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老師,有些人根本不過腦子,張口就來:怪道呢,原來是個老師,老師都很小氣的。
他們說的老師小氣,就是吝啬,花錢不大方,出手不闊綽,比叫花子好一點。
說實在的,過去很長時間裡,老師這個群體的确很辛苦,你讓他花錢,他也得有啊。
我見過一對老夫妻,他們解放初因為認識幾個字,就考進了師範學校。那時候,鄉村師資短缺得很,就讓他們上師範速成班,不到一年就分到了農村小學任教。
然後,他們接二連三迎接各種運動,熬到八十年代,工資才40多元,這個錢,要養家糊口,要孝敬老人,要人情世事,這區區幾個錢,那是必須要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
農民結婚後許多人還能建三間大瓦房,農村教師幹一輩子沒有自己的房子,都是到處調動,始終脫離不了農村學校。他們到哪個學校,就住在學校裡,以校為家。有時候為了貼補家用,就在學校附近開荒種糧種菜,日子的的确确過得比較饑荒。
所以,老一代的教師沒見過大世面,更沒見過大錢,你怎麼能要求他出手大方?即便有錢了,你讓他揮霍那比殺他還難受。
這是時代造成的,結果有些人把含辛茹苦的老師看成吝啬,給他們身上貼标簽。
即便是現在年輕的一代教師,出手闊綽了,會花錢了,但是在有些人眼裡,還是有标簽。
過去的教師掙錢少,現在的教師工資高嗎?
這又是一個誤區。
可能是由于連篇累牍的宣傳,可能是教師有個百分之十的調資,有人就說如今教師工資高,但是他們認為教師工資高歸高,仍然吝啬。
我的一個老鄉是河南唐河縣人,他最近拍了一個視頻,說自己大學畢業後,回到縣城連考兩年終于考上了在編教師崗位。
可是,當地有個政策,招聘的老師都要到農村基層任教。老鄉就分到一個十分偏遠的鄉村小學校。這個學校6個班級,十來個老師,沒有食堂,離集鎮還遠,放學後自己煮飯,自己到河邊洗衣。
上崗後月薪1900元,老鄉是本科畢業,但沒辦法都是這個工資标準。一個月吃飯、穿衣,錢根本不夠花。
更要命的是,一旦分到了農村,很難再調進縣城,有時候從小學想到初中任教比登天都難。年輕人找對象都困難。
所以,有很多考進教師編制的年輕人,一年半載都走了,有些人甯願去大城市打工,也不想待在農村當老師。
我還有一個親戚,本科師範畢業,有十五年教齡了,工資才剛剛3000元,20多年教齡的老師也就是4000塊錢。很多老師直到退休,拿不到5000元。
說實話,現如今的物價,2000元的工資養不住自己,你怎麼能夠要求他不吝啬?
我曾經采訪過一些老師,問他們工資多少才能留住教師?
他們說不高,剛入職的教師4000元,20年以上教齡的老師6000元,這樣才能吸引優秀人才任教,也能夠留得住教師。
我認為,普遍認為教師比較吝啬的原因,有這麼幾個:
第一,老教師過去的日子太苦,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給人一種小氣的印象。
第二,至今教師工資還是比較低,尤其是農村教師,因為他沒錢所以他大方不起來。
第三,教師書生氣濃,花錢比較理性,也從來不會做樣子。
第四,教師沒有投資的理念。比如有些人花錢大氣,請客吃飯送禮舍得花錢,他們是将花錢當作一種投資,是想得到回報,甚至是想吃小虧,占大便宜,教師沒有這種想法。
第五,真正的讀書人是不擅長社交的,教師也是這樣,所以在人情社會中顯得另類,遭人非議。
說農村老師吝啬的人,說到底是對教師有偏見,骨子裡看不起教書匠。
我想,随着社會越來越進步,教師的地位會不斷提高,現代教師的風貌絕對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一些人對教師的偏見也會煙消雲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