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海鮮裡的寄生蟲是什麼樣子的

海鮮裡的寄生蟲是什麼樣子的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01:42:15

海鮮裡的寄生蟲是什麼樣子的?近日,一則展示海鮮中存在寄生蟲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裡有寄生蟲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内的存在情況,并展示了分離過程這其中,有些“寄生蟲”有大拇指大小,可以通過蠕動進入小龍蝦體内,有的比發絲略粗,存在于活魚體内,讓人看後不禁心驚膽戰,擔心起海鮮等水産品的安全性,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海鮮裡的寄生蟲是什麼樣子的?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海鮮裡的寄生蟲是什麼樣子的(展示海鮮多寄生蟲)1

海鮮裡的寄生蟲是什麼樣子的

近日,一則展示海鮮中存在寄生蟲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裡有寄生蟲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内的存在情況,并展示了分離過程。這其中,有些“寄生蟲”有大拇指大小,可以通過蠕動進入小龍蝦體内,有的比發絲略粗,存在于活魚體内,讓人看後不禁心驚膽戰,擔心起海鮮等水産品的安全性。

對此,視頻呼籲網友要少食用海鮮。作為餐桌上的美味,人們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鮮呢?

海鮮、淡水産品都存在寄生蟲風險

對于視頻中展示的海鮮中存在寄生蟲的現象,科信食品安全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博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海鮮及其他水産品中的确存在着寄生蟲風險,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人們不必驚慌。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著名科普工作者雲無心還表示,不止海鮮中可能存在寄生蟲,淡水水域中更适合寄生蟲的生長,比如淡水魚肝吸蟲感染相當普遍。因為海水的高滲透壓,對寄生蟲的生存造成了壓力,而淡水魚由于生存環境等原因,使得産生寄生蟲的風險也很高。

此外,野生水産品的寄生蟲風險比養殖類水産品要更大。這是因為與野生水産相比,養殖類水産品在養殖過程中會采取各種手段來殺滅寄生蟲和緻病細菌。

徹底熟食是保障安全的最有效方法

海鮮等水産品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低,富含脂肪酸及維生素A、B、E、葉酸等微量元素,對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心髒病的發生能起到積極效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明确提出,要适量攝入魚、蛋、瘦肉類食品,推薦每周吃魚280-525g。

面對可能存在的寄生蟲風險,專家表示,隻要科學選購,合理加工,消費者完全可以享受水産品帶來的營養與美味,不必過多擔心。

雲無心表示,由于寄生蟲不耐熱、不耐凍,所以通過加熱或低溫殺菌處理,就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在加熱情況下,美國FDA表示,将食品加熱到60℃便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

在低溫殺菌方面,美國FDA提供了三種建議:一、水産品在 -20℃以下的環境中凍7天;二、在-35℃的環境中凍硬然後繼續冷凍15小時;三、在-35℃的環境中凍硬然後在-20℃以下的環境中冷凍24小時,三種方式均可殺滅寄生蟲。而歐盟相關規定則建議:冷凍水産品,并使每一個部分都降至-20℃以下,持續冷凍24小時後,可以放心食用。

然而,雲無心同時表示,低溫殺菌環節不是在超市進行的,而應該是在剛剛把魚蝦打撈上來的漁民那裡完成的,而當前能規範地做到低溫殺菌的養殖戶比較少,無法避免寄生蟲感染風險。而且低溫殺菌也隻有對海鮮才行,淡水水産品的冷凍規範目前尚未建立。因此,徹底熟食,是遠離寄生蟲危害,保障安全最有效的辦法。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吃海鮮刺身等生食時,通過蘸醬油、醋、酒、芥末等方式可以消滅寄生蟲,而事實上,這樣并不能有效殺滅寄生蟲。也正因為如此,在日本等流行食用水産品的地區,異尖線蟲病等寄生蟲疾病較其他地區明顯高發。

新京報記者 馮毅

編輯 祝鳳岚 校對 何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