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在用毛筆書寫的時候會很用力的去寫去按筆,原因呢大概都是受到兩個書法術語的影響,一個是“入木三分”另一個是“力透紙背”,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入木三分,出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闆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迹透入木闆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入木三分
力透紙背,出處:1、唐·顔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2、清·趙翼《瓯北詩話》:"(陸遊詩)意在筆先;力透紙背。"解釋: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如果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那就是書寫時候特别用力,以至于進入木頭三分和透過紙的背面的意思,所以很多人甚至是所謂的書法老師都把書法理解為用大力氣去書寫。
頭條中的某位老先生在示範
比如上圖中頭條上的這位老先生,可以說是用力書寫的典範了,但看他的字迹上入木三分了嗎?沒有!力透紙背了嗎?也沒有!實際上古人創造的很多成語或者詩句,我們都不能單純的從字面去理解它的意思,比如:千鈞一發【出自】:《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将絕也。
千鈞一發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解釋:比喻情況萬分危急。實際上真的有千鈞的重量牽引在一根頭發上的情況嗎?當然沒有,隻是形容而已。而力透紙背最初是形容陸遊的詩,詩詞透過紙背這也很顯然隻是一種修辭手法而已。
王羲之《喪亂帖》
按原大臨寫過王羲之尺牍的朋友都知道,古人寫字其實很小線條很細,用小楷毛筆不必用力按就能寫出那樣粗細的線條。如果用力按筆線條就會比原作粗的不是一點半點。所以王羲之不可能很用力的去書寫。入木三分和力透紙背所說的“力”其實并不是物理上的所說的多少牛頓的個“力”,他們說的其實是審美上的力,是有力量的感覺,是流暢飄逸的線條帶給人有力的感覺,并不是用很大力氣去書寫的意思。反過來說,如果說書法上的力是物理上的力,
舉重冠軍力氣大,都成書法家了嗎?顯然沒有
那豈不是舉重冠軍、掰手腕冠軍等等這些手上有力氣的人用毛筆去寫字就都成了大書法家了呢?這顯然是很荒謬的。毛筆書寫的魅力在于筆毫有彈性,在彈性範圍内書寫會流暢而富有變化。如果用力按毛筆去書寫,會超出毛筆的彈性範圍,直接把毛筆變成了棍子,什麼書寫技術都發揮不出來了。所以,毛筆要提起來寫,而不是用力按下去。
董其昌書法
董其昌在《畫禅室随筆》中是這樣說的:“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揠,乃是千古不傳語。”不要用力按筆書寫,這個道理很淺顯,卻是很多書友經常進入的誤區,請大家切記,切記!
本文由《晉唐筆法》一書作者撰寫,《晉唐筆法》一本通俗易懂的書法理論專著,堪稱書法界的九陰真經,短期已經再版,受到衆多書友熱贊,書和評價見文下鍊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