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05:13:44

作者:石寶琇(陝西省人文地理攝影協會名譽主席)

打開中國地圖,不用費多少工夫,就可以在它的腹地找到一條河。這條河不算長,僅800餘公裡,但它卻密切關聯着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這條河水流黃濁,稠似泥漿,但它卻積澱了厚重而持久的華夏文化。這條河流量不大,不能托浮客船貨輪,但它卻哺育了從古至今隴地和關中的芸芸衆生。

它,就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行攝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餘載影像紀實)1

2020年9月,泾河彙入渭河之處呈現出清濁分明的景象,這也是成語“泾渭分明”的出處。張峰攝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行攝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餘載影像紀實)2

1982年,渭河鹹陽古渡遺址。衛王象攝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行攝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餘載影像紀實)3

2004年5月,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石窟。石寶琇攝

渭河,流淌于黃土高原和秦嶺山脈之間。據地質學家推測,渭河河谷為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形成的巨型斷陷帶。河谷兩側均為高角度正斷層,南北兩側山脈沿斷層線不斷上升,中間部分徐徐下降,于是形成地塹式構造的谷地。此後,天雨造成的洪水和諸多泉溪順勢流淌、沖擊,河流随之形成。由于河流攜帶泥沙的沉積作用,又逐漸形成中下遊的關中平原。

渭河形成于早更新世,距今約200萬年前,流域内人類活動蹤迹達80至100萬年以上,如今發現的有藍田猿人遺址、大荔人遺址、母系氏族公社群落大地灣和半坡遺址,以及大量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傳說中的人文初祖炎黃二帝,曾在渭河流域統領先民,征戰耕織。此外,更有周、秦、漢、唐等十多個朝代在此建都達千餘年之久。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行攝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餘載影像紀實)4

2013年1月,陝西省渭南市農家婚禮上的蒸面花。張韬攝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行攝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餘載影像紀實)5

2004年4月,陝西省西安市一家民營制俑場的兵俑頭。石寶琇攝

人們常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搖籃,而渭河正是關系到這搖籃擺動的中軸部分。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黃河從陝晉之間南下,當進入晉陝豫交界處的潼關急轉向東時,由西淌來的渭河便直直切入這條大河,形成了渭河和黃河的橫向軸線。世界聞名的古都長安、鹹陽、洛陽、開封等都在這條軸線之上。

渭河,就是這樣一條身價不凡的河流。

渭河,說來實在應該取個“秦河”的名号,因為它與曆史上秦國、秦朝的演進和消亡息息相關。渭河造就的關中平原又稱“秦中”,這“秦中”有好多與“秦”字相關聯的事物,比如:山有“秦嶺”,地有“秦川”,丘有“秦陵”,字有“秦篆”,戲有“秦腔”,菜有“秦椒”……而上遊甘肅天水一帶在古代被稱作“秦州”,還有秦安縣、秦亭鎮、秦家塬村……這“秦”字堪稱渭河流域的招牌。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行攝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餘載影像紀實)6

2018年10月,位于武山縣至甘谷縣之間的渭河谷地,是甘肅省有名的蔬菜種植區。張鋒攝

西安大美渭河風景(行攝渭河之畔渭河流域文化考察30餘載影像紀實)7

2002年2月,陝西省隴縣的馬社火。劉宗昉攝

我們這一群攝影人,雖然祖籍不同,閱曆有别,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都是持有“渭河戶口”的居民,有的還出生于渭河兩岸。從小到大幾十載,我們一直在渭河上下左右盤桓,從未遠離過。于是,在30餘年光陰裡,我們這群人打定主意,持續不斷地行走在渭河的上中下遊和兩岸左右,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條“生我養我”的大河,到底有着一番怎樣的動人且隽永的景象。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7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