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表達,蘊藏真摯的情感。平凡的人生,揭示幸福的真谛。
近日,全國婦聯召開電視電話會表彰999戶全國五好家庭,揭曉999戶全國最美家庭。這些獲獎家庭,以自身模範行動,引領廣大家庭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從黃土高坡上的家庭獎勵會,到溫暖抗疫路的“愛心蔬菜”,從種出“一片天”的那雙手,到夫唱婦随“雕刻”出的美麗家園……請随小編一起品味這些美好的家風故事,破解他們的幸福密碼——
2020年12月31日,全國婦聯表彰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揭曉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圖為全國五好家庭獲獎代表在會後合影。新華社記者 陳晔華 攝
故事一:“五好家庭”胡芳蘭一家:黃土高坡上的家庭獎勵會
胡芳蘭一家來自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雙湖峪鎮曹家溝村。多年來,一家人牢記并踐行“尊老敬老、重德重教、行善積德、愛家愛國”的十六字家規,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
胡芳蘭一家舉辦家庭表彰會 圖片來源:全國婦聯
為了激勵後輩成才,胡芳蘭一家以“獎”為教。自1999年以來,每年召開家庭表彰會,總結一年來家庭生活的發展變化、好事喜事和孩子們取得的成績,長輩用自己的工資給孩子們頒發獎學金、勉勵金等,領到獎的孩子即興演講,分享體驗和收獲。
家庭表彰會讓一家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各個小家庭彼此扶持,相互學習,追趕超越。如今,胡芳蘭一家把獎勵機制由家庭擴展到了社會,成立了“曹文光、胡芳蘭獎教獎學基金會”,對曹家溝村考上大學的學子頒發獎學助學金,鼓勵他們讀書報國。
故事二:“五好家庭”王國輝一家:“愛心蔬菜”溫暖抗疫路
王國輝是河南省沈丘縣白集鎮田營村黨支部書記。2012年從部隊退役後,他和妻兒一起,把小家安在了武漢。2015年,他回到家鄉創業。
2020年1月23日,王國輝的手機收到“武漢封城”的信息。“作為一名幹過司務長的軍人,我太明白封城意味着什麼……我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就是我要為武漢做點什麼!”
王國輝除夕夜向火神山醫院捐贈愛心菜 圖片來源:全國婦聯
辦理好去往武漢的通行證和聯系好蔬菜接收點後,王國輝開着滿載5噸蔬菜的大貨車出發了。在武漢,他本想見見妻兒,也留了一包青菜想給他們送去。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去見他們,隻通過微信和妻兒視頻。
2020年2月24日、3月1日,王國輝又分别攜帶30噸、130噸“愛心蔬菜”開始了第二次、第三次逆行。
走了幾千裡路,三次和妻兒近在咫尺,都沒有相見。“當妻子對我說‘你做得沒錯,我理解你’時,我滿臉淚花。”王國輝說。
故事三:“最美家庭”沈填珍一家:用雙手種出“一片天”
沈填珍今年70歲,是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榮炳鹽資源區凡石橋村的一名普通農民。
改革開放初期,外出打工潮到來,村裡種地的人越來越少,眼看着要撂荒,當時作為村婦女主任的沈填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地沒人種,我家來種。”夫妻倆帶上一雙十來歲的兒女,承包下村裡50畝荒廢的土地,從此全家人紮根在了土地上。
沈填珍和兒子在地裡查看作物 圖片來源:全國婦聯
2013年,沈填珍一家率先引進了“稻鴨共作”技術,成立了丹徒區榮炳凡石橋水稻種植家庭農場,帶動了全村52戶農民走上了科學種糧之路。
40餘年的堅持,沈填珍一家從最初一文不掙,到慢慢有結餘,從最初承包50畝地,到200畝、300畝、500多畝地,2013年,一家人被農業部授予了“全國種糧大戶”稱号。
“雖然我已經70歲了,但依然幹勁十足。我要用我這雙黑不溜秋的手帶領更多的鄉親走向種田緻富之路,我要帶領大家種好每一塊地,種出最好的糧食!”沈填珍說。
故事四:“最美家庭”楊雨茁一家:心靈手巧“雕”出美麗家園
楊雨茁是大興安嶺松嶺區勁松鎮環衛隊的鈎車司機,擅長木雕。他戲稱自己是“楊嘴拙”,好多事“茶壺裡煮餃子”,可媳婦馬淑娟卻快人快語、幹爽利落。夫妻倆一個“心靈”,一個“手巧”,夫唱婦随,取長補短。
楊雨茁專心緻志用刻刀雕刻木雕作品,妻子用砂紙打磨桃木 圖片來源:全國婦聯
楊雨茁家有個“小花園”。在他們的巧手裝扮下,門口、窗台、牆角各類花卉五彩缤紛,平整的菜地裡蔬菜茂盛、瓜果飄香,室内擺放着用石頭、葫蘆、樹根、廢棄的木材等制成的各式雕刻作品……楊雨茁的家充滿着溫馨雅緻的藝術氣息,裡裡外外洋溢着勃勃生機。
夏天,他們家成了左鄰右舍的休閑花園,大家圍坐在綠色涼亭裡乘涼、聊天。在楊雨茁夫妻的影響下,小鎮人逐漸改變了生活習慣,東家長西家短的少了,搓麻賭撲克的少了,學習木雕的多了,栽花種草的多了。大家業餘生活豐富了,家家庭院也變淨了、變綠了、變美了。(記者丁小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