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句話:
人脈資源是一種戰略資源,要有儲備的意識。
這句話不僅是對資源優越的人說的,對普通人同樣适用。
在當今社會,沒有人脈,不懂人際交往,絕對是個硬傷。
我們會發現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人品不錯,專業過硬,工作也踏實,但不管升遷還是發财,都沒他的份。
空有一身能力,卻遲遲等不來施展的機會。
問題就在于:不會處關系,不懂人際交往。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說的“不會做人。”
這裡說的“做人”,不是讓你阿谀奉承拍馬屁,為求發展不擇手段。
而是在不違背人格的前提下,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甚至是受人尊重的人。
要知道,社會就是由人組成的。
在社會上闖蕩,與人交往,是必不可免的;想要發展,更需要人際關系的支撐。
有句話說得好: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隻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成功的。成功的背後,一定有許多人在有意或無意識地幫助你,支撐你。”
可以說,能力決定了你人生的寬度,而人際交往,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這裡,我總結了4大人際交往原則,可以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01 原則一:有理不在聲高我們會發現,當兩個人發生争執的時候,通常有這樣一個規律:
随着争執的時間越長,聲音也會越大,說話也會越難聽。
争吵的焦點,會慢慢從事情逐漸轉移到對方人品問題,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
結果往往是不歡而散,或者更慘痛的結局。
很多人在溝通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毛病,容易情緒上頭。
本來很小的一件事,因為不會好好說話,結果越鬧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老話說得好:“有理不在聲高”。
兩個人既然能坐到一起,讨論同一件事,能有多大仇,多大怨?
即使有仇怨,大吼大叫也是沒有意義的,解決不了問題。
電影《乘風破浪》裡有句話:
“你不需要那麼聲勢浩大,控制自己的聲音才是最強大的氣場。”
越厲害的人,越懂得克制情緒,保持冷靜。
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必定把對方拿下。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控制情緒,控制說話的音量,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涵養。
02 原則二:學會拒絕畢淑敏曾說過:
“拒絕就是一種權利,你那麼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舍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
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特别是剛出社會的人:
别人向你開口求助,你想都不想就應承下來。
有時候你自己也難的要死,但為了不駁對方的面子,還是會硬着頭皮往上沖。
結果往往是你一身疲憊,對方卻心安理得。
在人際交往中,答應得太快,容易惹出麻煩。可能事沒辦成,還壞了關系。
學會拒絕,是對自己的最好的尊重,也是對别人最基本的負責。
最痛心的例子莫過于朋友之間借錢,我曾經就有過這樣的經曆。
幾年前,在西安認識的一個朋友,因為跟人投資餐館賠了錢,找我借幾萬塊錢應急,說是過兩個月就還。
那會兒我手裡的現金也不多,但朋友開口,我還是借給了他。
兩個月之後,因為家裡有急事,我就找朋友還錢。
結果朋友來了句:“沒錢”“你想要我還錢,也不用找這樣的借口吧”
我當時心态就崩了,這是“好心辦了壞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後來在各種軟硬兼施的情況下,我才慢慢拿回了自己的錢,但我們兩個人的關系是徹底毀了。
這就是想要做老好人,不會拒絕的下場。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拒絕,很有必要。
别人有求于你時,不要着急,也不要冷淡。凡事量力而行,三思而行。
自己有沒有時間,有沒有餘力,如果答應了會有什麼後果?
把這些考慮清楚再來做決定,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你們的關系。
03 原則三:學會提問愛因斯坦曾說過:
“如果我有一個小時去解開一個性命攸關的困局,我會用其中55分鐘的時間去确定應該去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懂得提問,在人際交往中極其重要。
提問,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思想水平和做人涵養。
你問地越恰當,越能走進人的心裡,與對方建立深度鍊接,發掘更多的機會;
反之,你如果不會提問,就會招緻反感,甚至敵意,斷送自己的前程。
之前,賈玲在采訪中遇到一個奇葩問題:“你母親去世了,你難過嗎?”
賈玲當場回怼:“你母親死了,你不難過嗎?”
這個提問,不懷好意,更沒有水平,難怪一向好脾氣的賈玲也會瞬間暴走。
相反,柴靜在采訪周星馳的時候,就做到了很好的提問。
柴靜說:為什麼要用很多年前這幾句話?我可不可以理解說就是一個不由分說的想法,就想在這個時候說出我人生中最想說的話。
周星馳很驚訝說:對,你有這個感覺嗎?謝謝你啊!謝謝!
從這兩句對話中可以看出,柴靜的提問是觸動了周星馳的,她是真的走進了對方的心。
所以後來周星馳會要求第二次采訪。
伏爾泰說:
“判斷一個人,看他的回答不如看他所提出的問題。”
提問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
它能開啟走進對方内心的大門,也能關上原本敞開的心窗。
情商高的人,在提問的時候懂得換思考,懂得感同身受。
不會自作聰明,自作主張地把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強加給對方,而是以最合适的語言和語氣,問到對方心坎裡。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提問很有必要。
它是我們與人建立深度鍊接的橋梁,也是發掘機會的有益方式。可能一句提問,就能改變我們的一生。
04 原則四::真誠勝于一切都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講究禮尚往來。
《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意思是我施恩于人,卻沒有得到回報,是不合乎禮數的;别人施恩于我,我卻沒有報答,也是不合禮數的。
這裡的“禮”,是指禮數;但現在很多人把它曲解成了“禮物”,送禮。
當然,時代在變,禮數的載體也在變,但那個内核是不變的。
人與人交往,最核心的就是真誠,這也是“禮尚往來”的精髓。
吊詭的是:
現在很多人覺得真誠“一文不值”,真誠就是個笑話,真誠就代表着吃虧。
反而說話不說滿,做事留三分,比誰心眼多,更受歡迎。
這是一種悲哀。
要知道,能在一個圈子裡混,誰都不是傻子。
誰對你真誠,誰對你虛情假意,時間久了,就都清楚了。
我大學同學老劉,就有過這樣的經曆。
當時他在一家公司當部門經理,手下有好幾個小夥伴。因為老劉為人比較随和,也願意教東西,大家都圍着他轉。
其中一個農村來的小夥子,是個異類。
除了和老劉彙報工作外,基本不說話,所有人都說他是個怪人。
但老劉知道,這是個實誠人,不喜歡搞這一套,所以明裡暗裡關注着他,也願意多教他一點東西。
有次老劉過生日,其他小夥伴都給老劉準備了禮物:有送圍巾手套的,有送茶葉茶具的,還有送手表的。
隻有農村小夥什麼也沒送,就寫了一封感謝信,外加一句“生日快樂”。
其他人都驚掉了下巴,甚至私下裡嘲諷他:
“老大過生日,這家夥什麼也不送,怎麼好意思?好歹教了咱們這麼多東西,不表示一下,他心裡過得去嗎?”
老劉倒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在一次公司大會上,老闆點名批評老劉,說項目出問題,就是你的責任。
老劉也不示弱,當場就和老闆杠了起來。
老闆質問在場的幾十号人,有誰覺得老劉有理的,可以站出來。
他以為沒人敢擡頭,這樣就可以打壓老劉的“氣焰”。
沒想到,就在所有人低頭不敢作聲的時候,農村小夥站了起來,表示老劉沒有錯,這樣對他是不公平的。
結果,老劉和農村小夥雙雙被開除。
如今,老劉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而農村小夥是他的創始股東之一。
老話說得好:“真誠,是塊試金石。”
真誠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也唯有真誠,才會值得讓人托付。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真誠勝于一切!
真誠是最好的矛,讓我們在一切人際關系中所向披靡,遊刃有餘;
真誠也是最好的盾,讓我們在一切人際關系中不慌不忙,不迷不亂。
心理學中有句名言:
“高質量的人際關系,是幸福感的主要來源。”
領悟人際交往的4大原則,能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彎路:
懂得“有理不在聲高”,我們能收獲冷靜;
學會拒絕,我們能收獲從容;
學會提問,我們能收獲認可;
明白“真誠勝于一切”,我們能收獲信任。
在這世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好的人際交往,能讓我們的生活,喜悅、豐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