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體檢或者生病的時候都會做心電圖,拿到的報告的時候都是一臉茫然,一張密密麻麻格子的紙,紙上面還有着一些高高低低、形态各異的曲線和一些看不懂的字母和診斷。
而讀報告是項技術活,除了專業醫生,一般人都看不懂心電圖,如何變成不一般的人呢?小編在此教大家了解一些心電圖上的一些組成元素,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醫生的話,讓大家更懂自己的心。
丨心電圖是怎麼産生的呢?
心電圖:指的是心髒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由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伴随着心電圖生物電的變化,通過心電記監護儀(簡稱ECG)從體表引出多種形式的電位變化的圖形。
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心髒跳動是一個電極傳導過程。
一個正常的心電電極過程
在心電圖解讀裡,有P波、QRS綜合波、T波、ST段……
聽完醫生的解讀還是一臉懵逼。
那麼小編就來給大家做個小科普~
P波 :代表的是兩個心房收縮的電活動,也就是說正常人的窦房結發出除極波這個波擴展到整個心房并産生了心電圖上的P波。
PR段 :就是心房慢慢複極了,這個波繼續擴展到了心室,心室開始除極。
QRS段 :就是所謂的整個心室除極的全過程。
ST段: 就是整個心室緩慢複極的過程。
T波:正是心室快速複極的過程。
總結下來,心髒跳動就是一個不停除極和複極的過程……
丨那麼,心電圖結果報告單上的名詞都是什麼意思呢?
窦性心動過速:指成人窦性心律頻率>100次/分。常見于運動、精神緊張、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腎上腺素類藥物作用等情況。
窦性心動過緩:一般規定窦性心律的頻率<60次/分。近年大樣本人群調查顯示:約15%正常人靜息心率可<60次/分,尤其是男性。老年人和運動員心率可以相對較緩。窦房結功能障礙、顱内壓增高、甲狀腺功能低下、服用某些藥物等亦可引起窦性心動過緩。
窦性心律不齊:較常見的一類心律不齊與呼吸周期有關,多見于青少年,一般無臨床意義。
ST段:ST段異常擡高多見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等;若異常壓低,多見于慢性冠心病、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室肥大、心房肥大等。
Q-T間期:Q-T間期延長見于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低鉀血症、低鈣血症、藥物的影響,也可見于遺傳性原發性Q-T間期延長。
P-R間期:中老年患者P-R間期延長常見于房室傳導阻滞。
T波:多數T波輕微改變沒有太大意義。但如果T波明顯增高,可能是心肌梗死早期或者是高鉀血症。T波低平或倒置可見于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壓、圍絕經期綜合征(女性更年期)、電解質紊亂、心肌炎、心肌病、神經功能異常、藥物影響等。
U波:U波倒置見于高血壓、心肌缺血、左室負荷過重或電解質改變等。U波明顯增高見于血鉀過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