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新婚之夜,為夫送你首詩。”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文人蘇轼在洞房花燭夜時,為美麗的妻子寫下一首肉麻的詩,不承想,這首詩成了千古絕唱!詩裡究竟寫了什麼,一起來跟我往下看吧。
01 結發之妻
蘇轼在出生之後,衆人對于蘇轼的名字不是很理解,父親蘇洵為啥将兒子的名字取名蘇轼?
“轼”字意為車子最前面的扶手,很多時候一輛馬車是不需要用到扶手的,但是扶手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馬車要是出事了,無論如何也不會怪到車的把手上。
這個解釋,同時也表明了蘇轼以後的性格特點,蘇轼性格屬于鋒芒畢露的性格,以後長大成人必定要出事,于是用轼字來警醒蘇轼在以後的生活裡不要霸氣外露。
從小,蘇洵就比較為蘇轼擔心,古代男子都很早就成家立業了,不跟着父母生活了?那怎麼辦?
以後誰能總管着蘇轼呢?要不就早點給蘇轼找個靠譜的老婆吧?
還真不用操心,蘇轼給自己找了一個靠譜且知書達理的老婆。
在蘇轼19歲之時,被父親蘇洵送到中岩書院讀書,這個學院正好是蘇洵好友進士王方舉辦的,本想讓蘇轼來這學習,不想卻把王方的女兒“撬”來了。
蘇轼和妻子王弗的故事就此展開。
由于蘇家和王家兩個人是世交,蘇轼和王弗也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蘇轼從小就給王弗講故事、講古詩詞、講趣事。
年幼時候的王弗就開始一臉崇拜地看着蘇轼,愛情的種子漸漸埋下了。
在中岩裡有座中岩寺,寺裡有一處清澈的小荷塘,蘇轼常常來這喂魚遊玩,這些魚兒經常躲在岩石之下,蘇轼每次來投喂都會拍巴掌響三聲。
這些魚就出來了,時間一長,仿佛是蘇轼和魚兒之間有了約定,隻要蘇轼一拍掌,魚兒就從岩石中遊出來。
因為這片魚塘一直沒有名字,于是王方召集了自己的好友和弟子們前來為池塘取名字,收集的名字沒有一個可以入得王方的眼。
蘇轼淡定地從懷裡拿出一張紙,遞了上去,王方打開後,止不住地贊賞。
這時王方的女兒王弗也派人遞了一張紙,待王方拆開一看,又哈哈大笑起來,打開兩張紙,發現上面寫了一樣的三個字“喚魚池”。
紙上是一樣的答案,不同的是一個字體蒼勁有力,另一個字迹娟秀,這答案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兩個人的愛情,此時愛情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了。
這一年,19歲的蘇轼得知了王弗對于自己的心意,兩個人開始相知相許,同年,兩個人有情人順利地結婚了。
02 婚後兩人的幸福時光
新婚當晚蘇轼終于娶到了一生的良人為妻,此時的蘇轼既喜悅又興奮,身上的才氣忍不住勃發而出,蘇轼當即為妻子王弗寫一首洞房詩。
“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讀起這首詞有沒有發現比較散?這首詩詞是采用多個詩人的詩句拼湊起來的,這樣的詩句形式稱為集句,照現在來講,屬于古詩詞的串燒形式。
裡面的詩句雖然不是蘇轼本人寫的,但是經過了蘇轼的解讀和重新排列組合,使得整部作品渾然天成,煥然一新。
蘇轼的調整使得整首詩的平仄舌重新押韻,詩句又賦予了新的感覺和意境,同時這也可以看得出蘇轼的才華所在。
詩詞的上半阙描述了新婚妻子王弗的美麗,而下半阙則是描繪了新婚之夜的美好,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看着新婚妻子王弗在紅燭照映下的雪白肌膚和漂亮臉蛋,于是蘇轼聯想到了吳融的詩句《寒玉》“寒玉細凝膚”用來形容妻子王弗的肌膚如雪,吹彈可破。
蘇轼看着妻子王弗的美麗容貌,又忍不住為妻子高歌一曲,此時他唱的是《倒金壺》,于是他寫到了“清歌一曲倒金壺”來描寫此時的意境。
此時蘇轼在引吭高歌,王弗在一旁伴舞,此時的場景舒适,又想到了李商隐的《燕台四首·春》用“冶葉倡條遍相識”這句用來誇贊王弗的玉骨冰肌身材和曼妙的舞姿。
最後用杜牧的《贈别》“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來表達自己對王弗的喜愛之情,自己能遇上王弗既幸運又幸福,意思是說在蘇轼的心裡沒有任何人能比得上王弗的美麗。
上半阙就結束了,整個下半阙才是整首詩句的重中之重,描寫了一對新人在新婚之夜的美好時刻,寫出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美好意境,同時也感歎着美好時光轉瞬即逝。
用白居易“年少即須臾”表達抓緊時間,在送走一衆賓客後,一對情侶迫不及待地走入洞房,由于新婚之夜兩個人都喝了一點酒都處于微醺的狀态。
此時此刻更應該抓緊時間享受二人世界,不應該再浪費時間了。
用白居易的“芳時偷得醉工夫”暗指兩個人醉酒之後,更适合洞房花燭了。
“羅帳細垂銀燭背”出自韓偓,此時的畫面又唯美又惹人遐想,婚床上的紗幔悄悄地垂落下來,在紅色燭光跳躍的背後出現了朦朦胧胧的感覺。
紅色燭光和紅色帷帳交相呼應,同時朦朦胧胧的感覺背後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
最後用杜牧的“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收尾,蘇轼委婉表達出對王弗的愛,同時可以證明兩個人的婚姻是美滿和幸福的。
蘇轼用六位詩人的詩句,委婉又直接地表達了自己對妻子的喜愛以及對未來婚姻的期待和向往,而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古代男子需要先成家,方能立業,隻有家庭幸福,美滿,男子才能更好地走向仕途,考取功名,而恰恰王弗的名字諧音為“旺夫”,蘇家認為娶了王弗肯定能讓蘇轼有更好的出路。
而王弗也沒有讓大家失望,不僅僅是蘇轼的好妻子,更是蘇轼的紅顔知己。
夫妻二人在婚後相處得十分融洽,雖然王弗隻有16歲,但是也已經是一位大家閨秀,通情達理的好女子,更是一位賢良的好妻子。
王弗能夠有如此的性情,離不開他父親王方對她的教育,王弗是一個才氣不外露的女子,從小跟着父親學習的她也通讀詩書,喜好文學。
婚後的王弗越來越美,美得不可方物,正是碧玉年華的她甘心地做起了蘇轼的賢内助,生性溫婉的王弗在生活上十分照顧蘇轼。
蘇轼待王弗也是特别的好,蘇轼覺得妻子王弗在豆蔻之年嫁給自己,便是自己最大的福氣。
蘇轼和王弗屬于是自由戀愛,所以夫妻二人的婚後生活很是和諧。
由于夫妻二人都喜歡通讀詩書,每當蘇轼在庭院裡讀書寫詞時,王弗都會默默在旁,隻為陪伴蘇轼,要是蘇轼在院中讀一整日書,王弗也會相陪一整日。
要是蘇轼有遺漏的地方,王弗也會細心提醒,偶爾蘇轼有拿不定的事情也會請教王弗。
聽了王弗的話,總會讓蘇轼茅塞頓開,原來蘇轼以為王弗隻是喜歡古詩詞,但是現在看來,王弗一直在為了自己的面子着想。
蘇轼能中舉,這背後可離不開王弗的付出和辛苦,正是有了王弗的伴讀和陪伴,才讓蘇轼可以考中進士及第。
在蘇轼與人交談的時候,王弗也會躲在屏風後面傾聽他們的談話,在賓客走後,告知他自己對賓客的看法和想法,每次都能猜中對方的心意。
有一次,蘇轼好友前來拜訪,正趕巧王弗在家,由于是談論公事,王弗便躲在屏風後面聽着二人交談。
待客人走之後,蘇轼問王弗,覺得這個人怎麼樣?
王弗回答道:這個人言辭閃躲。故意奉承你的心意。而且說話總順着你來說,一點兒也不像好朋友的意思,你沒有必要和這樣的小人多說。
起初,蘇轼還是有信不信王弗的話語,蘇轼覺得都是好朋友,并沒有多想。
第二次這位朋友又前來拜訪,與蘇轼依然是稱兄道弟,有說有笑,仿佛是多年至交好友一般。
這次客人走之後,王弗又說:夫君,不要與這個人深交,他對你不是真心實意,而假如有一天你落難了,他一定會棄你于不顧。
蘇轼還是不相信妻子王弗所說,但是多年後妻子的說法真的發生了。
再後來蘇轼經曆被貶黃州、惠州等地之時,在蘇轼經曆九死一生之時,這位多年好友都沒有出現。
這位好友甚至想盡辦法遠離蘇轼,不和蘇轼扯上任何關系,而這位好友就是章惇。
而蘇轼也是到老年才明白妻子王弗所說的這些事情,原來當時的妻子王弗早就看出來了。
蘇轼心胸豁達,不拘小節,愛廣交摯友,但是卻分不清人心的險惡,有了王弗就不一樣了。
王弗心細如發,通曉人情,可以與蘇轼完美互補。
在蘇轼上任後,會有很多阿谀奉承的人來讨好他,得知蘇轼時常去道觀修行,想阿谀奉承的人便會在道觀内藏下财寶,用作賄賂。
偶然一天,蘇轼真的在樹下挖出了财富,抱着财富的蘇轼以為是上天賞賜給自己的,正打算收入囊中。
但是在一旁的王弗輕輕地歎了一口氣說道:若婆婆在,這筆錢肯定不動,必然是要還回去的。
這時候的蘇轼聽了王弗的話,微微一怔想起了母親對自己的教導,不明來路的錢,不可以動。
正是由于妻子的點醒,才及時止住了蘇轼的錯誤,王弗并沒有直截了當地告訴蘇轼,這筆錢不能拿,而是讓蘇轼想起了母親對他的教導。
王弗是一個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話,同時也知道什麼樣的話,自己的丈夫蘇轼才能聽得進去。
對于妻子王弗,蘇轼逢人都會說一句“吾得此妻,夫複何求”。
在偶爾兩人閑來無事時,還能共同做一首詩來,蘇轼說上半句,王弗能輕松對出下半句,在外人眼裡,兩個人簡直是神仙一般的存在。
可是這樣的幸福時光并不長久,在幸福生活中,噩耗也随之而來。
03 懷念發妻
蘇轼和王弗以為兩人可以一直陪伴彼此,兩個人可以從日出相守到日落,可以從初春相守到寒冬,可以從豆蔻之年相守到耄耋之年。
上蒼沒有眷顧這一對佳人,或許是紅顔薄命,或許是情深不壽,兩個人最後沒能相守到老。
治平二年,王弗因病去世,這一年王弗年僅27歲,而兩個人也才相守了11年的時光。
王弗陪伴蘇轼從少年到三十而立,陪伴蘇轼從落榜到考取功名,陪伴蘇轼從布衣百姓到當朝重臣。
同時,蘇轼也陪伴了王弗最好的豆蔻年華,王弗出現在了舒适最好的時光裡,而蘇轼也在一生懷念着自己的發妻。
王弗去世後,蘇轼一直在老家守護了妻子整整三年,三年裡的蘇轼沒有了活潑朝氣,臉上沒有了笑容,常常神情呆滞。
在守護王弗的三年裡,蘇轼沒有動過一次筆,也沒有再像從前一樣為妻子王弗寫過一首詩,一首詞。
蘇轼隻是在王弗墓前從清晨坐到後半夜,這期間他不吃也不喝,隻是靜靜地坐着,偶爾站起來打掃一下墓的周圍。
仿佛沒有妻子王弗的日子,他也不再是一個完整的自己,每日也不曾梳洗打扮,生活也變得一團亂麻,而心早就麻木了。
蘇轼在妻子王弗的墓地周圍、山崗上、家周圍都種上了妻子王弗喜愛的雪松,這些雪松是蘇轼對妻子的思念以及愛,這些雪松會代替永遠陪伴妻子王弗。
在妻子王弗去世後的時間裡,這十載光陰并沒有減少蘇轼對妻子的想念,這十年的時光讓蘇轼從清秀變得老成。
在這十年前,在某一天的夜裡,蘇轼透過燭火光看見了王弗,就仿佛他們新婚之夜一樣,王弗在對鏡梳妝,而自己在看着王弗。
鏡中妻子王弗的一颦一笑,和當年新婚之時一模一樣,你看那個鏡子中的妻子是不是在沖着蘇轼笑呢?
蘇轼的眼裡含着淚水,鞋也顧不上穿了,向鏡子前面走去伸手一摸,妻子并不在那裡,這個時候微微的燭火光也熄滅了。
原來這一切都隻是夢境,隻是有亡妻身影的夢境罷了。
第二天,蘇轼将這首《江城子記夢》寫出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無論是蘇轼在夢裡還是夢外,無一處不是對妻子的思念,這首詞虛虛實實,雖然是夢境加上現實,但是真實的感情由内而發。
隻看得出整首詞用着最樸素的文字,卻流露出一份真摯的愛情,越是這樣簡單的方式越是能打動人心。
在蘇轼的心裡還能回想起十年之前自己和妻子王弗的新婚畫面,可見自己将王弗的樣子和容貌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裡。
短短人生,不過數十載,而蘇轼用了整個後半生都在懷念着發妻,一晃十年,對于蘇轼來說,卻是度日如年。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或許是每日對妻子王弗的相思,才導緻蘇轼日日能見妻子王弗的樣子和身影。
蘇轼無法和最愛的人一起白頭到老,這恐怕是蘇轼此生最大的遺憾吧,所以蘇轼的後半生都在懷念着發妻。
我們被《南鄉子·集句》和《江城子記夢》所震撼,蘇轼和妻子王弗從相愛到懷念,我們從這兩首詩中都體會到了真情實感。
從新婚之夜恩愛夫妻到刻骨銘心的懷念之情,從新婚的弱冠之年到現在的不惑之年,時間和情景都發生了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我們羨慕蘇轼和王弗的婚姻生活,同時也被蘇轼和王弗的愛情都打動,被兩個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所觸動。
你對于蘇轼為發妻王弗寫的《南鄉子·集句》和《江城子幾夢》有什麼獨特的看法呢?
(以上圖片皆來源于網絡)
參考文獻1、人民網:蘇轼,生日快樂!提到他你首先想到的還是東坡肉嗎?
2、光明網:蘇轼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3、蘇轼與結發妻子王弗的故事
4、蘇轼寫給妻子王弗弟弟的送别詞,通篇感人肺腑,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5、澎湃新聞網:【方志四川•曆史文化】鄭光福 ‖ 蘇轼深愛的美女王弗
6、詩詞中最傷感的兩個“十年”,一個世人皆知,一個鮮為人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