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出自真正的書香世家,東漢家和書法家蔡邕是她的老爸。蔡姑娘,或者是耳濡目染,或者是天資出衆,自幼就通音律,善辭賦,博聞強識,過目成誦,寫一筆錦繡文章。總之就是小小的人兒呀風生水起,不羨慕都不行。
《三字經》裡有一句“蔡文姬,能辨琴”,說的是蔡文姬六歲時的故事。話說有一次,蔡邕在彈琴時不小心弄斷了一根弦,蔡文姬立刻說:“父親,是第一根弦斷了吧?”蔡邕大吃一驚,但又猜測可能是小文姬胡亂猜對的。過了一會,蔡邕故意把第四根琴弦拔斷,然後問:“這是第幾根斷了呢?”小小的蔡文姬馬上回答“第四根”。蔡邕這才相信了自己的女兒簡直是個音樂天才。
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漸漸走遠,十幾歲的蔡文姬已然出落成碧玉佳人。這樣的出身和才氣再加上美麗,媒婆把她家的門檻都給踏破了,終于千挑萬選挑到一戶門當戶對的人家。書香門第自不用說,小夥子一表人才學富沒有五車也有四車,名字叫衛仲道。蔡姑娘就風分光光地嫁了過去。
隻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蔡文姬和她的丈夫恩愛還不到一年,命運的棒子就無情地砸了下來。衛仲道實在命薄,無緣無故便咯血而死。蔡文姬還不曾為衛家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大概迷信,嫌她克死了丈夫,就不給她好臉色看,性格好強的蔡文姬自然受不了這樣的委屈與冷眼,于是毅然回到娘家。
蔡文姬一生三嫁,其辛酸常人難以想象。
第一嫁已經說完,開始說蔡文姬的第二嫁,第二嫁是亂世飄萍。公元195年,也就是漢獻帝興平年間,匈奴乘李傕與郭汜混戰侵襲中原。蔡文姬不幸被匈奴兵擄走。匈奴兵見蔡文姬長得漂亮,就把她獻給了匈奴左賢王。左賢王雖然是個虎背熊腰不解風情的莽漢子,但對蔡文姬的美貌與才華還是懂得欣賞的,所以一直對蔡文姬不錯。雖然蔡文姬對于自己沒有選擇權而嫁的老公談不上喜歡,但想來那個男人也沒有那麼令人讨厭,畢竟能給她遮風擋雨的住所。長期對着一個男人日久生點感情也是正常的,為了更好地活下來蔡文姬學着胡人的話,吃着不合味的飯菜,甚至學會了吹奏胡笳,還為左賢王生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雖心裡想念家鄉和故土,但因膝下有兒女承歡,這樣的親情讓蔡文姬有了更平和的心态。于是她花費了十二年,嘔心瀝血,潛心創作出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換句話說,也就是蔡文姬在匈奴一呆就是整整十二年。
接下來說蔡文姬的第三嫁。
大約在公元208年,曹操親自派人到南匈奴,迎接蔡文姬歸漢。接着曹操熱心腸做了回月老,将她許配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當時已35歲,經曆颠沛流離,人大概已經沒有年輕時的風采與靈氣。而董祀正當壯年,才氣與長相都不錯,有點瞧不起蔡文姬的樣子,一個中年再婚老婦女要姿色沒姿色還時常一張苦瓜臉,隻是礙于曹操的面子勉強接納罷了。
就這樣湊合到了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蔡文姬大概想起自己前兩次婚姻的别離和無奈,不想到老還孤苦一人,或者也隻是出于正義不想讓董祀就這樣去死,匆忙趕去曹操的丞相府為董祀求情。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半生,于是就寬恕了董祀。
這便應了一句老話“守得雲開見月明”,蔡文姬用自己的大智大勇最終赢得了董祀的愛情。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蔡文姬的大氣與恩德,覺得自己以前對蔡文姬的看法太過膚淺,于是洗心革面開始做一個好老公,和蔡文姬隐居山水間,過着男耕女織,對酒高歌的日子,頗有洞明世事的神仙眷侶的風範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這一點《晉書·列傳》裡也曾記載。
總的來說,蔡文姬的一生雖然曆盡辛酸但最終還是幸福的。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第一,這個世界如果形勢比人強的時候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去抗争,退一步海闊天空。與你生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再沒有比能活下去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嗎?
第二,沒有誰一生是順風順水的,人的一生多半是苦樂參半的。如果你的前半生太倒黴也不要氣餒,沒準一覺醒來後半生的狗屎運就來了。何況我們還算不錯,生于太平盛世,自由社會,沒兵荒馬亂也少家破人亡。那麼就算你目前活得不如意,咬咬牙吧,沒有不化的雨雪,蒙頭睡上一大覺,明天太陽就會升起來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