了一把雞蛋牆。
本來就不怎麼穩定的雞蛋牆受力後,立刻便開始搖晃起來。
眼看着雞蛋牆即将倒塌,晉靈公連聲驚呼道:
“危險,要倒!”
說完,便欲上前穩住雞蛋牆。
然而,卻被荀息慢條斯理地笑着阻止道:
“大王,不用擔心,縱然倒了又能如何,不過一堆雞蛋而已,又砸不死人,比這危險的多了去了......”
晉靈公聞言後一怔,知道荀息話裡有話的他,眉頭微皺地反問道:
“此話怎講?”
荀息凝住笑容,忽然一本正經地說道:
“比如壘那九層豪台,勢必要耗費大量的财力與人力,到時候國庫空虛,人力匮乏,鄰國定會趁虛而入,如此,國家終究要亡......這難道不比那壘雞蛋更危險嗎?”
晉靈公聞言後,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在一陣長籲短歎後,最終才恍然道:
“明白了......沒想到寡人的過失竟嚴重到了這種程度......”
自此後,晉靈公便打消了建造九層豪台的念頭。
說白了,像孔子、荀息就是莊子口中真正的“聰明”人,對于如三季人,晉靈公那樣一根筋的人,他們不是像比幹,楊漣那樣去苦谏強争,而是不講道理的順毛撸,最終順勢利導,水到渠成,輕松便就将問題給解決了。
為人處事,愚者力争,智者非然乎據理,或無理,隻為解惑也......說白了其實就是:聰明人的可怕之處,并不是他們有多聰明,而是“不講道理”——
您說,是不是?
謝謝觀賞!
關注我,每天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