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霸權主義”的定義
對于“霸權主義”的定義大家基本沒異議,霸權主義主要是指強國、大國不尊重弱小國家的主權和獨立,蠻橫地對别國進行幹涉、控制和統治,推行侵略擴張政策,謀求一個地區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徑。
霸淩
(二)“霸淩主義”是什麼?
“霸淩”來源于音譯英文“bully”一詞。指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通常發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對稱的學生間。延伸定義大概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欺淩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于社會中,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有可能是類似性騷擾般的談論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
由此我們也可以簡單地推導出作為國際政治詞彙的“霸淩主義”的含義:即用“霸淩”的方式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
霸淩主義
(三)“霸權主義”與“霸淩主義”區别
首先,霸淩主義遠較霸權主義溫和;其次不具有身份上識别敵我的含義,隻具有不贊成對方行為的含義;再次就是同樣是攻擊并非全面而是在有限範圍内實施攻擊(比如:在經濟領域,中美貿易戰就是這種情況)。最後與傳統霸權方式相比,當前霸淩主義具有一定的和平欺騙性,它将霸權動機僞裝成一個純粹經濟技術性問題,其成本和風險比戰争低。
“霸淩主義”的本質
(四)“霸淩主義”的本質
認清霸淩主義的本質是有效應對的必要前提。表面上看,霸淩主義主要涉及經貿領域,但其實質已超越了一般的經貿糾紛,而是一種政治性霸權主義。因為如果僅僅隻是一般的經貿糾紛,雙方基于國際規則共識和成本收益的經濟理性,最後會相互妥協,各讓一步。但作為一種政治霸權主義,霸淩主義無視國際規則和利益平衡原則,遵循的是權力政治邏輯和叢林原則,追求強者通吃,并盡可能限制競争對手,直至權力的盡頭。與傳統外交交涉相比,又具有更大的實質性影響。因此,“霸淩主義”的本質是政治性霸權主義。
由于國際社會不同于國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不存在一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國際法律體系以及可以強制實施國際法的組織機構,因此對于國際社會來說,要想保持和平、避免戰争,在一定的國際規則框架下進行協商對話是非常必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