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在大數據和5G技術逐漸成為趨勢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幾乎每天參與到各種各樣涉及到數據的場合,如社交網絡、消費信息、旅遊記錄等等。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與各種各樣的數據打交道,如企業層面的銷售數據、運營數據、産品數據、活動數據等等。本文作者圍繞數據分析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這将是一個以“數據”說話的時代,更是一個依靠“數據”競争的時代!麥肯錫公司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産因素。”并且,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90%以上都建立了專門的數據分析部門。由此可見,數據分析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
那麼,數據分析究竟是什麼?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如何進行數據分析?
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是:數據分析之道,抽絲剝繭與存乎一心,也就是我對于數據分析本身的實踐與總結。
01 解構數據分析我們字面拆解:數據 分析,數據是基礎,分析是主導。可見,數據并不意味着價值,分析和決策才能創造價值!
而數據分析:思維方式大于實踐方法思維方式:業務目标及調研 思維邏輯 創新想法 可行建議
實踐方法:數據彙總統計 工具使用 可視化
數據分析對一個企業有巨大價值,則是對企業“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實現企業決策價值最大化。
所以,我們做好數據分析,要對數據分析的價值有清楚的定位,不能淪為單純的 “取數”、“做表”、“寫報告”,數據分析應該是對業務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并結合業務痛點去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工具。
1. 靈魂三問
數據分析的靈魂三問,這就是我今天講的主要内容:數據分析是個什麼東西?他到底解決什麼問題?
數據分析如何學習技能知識?需要掌握什麼樣的能力?
數據分析如何進行?有什麼方法論?
一談到數據分析,我們就會聯想到這些問題。
然而,我接觸數據分析的契機,是從剛開始工作是接觸的數據處理和市場調研,再之後商家代運營,産品數據運營等,這些工作中都涉及數據分析,到現在和朋友一起創建小飛象數據分析社群。
其實,我理解的數據分析不是從什麼高大上的角度出發,它繞不開是什麼、是多少、為什麼、會怎樣、又如何這幾個問題。
說明白點:
- 是什麼(樹立數據标準)
- 是多少(數據描述狀況)
- 為什麼(探索問題原因)
- 會怎樣(預測業務走勢)
- 又如何(綜合判斷狀況)
其核心就是分析數據(結合統計學等知識),找到規律(比如異動),給出結論和建議,進而能夠輔助決策。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數據分析在工作中幾種常見的應用場景,切身體會一下:
- 活動上線前,需要做A/B測試,通過數據反饋結果,驗證活動是否符合預期;活動上線後,還要分析實時數據,調整推廣節奏和推廣動作。
- 設計産品時,需要用數據來分析用戶行為,挖掘用戶需求;産品誕生後,還要用數據監測用戶行為、測試産品功能,促進産品叠代。
- 推廣拉新時,需要對每個引流渠道進行質量評價;我們要收集每個渠道的投入,用數據分析來分辨渠道資源的效果,對比各大渠道對業務的影響,從中找出最優渠道。
- ······
以上就是工作中遇到的數據分析應用的場景,然而,我在曾經公司裡面親眼看到,日常工作涉及到決策的時候,會常常出現如下場景:
場景一:“我覺得”、“應該”這樣的詞彙,誰也說服不了誰,一點點小事都要老闆去拍闆;
場景二:活動效果沒出來,做彙報時,遭遇靈魂式追問:
- “上線的新功能效果如何?”
- “接下來打算怎麼優化”
- “最近數據波動的原因是什麼?”
- ······
有以上這樣的場景,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數據思維思考邏輯,對業務的思維隻停留在淺層的對比,甚至會出現“拍腦袋決定”的情況。
所以,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應該不斷培養數據思維的習慣。舉幾個習慣:
- 若看到一個廣告,嘗試去分析廣告的受衆群數量大小,渠道數量、成本和效果回收的情況。
- 若看到一個活動,想辦法去拆解出它的目的、針對人群、預期活動目标、投入成本、獎品爆率模型等信息。
- 若看到一個産品,在使用完畢之後去分析他的商業模式、面對的用戶群體、群體的使用場景,以及可能設置的付費點并去驗證,同時想到可改進的價值點,并觀察後續運營動作是否驗證了改進點。
- 若看到一組客服回訪數據,能想到線索來源,通話總次數,通話有效次數&時長,線索意向級别,銷售司齡,套餐類型,來判斷這組客戶的意向度,以及跟進程度,成單周期。
- 若看到一列數據,我們應該可以清楚的指出數據是否有波動,這種波動是否正常,可能由哪些原因帶來了這些波動,相關的原因是否有數據呈現。
- 若看到一篇關于運營效果的報告,我們應該試圖去分析它的内生邏輯是否足夠支撐報告的結論,在哪些點上可能沒有詳盡調查。
- ·······
以上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培養數據思維的習慣思考場景,當然,在實際工作中的前提是,我們要熟悉自己的業務流程以及業務指标等,我們在培養數據思維的同時數據敏感度會不斷提升。
2. 數據的特性
數據是客觀事物發生留下的客觀事實,發展變動的數字化記錄。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數據的概念内涵越來越廣泛包括數值,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
而新增用戶、留存、用戶活躍、轉化、收入、用戶規模等,通過數據量化,我們才能精準感知業務指标。所以,數據是用來描述業務指标的,是被量化的業務指标。但數據的本質還是數值,隻是屬于最後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要想改變結果,隻能去尋找因,從因上做改變,才能引起結果的改變。
而數據的特性有:
1)統一性
統計口徑一緻、計算邏輯一緻、數據管理流程一緻……
2)安全性
就是除了統一性之外,還有安全性的問題。數據會不會洩露?不同數據牽涉的敏感點有哪些?
3)時效性
很大程度上制約着決策的客觀效果。有些數據随着時間的推移,價值會越來越小。
4)準确性
大家都知道,數據正确與否的重要性。錯誤的數據,可能會導緻失敗的決策;當出現問題時,到底是後台系統的統計,還是指标統計邏輯有問題。
3. 分析的本質
分析的思維過程是:
- 發生了什麼?——追溯過去,了解真相。
- 為什麼發生?——洞察事務發生的本質,尋找根源。
- 未來可能發生什麼?——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預測未來。
- 我們該怎麼做?——基于已經知道的“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以及“未來可能發生什麼”的分析,幫助和确定可以采取的措施。
分析本質即面臨各種問題時,對于企業而言,讓業務更加清晰,讓決策更加高效。對于個人而言,認清現狀,讓自己的決定更加有利。
這些東西說起來都是高大上的,簡單來說,能通過數據找到問題,準确地定位問題,準确地找到問題産生的原因,為下一步的改進,找到機會點,也就是所謂的:數據驅動。
4. 數據分析需要怎樣的能力
1)通關心态
當你決定進入數據分析行業的第一天,你就要對标行業中的90分高手、100分高手。具備通關的心态,3年,也就是6個6個月。每6個月左右,至少要突破1個關卡。
如此,6個6個月過後,你往往能突破到第6關、第7關。
如果是你天賦極強的人,或者你的運氣很好,你極可能就成為頂尖專家了。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德雷福斯模型”,把打怪升級的成長過程分為五級。
- 第一級是新手(10-20分)。新手能記住抽象的規則,然後按照規則行事。
- 第二級是先進的初學者(30-40分)。先進的初學者不但能按規則行事,而且能夠根據以往的經驗,面對不同的局面能采取不同的行動。新手隻會規則告訴他的那幾招,而先進的初學者除了規則還有經驗,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不同環境随機應變。
- 第三級是勝任(50-60分)。勝任者面對幾個事情,能夠分出優先級。也就是說,在做決策的時候,他清楚地知道,首先應該照顧什麼地方,其次應該做什麼事。能分清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他有時候按照固定規則去做事,有時候則是依據以往的經驗。
- 第四級是精通(70-80分)。精通者能夠把所有的信息當做一個整體來考慮。精通者考慮問題,很少理性地使用固定的規則,他已經不再區分經驗和規則,而是從整體出發,全盤考慮。
- 第五級是專業(90分-100分)。專業者完全不受理性的束縛,他的判斷和反應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的。哪怕面對的是全新的情況,他也能無意識地把這個情況和以前的經驗聯系在一起,自動處理。
2)綜合的能力
數據分析要做好,綜合要求非常高,因為大多數據分析是要向老闆彙報的,厲害的數據分析人員至少要具備業務能力、思考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數據能力、技術能力及統計能力。
- 業務能力:充分理解公司戰略、行業、領導思想,最好有業務崗位實戰經驗
- 思考能力:最值錢的是想法,通過數據對這些想法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和論證
- 溝通能力:對上溝通确認目标、對中要采取合作、對下要明确執行要求
- 表達能力:一切都是為了讓人看懂,态度上重視彙報,彙報講究故事和邏輯
- 分析能力:基于業務常識選擇合适的指标和維度,發現異動原因并可視化展現
- 數據能力:擁有全局的數據視野、更深的數據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 技術能力:EXCEL、SQL、Python/R、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引擎
- 統計能力:理解統計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算法
以上,就是數據分析需要怎樣的能力,其實,在很多企業中,數據分析是個崗位,但我一直認為數據分析僅僅是數據從業者謀生的高級手段,數據運營、數據産品、數據管理等各類崗位都需要數據分析的技能,比如數據運營就是數據分析的一種持續叠代形式。
總之,優秀的數據分析人員一定是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扛得住壓力的。
5. 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彙總
數據分析方法其實有很多,包含戰略與組織、營銷、人力資源、生産管理、财務管理、供應鍊管理等等方面。
1)戰略與組織方面SWOT分析:戰略規劃的經典分析工具
- PEST分析:組織外部宏觀環境分析工具
- BCG矩陣法:制定公司層戰略最流行的工具
- 麥肯錫三層面分析:企業設計戰略規劃、開拓增長的有效工具
- 波特五力分析:行業競争戰略最流行的分析工具
- 核心競争力分析:分析企業有效競争和成長的重要工具
- ……..
2)市場營銷方面STP分析:現代營銷戰略的核心分析工具
- 4Ps營銷組合模型:制定市場戰略最經典的營銷理論工具
- 産品生命周期模型:描述産品和市場運作方法的有力工具
- 營銷漏鬥模型:量化了營銷過程各個環節的效率,幫助找到薄弱環節
- SPIN銷售法:系統化挖掘客戶需求的銷售工具
- 營銷戰略新三角模型:戰略業務架構分析工具
- 顧客金字塔模型:有效的顧客細分管理工具
- ……..
3)人力資源方面
- 平衡計分卡:最具影響力的戰略績效管理工具
- 360度績效考核:推進員工行為改變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 KPI:國際通行的企業經營績效成果測量和戰略目标管理的工具
- 3P模型:實施企業人力資源戰略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 關鍵事件技術:識别工作績效的關鍵性因素的工作分析方法
- 職業錨:職業測評運用最廣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 ······
4)生産管理方面
- 5S現場管理法:現場科學管理的基礎工具
- 六西格瑪:世界最先進的質量管理法
- QFD法:一種顧客驅動的先進質量管理應用技術
- PDCA:循環有效控制管理過程和工作質量的工具
- AUDIT法:保證産品質量的先進質量管理控制方法
- 零缺陷管理法:企業質量管理方法的又一次革命
- ……
5)财務管理方面
ABC成本法:企業控制成本的有力工具
- 杜邦分析法:企業業績評價體系中最為有效的工具之一
- 比率分析法:财務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 淨現值法:企業投資決策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 沃爾評分法:對企業财務信用能力綜合評價的方法
- 本量利分析:實施目标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
- ……
6)供應鍊管理方面
- SCOR模型:第一個标準的供應鍊流程參考模型,供應鍊一體化的得力工具
- ECR系統:一種新型的供應鍊管理策略
- 關鍵路徑法:項目管理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之一
- 邏輯框架法:項目質量評價的綜合評價方法
- PERT網絡分析法:有效的項目進度管理工具
- 工作分解結構:項目管理衆多工具中最有價值的工具之一
- ……..
(我挑選了幾種經典的數據分析方法,若大家對這些方法感興趣自己去查找學習~這裡不一一展開了)
02 實踐總結1. 抽絲剝繭
1)為什麼要抽絲剝繭?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當你去分析某段時間内一個産品的活躍數據,就覺得這個事情很簡單啊,不就是把數據統計清楚嗎?看看趨勢,對比上周、上一年,然後進行分群分析,哪部分用戶流失等等。
看做完一遍之後呢,你會面臨一個糾結的情緒:同樣的指标,有同詞不同意;有同意不同詞;還有互相包含,就是我的這個指标當中有你的一部分,你的指标中有我的一部分啊;還有各不相幹毫無關聯的指标卻出現在同一個報表上——這都是有可能的。
其實,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個扪心自問的過程:我們到底從何下手?從哪裡開始分析呢?
我自己的思考就是:先忽略亂七八糟,高大上的概念,回歸到本質,其實,明确分析目标後,數據分析就是為了指标服務的,最終的體現就是某個數據指标提升或者下降,進而影響業務決策,所以需要先了解一個問題:什麼是指标?它應該如何被解釋?
指标,它分成單一指标和衍生指标,衍生指标有一個或多個單一指标的計算得來。指标有維度和度量組成,需要注意的是,衍生指标的維度來源于組成其單一指标維度的交集。
單一指标需要經過數據統計的前置篩選,才能在邏輯上成立;衍生指标沒有自己的統計口徑,其統計口徑寄生于組成其的單一指标身上。
其實:指标就是由維度和度量組成。
我們可以給指标下定義:指标是描述一個數據統計業務的最小邏輯單元。
例如,咱們來拆解一個數據指标,就需要一個抽絲剝繭的過程,但在實際業務分析中,不一定要拆解的多麼細,基本上3個層級就能夠指導我們去做一些動作。量化以及拆分指标,是數據分析的靈魂。
一級指标必須是全公司都認可的、衡量業績的核心指标。它可以直接指引公司的戰略目标,衡量公司的業務達成情況,本質上需要管理層和下級員工的雙向理解、認同,且要易于溝通傳達,比如公司的銷售額,或者社交産品的活躍度。
二級指标是一級指标的路徑指标。一級指标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通過查看二級指标,能夠快速定位問題的原因所在。如我們的一級指标是 GMV 和訂單數量上升,那怎樣去定二級指标呢?我們就要去拆解一級指标,而能夠影響到 GMV 和訂單數量上升的,就是我們的核心二級指标。比如說貨品的單價上升,或者最近做的一些活動。
三級指标是對二級指标的路徑分析。通過三級指标,可以高效定位二級指标波動的原因,這一步也會基于曆史經驗和拆解。
2)小結
回歸今天的議題是數據分析之道,我們可以回到公司的戰略層,回到企業發展的戰略上去思考問題,需要我們思考如何應用數據分析,通過數據團隊搭建、數據指标監控體系搭建、業務分析模型規劃、業務目标規劃、相關責任人梳理等方式,快速地幫企業解決問題,實現業務增長!
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數據分析人員而言,抽絲剝繭、總結規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衡量一個數據分析人員是否優秀的标準,并不是學各種SQL、Python/R等數據分析工具,而是,是否能夠解構問題思維方式、還原本質、找到規律、尋找提升業務的最優解。
去尋求最優解、發展規律,那就應該運用到自己的思維框架——我們該怎麼去找到規律、怎麼去發展、怎麼去找到這個細節,需要這三步法。
2. 三步法
1)三步法
首先,還原場景,尋找規律;深入細節,全面觀察;窺斑見豹群,準确推演;交叉驗證,排除影響。要沉的夠深,要足夠的信心,要紮得夠狠。要跳出細節,回歸本質,用上帝視角做敏銳的洞察思維,大膽假設,尋找規律。
其次,覺得大方向上沒有問題,不要輕易下結論,還要再跳回到那些紛雜的細節當中,去一個一個地驗證你總結出的規律是不是适用,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當發現這些規律不适用的時候,就要大膽改正。
最後,就是場景與驗證,需要回歸到細節,做仔細的核對,小心地求證,嚴格地論述;要理清場景,一定不要有遺漏,要及時地調整,叠代更新。
2)小結
對于數據分析人員而言,給出的每一份數據,都要抱着對其負責到底的态度,這樣大家才能建立相互信任。所以,用思維去擊穿複雜的邏輯,抽絲剝繭,發現問題的本質,這是一種需要被加強的能力。
這就是在當下而言,為什麼數據産品經理、數據科學家這些厚重的職位,會成為當下的數據分析熱門領域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對能力跟素質有新的挑戰,不是大家能輕易适配的崗位。物競天擇,适者生存,市場規律就是供給多了,需求就容易滿足;供給的少,自然價位就高。
所以,你要去做那個供給少的環節,成為這個行業當中比較少見的人,而不是成為普遍的人。
3. 存乎一心
1)指标監控體系的搭建
當你把一個東西解構的足夠深的時候,你會面對一堆的需求碎片,萬法不離其宗,先找到離你思維邏輯最近的那一步,叫第一層立足點。找邏輯點的時候,我們就要存乎一心,明确分析目的,發現核心指标。尤其是第一指标,在整個分析過程中都不忘最初目的,其實就非常簡單。
那麼,如何去搭建一個指标監控體系?
①要明确産品業務目标以及KPI和所處的産品階段
要認清和明确目标。判斷業務走勢正常還是異常,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從計算目标和現狀的差距開始的,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不同的産品階段是有不同的産品目标業務的。
拆解目标,細分可以有多種類型,比如常見幾種的:
- 按達成時間為:年、季度、月
- 按服務對象為:各個部門、整個公司
- 按流程位置為:結果型目标/過程型目标
②根據現階段産品業務目标,将數據指标分級
數據指标有很多:日活DAU、月活MAU、下載量、激活量、新增注冊量、活躍度(DAU/MAU)、次日留存率、次人均時長、首頁訪問率、停留率、人均充值金額ARPU、GMV,客單價等等,我們會針對不同的指标,分不同的層級。一個數據指标,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有内部的,有外部的,我們應當盡可能多的了解所有層面的影響因素,幫助我們對于數據的解讀及分析是在一個相對正确的範圍内。不一定要拆得太細,否則層級會過深,基本上 3 個層級就能夠指導我們去做一些動作。
我們還以上述一級指标 GMV 提升為例,我們拆解後發現是轉化率提升,那麼轉化率就是二級指标。而三級指标則起到能夠直接指導一線運營的角色和作用,接着分平台去拆解各個轉化率的時候,我們發現是 IOS 的客戶端轉化率有所提升。那為什麼安卓沒有提升,是不是 IOS 最近做了一些叠代?是不是它的一個轉換路徑比其他端好?這些思考就能指導業務人員展開行動。
③搭建以日、周、月為單位的數據指标監控體系報表
監控每日、過去一周,上周, 上月同周, 上上月同周的數據報表,以圖表展示,來反映産品的變化趨勢,通過過去的一周數據反映産品現狀,通過每日、周、過去三個月的産品業務線數據變化趨勢預估未來的變化趨勢。
監控指标體系的基本邏輯:先看一級指标,結合二、三指标再預測判斷未來趨勢。
④根據數據監控結果,明确管理流程,實現控制
第一,當指标有異常狀态,明确運營策略執行者。如:
- GMV降了→ 客單價降低了→ 用戶運營想策略
- GMV降了→ 某類商品降幅大了→ 商品運營想策略
- GMV降了→ 外部流量太少了 → 渠道運營想策略
第二,再明确執行時間。要有時間狀态和走向判斷。如:
- 過去 負向 → 關注某某的問題
- 過去 正向 → 發現什麼的經驗
- 未來 負向 → 警惕啥啥的風險
- 未來 正向 → 提示怎樣的機會
第三,明确需要多大力度,如:
注意出現異常,要提高等,立即執行。
比如:“如客單價不能在3天内得到改善提高,本月KPI将不達标,需立即優化商品組合,提升客單價”。
第四,複盤改善後效果
搭建數據監控體系,最主要環節就是效果的複盤。而且要先看是哪個層級的效果,再看具體效果大小。
2)小結
我們是要對數據的質量負責、對數據的追蹤負責、對數據服務的可靠性負責。回到存乎一心這件事,其實就是從碎片化的需求當中,結合自身和外部資源,将我們思維的底層邏輯體系一點一點的收攏起來,較精細化的解決問題。
而存乎一心的核心是應對諸多碎片化的需求時,有着深刻的洞察,順勢發展,因勢利導,随機應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以滿足業務訴求。
03 數據分析之道新事物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因此,關于“道”的思考還需要繼續深入,暫且當做是數據分析領域裡孜孜不倦又樂在其中地求索。回想搭建小飛象數據分析社群的曆程,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從社群願景、價值觀、使命的規劃,運營體系的搭建,到内容體系的搭建,初始用戶調研,後來用戶反饋等等,遇到的困難一點點解決。
我覺得我們是站在了内容、商業和體驗的三者之間,我們為群友營造用戶體驗,我們為社群争取商業利益,同時我們也消耗着内容資源,面對内容要高質量提升的挑戰。
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最優解。我剛才講的那一切都可以忘掉,那都不是你的數據之道。回到你的實際情況當中,你要這三個點中尋找一個平衡。
所以,回到方法論就是要找到平衡點,也許這個平衡點一腳站在了内容上。
實際上,“數據分析方法論”是承上啟下的法門,往下,它們指導着“數據分析工具”的開展,往上,“數據分析之道”是戰略,是形而上的價值體系,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價值觀,一以貫之。
因此,如果你想真正的利用好數據分析,上述的抽絲剝繭和存乎一心,才是你們強大之道。
04 結尾在經濟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中又受到疫情沖擊的2020年,各中小微企業都面臨着巨大艱難挑戰,并有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焦慮中的中小微企業對于“數據分析”的應用帶來一點思考,幫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據驅動增長”。
最後,把非常喜歡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悲觀者往往正确,而樂觀者往往成功,與君共勉。艱難環境下,正是逆境崛起和彎道超車的好時機,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數據分析之道。
#專欄作家#
木兮擎天@,木木自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數據運營經驗,涉獵運營領域較廣,關注于運營、數據分析的實戰案例與經驗以及方法論的總結,探索運營與數據的神奇奧秘!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