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與雍正皇帝可以被譽為明清兩朝最為著名的改革家。其中,張居正主推的政策變革,名為“一條鞭法”,而雍正皇帝主推的就是“攤丁入畝”與“火耗歸公”。實際上,這“一條鞭法”與“攤丁入畝”的基本思路與最終目标是幾乎一緻的,而且都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但是,張居正主推的“一條鞭法”,最終結局和取得的成效,卻不能肩比“攤丁入畝”,這不得不令後人為張居正本人努力付之東流,甚至為大明王朝,錯過了最後起死回生的機會而感到惋惜。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這一截然不同的結局呢?也許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便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上圖_ 明朝版圖
一、時代背景不盡相同
在張居正主推“一條鞭法”之時,已經是萬曆初年,大明王朝國祚已經延續二百多年。在此之前,大明王朝的稅收與徭役,一直沿用太祖朱元璋發明的“賦役黃冊”制度。關于這一制度,簡言之,就是以十年一次的人口大普查的登記信息為基礎,根據各家的實際情況,以均衡貧富為基本原則,“合理”攤派賦稅與徭役,其實就是“人丁制”的延續。
但是,自從過了太祖與成祖兩代帝王之後,“黃冊”造假就開始了,而所謂“均衡貧富”與“合理”更是越來越跑偏。等到了萬曆時代,“黃冊”的真實性已經到了毫無參考價值的程度,而賦稅結構更是極度不合理了。這一結果直接導緻的問題就是國家賦稅系統的紊亂,盡管百姓備受盤剝,但國家卻收不上稅,那麼錢呢?錢都流進了特權階層的私人口袋(連皇帝都有小金庫)。國家收不上稅,而百姓又被極度壓榨,這對一個封建王朝來說,其問題嚴重之程度不言而喻。
上圖_ 清朝版圖
在清王朝統治之初,一些基本國策依舊沿用明王朝,國家稅收基本上沿用“人丁制”(由于“黃冊”的種種弊端,清王朝統治者并沒沿用),然而,這一制度的弊端十分明顯,如上文所述明朝後期的嚴重問題,在清康熙年間就已經大面積顯露,康熙末年,更是疲态畢露。倘若錯過懸崖勒馬的最佳時機,大清必然要走大明的老路。好在雍正皇帝及時推行“攤丁入畝”,而此時大清王朝入關時間,滿打滿算也就八十個年頭,正值銳意進取之勢,這對于新政推行确實有利。
由此可見,盡管張居正與雍正皇帝都是面臨危機而推行改革,但是向來以“不違祖制”為治國根本的大明王朝,此時已經是疾疲甚久,甚至是病入膏肓,而大清王朝此時正值“因勢利導而不斷修複祖制”的向上期。而這樣的時代背景之差,直接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一條鞭法”推行阻力遠大于“攤丁入畝”。
上圖_ 明代萬曆十二年福建連城縣的清丈歸戶單,“一條鞭法”稅制的實物佐證
二、“一條鞭法”遭遇阻力更大
承接上文,這種舊制度慣性的延續,讓張居正推行變法遭遇了極大的阻力。在“賦稅黃冊”這一制度作弊的掩護下,在朝廷與百姓之間,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官紳土豪集團,其能量達到了可以與朝廷抗衡的地步。因此,凡是不利于這一集團利益的政策,都會受到這一集團的極力抵制。
而且這種抵制是從上至下,而且多種多樣的。朝堂之上,有官宦上書發聲,給你扣帽子,朝堂之下,地方官與鄉紳暗中勾結,以無聲抵抗之方式而消極怠工,行政效率極其低下,最後就是拖也拖死之。“一條鞭法”顯然是要打破舊制度,觸犯的正是官紳土豪集團的利益,阻力之大可見一斑。
上圖_ 明朝官場上的地域朋黨鬥争
其實“攤丁入畝”推行之時也遇到“一條鞭法”類似之阻力。但是,與“一條鞭法”時代不同的是,雍正初年,清王朝的鄉紳土豪力量小得多,而且宦官集團多以旗人為主,尤其是地方要職,多以“根正苗紅”的滿洲大臣或者皇帝心腹的漢軍旗大臣擔任,這對于“攤丁入畝”的推行相對有利。為什麼這麼說呢?清王朝之所以敢于将總督與巡撫定職為地方官,原因之一就是不擔心旗人大臣,尤其是滿洲大臣與當地衆多漢人鄉紳上下勾結。就這些滿洲大臣而言,對于漢人常以統治者自居,對于皇帝以奴才姿态行事,因此這種天然的階級矛盾,注定地方上下“穿不上一條褲子”。
因此,“攤丁入畝”推行之時,既沒有嚴重的舊制度慣性問題,而且朝堂上下,尤其是在來自地方的抵制也相對較小。
但是,筆者需要強調一下的是,“攤丁入畝”遭遇的阻力也僅僅是相對“一條鞭法”較小而已,因為斷了誰家财路,動了誰家祖墳誰能願意?奴才們也不能心甘情願啊。
上圖_ 允禮所作雍正皇帝像
三、雍正皇帝的決心與權威遠在張居正之上
我國曆史上,能夠以改革家稱之的人物不多,因此古代社會相對靜态。一個政權乃至王朝政體制度基調一旦定下,除制定者之外,其他任何敢于挑戰之人(包括在任帝王),都會冒有極大風險,身敗名裂不說,甚至是搭上全家性命。因此,曆史上寥寥無幾的改革家們,也多是在皇帝支持下,主持各類變法,比較著名的人物有商鞅和王安石。如此即使變法失敗,也有人替帝王背鍋,如果成功,功績自然也歸屬于帝王,便于永垂青史。
但是推行“一條鞭法”的張居正和推行“攤丁入畝”的雍正皇帝都不屬于上述情況。
上圖_ 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在推行“一條鞭法”之時,萬曆皇帝正值沖齡,說不上支持與否,但是從後來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這一行徑來看,不論出于何種目的,足以說明他并不支持“一條鞭法”,這也是“一條鞭法”最終未能得以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張居正在任内閣首輔之時,盡管能夠做到大權在握,但是對于突破祖制這類涉及根本之事的時候,顯得底氣不足。舉個例子,就在“一條鞭法”如火如荼推行之時,本來已經無用甚至與變法背道而馳的“賦稅黃冊”,十年一造還得依舊進行。這麼一來,黃冊質量與準确性那就更不言而喻了。類似這種“無用功”,可以說在此時的大明王朝是司空見慣。這也側面反映出,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的不徹底性。
上圖_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
而雍正皇帝推行“攤丁入畝”,是由皇帝親自披挂上陣領導的改革。這種在承平盛世之際,由皇帝帶頭挑戰祖制的壯舉,在曆史上可謂是鳳毛麟角,甚至是絕無僅有。
此外,雍正皇帝對于推行“攤丁入畝”可謂是刻不容緩,不遺餘力。雍正元年,面對政敵林立的動蕩局面,毅然推行改革,這份勇氣确實可嘉。在推行改革期間,面對各方阻力,雍正皇帝以不成功不罷休之決心,以絕對皇權之優勢,是殺伐決斷、披荊斬棘,最終在十三年皇帝生涯不懈的努力下,總算是确立了“攤丁入畝”的執行方針,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得以施行。乾隆皇帝繼位之後,繼承父皇遺志,最終将“攤丁入畝”推行于全國。
上圖_ 乾隆皇帝便裝
其實,這第三方面才是“攤丁入畝”能夠獲得成功的最關鍵之所在。此外,是否能夠後繼有人,更是關鍵之中的關鍵,顯然,雍正皇帝照比張居正幸運的多。
實際上,在高度集權的封建社會,隻有帝王才是王朝命運的主宰者,成敗真的是在此一人。
作者:王金百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顯微鏡下的大明》 馬伯庸/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2】《風雨張居正》 郦波/著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3】《雍正大傳》 關河五十州/著 現代出版社
【4】《雍正傳》 馮爾康/著 人民出版社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