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打通堵點補齊斷點

打通堵點補齊斷點

遊戲 更新时间:2024-07-04 23:21:23

打通堵點補齊斷點?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多識一些字,多學一點兒計算,也接觸一下拼音,到小學肯定就輕松了……這是一些幼兒家長堅信不移的觀念,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打通堵點補齊斷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打通堵點補齊斷點(以常态化遊戲疏通銜接)1

打通堵點補齊斷點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多識一些字,多學一點兒計算,也接觸一下拼音,到小學肯定就輕松了……這是一些幼兒家長堅信不移的觀念。

而在幼兒園去“小學化”的背景下做好幼小銜接,家長就更迷茫了:一邊要去“小學化”,一邊又要幫孩子做入學準備,這不是矛盾嗎?甚至一些幼兒園教師也犯了迷糊。

去“小學化”果真與幼小銜接水火不容嗎?幼兒園倡導的遊戲,在入學準備教育中行不通了嗎?今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期間,有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答。

去“小學化”要與幼小銜接聯系起來

每年幼升小時期,面對一茬又一茬焦慮不已的家長,幼兒園教師總是會給家長講許多大道理。比如告訴家長“小學化”的危害、遊戲化學習的好處等。但很多教師發現,家長并不“買賬”,仍然千方百計讓孩子提前學。

“幼兒園與小學課程實施差異極大,導緻幼升小孩子心理落差巨大,于是幼小銜接一直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幼小之間的學習鴻溝始終存在,以至于成為社會問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華愛華發現,在有些人看來,去“小學化”與入學準備之間多少是有矛盾的。一旦思想上有矛盾,就不利于行動。而這正是“小學化”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

在華愛華看來,現在顯性的“小學化”有所扭轉,比如提前教小學的内容、用小學的方法來教,這種現象已經很少了。但依然有很多隐性的“小學化”,比如一些知識導向的活動、形式主義的方法等。

“‘小學化’式的入學準備,提供的是一個被動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失去了智慧。”華愛華說,幼兒在不理解的情況下,隻能機械背誦,養成機械記憶的習慣,在過重的學習壓力下失去學習動力。而幼兒一旦認為學習不好玩、沒興趣,這對他未來的學習就是緻命的。因此,去“小學化”必須與幼小銜接聯系起來。

“教師要具備可持續發展觀,充分理解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為幼兒的後繼學習與終身發展奠基,而不僅僅是為一年級做準備的。”華愛華說。

在遊戲中實現幼小自然銜接

既然“小學化”式的入學準備行不通,那合适的方法是什麼呢?專家們認為,通過遊戲實現幼小自然銜接才是“良策”。

“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快樂的人,是不是遊戲給了我快樂的力量?”

“總會有輕輕松松完成的作業和有難度的作業,就像幼兒園‘瓶蓋雨遊戲’和‘多米諾遊戲’的區别。可能我們的人生中一直會有簡單的快樂和經曆挑戰的成功感,‘多米諾遊戲’的那種成功感相當爽,完全不一樣。”

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曾經對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做了回訪,結果發現,無論是一年級孩子還是已經讀初一的孩子,都還記得在幼兒園裡玩過的遊戲。園長餘琳發現,孩子們記憶最深刻的是“瓶蓋雨”和“多米諾”遊戲。

多年下來,餘琳深刻意識到,幼兒園遊戲中有太多自然而然的學習,以及與小學的銜接點。比如,在“多米諾遊戲”中,幼兒不斷面臨初期探索“多米諾玩法”時木片立不穩的問題,還要面對因同伴失誤造成的從頭再來。過程中還會生氣懊惱,但遊戲幫助他們學會了控制情緒,包容接納遊戲玩伴。這既是學習,也是在為進入小學做身心準備。

又比如,在遊戲中,幼兒會有持續的探究欲,能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對每天探索什麼有計劃性,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調整,自主建構新經驗。在遊戲中能同時兼顧材料間的距離、每一排積木的個數、前一個木片與後兩個木片的關系,養成了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餘琳意識到,遊戲中幼兒自然而然的學習,實質是幼兒在不斷調整遊戲“隻是玩”的傾向,凸顯遊戲的未知性、不确定性、挑戰性。幼兒以在遊戲中自發産生的感興趣的問題為起點,以探究解決問題為主軸,不斷在探索中驗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從中獲得由小及大、由一點到多元,更連續、更有意義的經驗。

華愛華也認為,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同時為孩子的後繼學習做好準備,這兩者是并舉的。幼兒在以生活與遊戲為基本途徑的學習中,獲得了大量直接經驗,其中蘊含着許多後繼學習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生活與遊戲中的學習,是一種探究發現式的學習,更容易形成後繼學習和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學習品質,比如好奇、探究的興趣、主動性、專注與堅持、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不斷創新等,這些正是幼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因此,華愛華提出,對于幼兒園的五大領域課程,必須明确目标導向。比如,語言領域并不是要求幼兒學習拼音、識字、寫字,而是通過口語表達與閱讀理解,提高幼兒的溝通與叙事能力。科學領域也不是教幼兒特定的知識點,而是在數學與科學啟蒙中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的科學态度。

注重身心融合的整體性學習

充分發揮遊戲的價值,在遊戲中實現自然銜接,提供了幼小銜接恰當的打開方式。其實,近年來,大家已經形成了共識,入學準備教育應貫穿在整個學前階段,而非隻在幼升小時進行。那麼,為了讓幼兒在學前三年中為入小學打下良好基礎,幼兒園究竟應倡導怎樣的學習方式呢?對此,中華女子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給出了答案——身心融合的整體性學習。

園長胡華認為,兒童認識世界的信念是多種多樣的,開放的,因而幼兒園教育應該弱化知識,強化情境,弱化成人思維導向,強化兒童的具身投入,注重他們身心融合的整體性學習過程。因此,需要讓幼兒通過一次次自我探索,解決他們生活中的真問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能力與社會适應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幼兒通過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追随自己學習的節奏,建立起了心理上的秩序感,在潛移默化中為未來做好了各種積極準備。

基于此,中華女子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通過開展回歸兒童、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回歸傳統等生活化課程,将兒童帶向了生動的生活世界。

比如,在開展“探秘小學生活”活動時,幼兒園提前做好了充分的計劃。第一周,引領幼兒探索進入他們未知的小學。第二周,帶幼兒參觀小學,或将小小畢業生請回幼兒園為幼兒講述小學生活的感受,幫助幼兒建立思維導圖,認識到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第三周,設計“成為小學生”主題活動,讓幼兒設想小學生的生活……

胡華介紹,當幼兒對小學生活有一個初步的概況性認識後,就在頭腦中勾畫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小學形象,從未知到已知,從擔心到充滿向往。無論是知識、習慣還是期待、信念,都做了良好的鋪墊。

遊戲是實現幼小自然銜接的極佳方式,但專家也提醒,入學準備不是突擊性的,更不是響應教育部号召而掀起的一場運動,它本身就應該是幼兒園的日常工作。“幼小銜接應該常态化、生活化、遊戲化、綜合化,而非以額外的銜接課程去增加幼兒、教師和家長的負擔。要通過有效的聯合教研去解決銜接中的實際問題,而非僅僅在形式上銜接,必須提高銜接實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廣西師範大學教授侯莉敏說。

作者:本報記者 趙彩俠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05日第2版 版名:學前周刊·保教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