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學家确定了第19種形式的水冰物質,這種稀有冰的奇異四面晶體現被稱為“冰19”,是在超低溫和超高壓條件下形成的。
冰19僅存在于實驗室,但研究人員表示,該物質揭曉了更多關于其他形式的冰,這些冰可以在地幔深處以及非常寒冷的行星和衛星表面獲得。該項研究負責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物理化學教授托馬斯·洛爾汀稱,要對一種新冰形式進行命名,我們需要确切說明它的晶體結構,這意味着要找出最簡單的晶體重複結構,所有原子位于該結構何處位置,以及該晶體結構對稱性是什麼樣的?隻有了解以上全部情況,我們才能對該冰晶體命名,現在我們将它命名為冰19。
2月18日,洛爾汀和同事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描述了這種新形式冰結構,與此同時,日本研究人員也進行研究證實了該發現。
新冰形式
幾乎每個人都熟悉美麗的六面雪花,它們反映了形成水冰晶體中氧子的六邊形排列,但規則的六面冰晶——“冰1”,實際上僅是多種冰形态之一,它被稱為多晶型,直到近期,人們才正式确認了18種不同形态的水冰,盡管在地球上僅有六面冰是常見的,雖然冰看起來很簡單,但它是複雜的結構。例如:在六面冰晶水分子中,僅有氧原子能形成六面冰晶結構,這使“冰1”在冰術語中成為“無序”或者“被破壞”的冰晶,這種無序冰的特性之一是它們在壓力下可以變形,這就是冰川流動的原因。
相比之下,冰的其他幾種形态中的氫原子也有自己的晶體模式,它們被稱為“氫序”或者H序,與無序冰晶不同的是,H序非常脆,會碎裂,而不是變形。
這是冰6的模型,紅色和藍色的大球體代表氧原子,小球體代表氫原子。
在這些條件下,最新發現的冰19形式上是“H序”冰晶,事實上,這是一種無序冰的H序形式,也被稱為“冰6”,它存在随機類型的氫原子,冰6還有另一種H序多形性——“冰15”,它的氫原子排列完全不同。
洛爾汀說:“冰6、冰15和冰19在密度方面都非常相似,因為它們共享相同的氧原子網絡,但它們在氫原子的位置上卻不相同,這是首次發現冰的多晶型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它可以使實驗結果在兩種形态之間實現轉換。”
晶體結構
洛爾汀的研究團隊在3年前的實驗中首次制造出冰19,通過将冰15冷卻降低至零下170攝氏度,并将壓力大幅提高至2吉帕斯卡。但他們對冰晶結構的細節一無所知,直到他們能夠通過一種叫做中子衍射的過程進行分析,該過程可以通過反射中子流來揭示材料的原子結構,并檢查由此産生的衍射圖樣。
在正常情況下,中子衍射需要用含有額外中子的重水,來取代樣本中的水,但洛爾汀表示,純重水不适合冰19實驗,因為它凍結的速度要慢很多,這一突破是在重水中加入一小部分普通輕水,産生的水可以迅速凍結,但仍然允許中子衍射。
洛爾汀解釋稱,水冰結構是研究氫鍵自然屬性的關鍵,這一點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對于了解宇宙天體也是至關重要的,例如:體積龐大的冰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木衛二、木衛一和木衛三,在這裡或将發現其他冰晶形态。
在天體物理學中,洞察冰相的密度和屬性,理解這些地外天體的冰地幔或者冰核的結構特征,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當前還有許多冰的多晶型結構,冰19将成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發現的第6種冰多晶型,洛爾汀希望和研究團隊未來能發現新的水冰形式,他說:“尋找冰20的競賽現已拉開帷幕,我希望我的研究小組能夠發表最新發現!”(葉傾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