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淡忠奎 每經編輯:劉豔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153221
進入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一路高歌猛進。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最新數據,1-8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為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1倍,市場占有率達22.9%。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9月6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苗圩公開表示,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0%的目标,“大概率會在今年提前三年實現”。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将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左右。
中國汽車行業迎來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傳統燃油車時代的區域格局也在悄然改寫。
其中,安徽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匹“黑馬”,近來備受關注。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安徽汽車産量達到96.43萬輛,超越廣西跻身全國第6位。與此同時,另一座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不太“顯山露水”的省份也在悄然發力——今年前7個月,陝西汽車産量達到67.87萬輛,連超遼甯、浙江、河北及北京,從2021年底全國第13位升至第9位。
這兩個在傳統汽車版圖中顯示度并不高的省份,正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掀起新一輪“搶位戰”。
作為制造業中産值最大、産業鍊最長、相關産業最多的一項,汽車産業強大的産業聯動效應,使其成為衡量區域制造業實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無論傳統制造強省還是新晉“黑馬”省份,都在争相發力和布局。
最新數據顯示,1-7月,廣東、上海、吉林、重慶、湖北汽車産量分别達到226.49萬輛、150.81萬輛、126.05萬輛、121.77萬輛和112.37萬輛,依然盤踞全國前五。5座“頭部陣營”省份獨占全國汽車總量的49.1%,相比五年前上升2個百分點。
其中,廣東、上海兩大巨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發展勢頭強勁。重慶則憑借9.8%的增速,汽車産量一舉超越湖北,晉級全國第四,距離第三名吉林也隻剩不足5萬輛的差距。相比之下,吉林和湖北兩座傳統汽車制造大省未能完全走出下滑态勢。
緊随其後,安徽、廣西汽車産量也達到90萬以上,差距不算太大。此外,山東、陝西、浙江分别達到74.75萬輛、67.87萬輛、59.82萬輛,與前述省份一同完成全國前十的“拼圖”。
這十大省份占到全國汽車産量近八成份額,呈現出高度集聚态勢。其中,安徽、陝西堪稱兩大赢家,全國排名大幅攀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曆年數據,2019年,安徽汽車産量還排在全國第14位。2020年,其一舉超越山東、遼甯、江蘇、浙江、天津及河北,跻身全國前8位。2021年超越北京,排名再升一位至全國第7位。2022年前 7個月,安徽又超過廣西,新晉全國第6位,成為“頭部陣營”的有力挑戰者。
陝西近年來同樣頻頻發力。2020年、2021年,其汽車産量增速分别為14.9%、27.5%,今年前7個月更是高達71.9%,居全國主要汽車省份第一位。
跟安徽一樣,陝西近兩年汽車産量也在不斷“超越”——2020年超越河南、湖南,2021年超越四川、江蘇及天津,今年前7個月又超過遼甯、浙江、河北及北京,正式晉級全國第9位。
在西安朝華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單元莊看來,近年來,陝西尤為重視工業特别是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作為突破口的汽車産業有望進一步提升。有分析指出,今年陝西全年汽車産銷量有望突破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預計可達70萬輛以上。按這個趨勢,今年陝西很有可能超過山東,排名或将再度提升。
事實上,安徽本就是近年來全國汽車版圖上的最大“黑馬”。憑借自身産業基礎與“雙招雙引”,其逐漸聚集起以奇瑞集團、江淮汽車、合肥長安、蔚來汽車等為代表的一批整車生産企業,在汽車産業規模上突飛猛進。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8年至2021年,安徽汽車産量從83.43萬輛上升至150.28萬輛,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省份。“長三角四省市中,2019-2021 年僅有安徽汽車産量保持高速增長,江浙滬三省市汽車産量保持平穩。”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吳曉飛等分析指出,地處長三角的安徽,已經出現承接産業轉移的勢頭。
更為重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車産業飛速發展,正在攪動區域競争格局。
城市進化論&啟信寶此前發布的《2022全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區域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過去五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傳統燃油車主要産地也面臨産能削減、産業競争力下降挑戰。比如,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沖擊影響,傳統汽車制造大省湖北汽車産量從2017年最高峰時的266.61萬輛逐年下滑,2021年才勉強止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安徽已經占得先機。《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5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産量達25.2萬輛,同比增長140%,占全國7%。從産量上看,僅次于上海(63.19萬輛)、廣東(53.54萬輛)、廣西(48.51萬輛)和陝西(27.41萬輛)。
根據規劃,2023年,安徽新能源汽車占全國比重要達到10%以上,零部件就近配套率達到 70%以上。安徽主要車企新能源車型占比較高,并且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産業鍊體系,産業規模和競争力都有望進一步躍升。
同樣,對陝西來說,新能源汽車也正對地方産業帶來重塑性影響。汽車産業是陝西重點打造的支柱産業,也是全省唯一一個确定有兩條省重點産業鍊的産業,即重卡産業鍊和乘用車(新能源汽車)産業鍊。
從今年前7個月來看,陝西新能源汽車産銷達43.3萬輛,增長435%,已超過去年全年産量。從份額來看,陝西新能源汽車産量已經占據全國新能源汽車産量13.2%,更是貢獻着全省汽車産量64%的份額。
陝汽、比亞迪、吉利和法士特是陝西汽車工業四大龍頭,對陝西制造業支撐帶動作用明顯。今年前7個月,陝汽汽車産量達6.9萬輛,産值342億元,産銷增速好于行業平均水平;吉利汽車在陝産量11.03萬輛,産值超過110億元;比亞迪整車産量44萬輛,産值565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43萬輛,增長443%。
與安徽相比,陝西汽車産業基礎更為薄弱,但眼下破局求變的勢頭同樣明顯。
事實上,在比亞迪、吉利入局之前,陝汽一度是陝西汽車行業唯一的名片。今年上半年,陝汽集團在全國的市場份額為14.3%,僅次于中國重汽(24.1%)、一汽解放(19.5%)、東風汽車(19.0%)。預計到2025年,陝汽産值将突破150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新陝汽”目标。
而在轎車領域,陝西其實起步很晚,且與比亞迪息息相關。2003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看到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力排衆議斥資收購西安秦川汽車,開啟造車之路。在陝西省要求下,比亞迪将生産基地設在西安,并由此獲得乘用車生産牌照,也為陝西轎車産業的起步提供了基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495019
如今,将近20年過去,比亞迪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企,西安也成為比亞迪除深圳總部之外,布局最全、業務合作最廣的城市。根據今年前7個月數據測算,西安比亞迪汽車産量已占到比亞迪55.5%,更貢獻了陝西新能源汽車産量99.5%的份額。
作為陝西支柱産業之一,汽車産業寄托着陝西和西安制造強省、制造強市的夢想。一直以來,工業不大不強、能源依賴度高,被認為是制約陝西經濟體量進一步做大的重要原因,疫情以來,這種脆弱性更是加速暴露。近兩年,陝西汽車産業的逆勢增長,有望成為破解這一問題的關鍵。
陝西省發展改革委工業發展處副處長王群偉此前談到:“目前,我省汽車産業‘一心兩翼多點’格局初步形成,即以西安為中心,寶雞、鹹陽為兩翼,依托陝汽、比亞迪和吉利等整車廠,引進零部件配套産業鍊項目聚集發展,陝南、陝北各市立足自身特色,錯位發展汽車産業。”
在單元莊看來,陝西汽車制造業若能強勢崛起,不僅會對陝西經濟發展提供強勁支撐,對于陝北、陝南的帶動作用也會進一步增強。比如,漢中城固的光電新材料産業園預計年底前建成投産,可年産3D車載顯示玻璃600萬片。
不過,他認為,當前的核心問題還是關中汽車産業帶的規模與競争力。相比零部件産業,整車更是要抓住的關鍵環節,”整車上來了,需求量大了,配套自然就成了。”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