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今年6月份,蔚來一季度财報會上,李斌曾公開透露已組建了超 400 人的電池團隊,打算自研電池。
就在幾天前,媒體《晚點 Auto》曝光了蔚來造電池的最新進展:蔚來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锂”和 4680 電池,并計劃量産這兩種電池。
其中,4680電池将用于打造800V電池包,預計2024年應用于蔚來第三代平台(NT3)車型上。
而磷酸錳鐵锂電池,将供應蔚來旗下子品牌“阿爾卑斯”,品牌定位在20-30萬元價格區間,同樣支持換電,預計 2024 年上市。
這也意味着,蔚來即将成為繼比亞迪和長城汽車之後,國内第三家擁有獨立生産電芯能力的車企。
4680電池是特斯拉最先提出的最新一代的大圓柱電芯,其配套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曾在今年上半年大火了一陣。
而磷酸錳鐵锂電池?這個電池名字似乎看起來既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它跟磷酸鐵锂之間隻差了一個“錳”字。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新能源乘用車的電池,按正極材料來分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三元材料電池,一種是磷酸鐵锂電池。當然,除了這兩種以外還有錳酸锂和钛酸锂電池,但它們用量實在太小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個“錳”到底意味着什麼?後面會跟大家詳細聊聊。
無獨有偶,除了蔚來以外,特斯拉也在前段時間被曝出即将使用磷酸錳鐵锂電池。
某家媒體報道稱,甯德時代将會向特斯拉供應最新的“M3P電池”,将率先搭載在新款Model Y上,電池帶電量72kWh,預計明年年初上市。
M3P,光看這個電池名字,似乎跟特斯拉的Model系列挺般配的。
雖然甯德時代并沒有公開透露M3P電池的具體信息。但有行業内人士推測,M3P電池中的“M”大概指的就是錳元素,而M3P電池大概率是磷酸錳鐵锂電池的一種。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本人對錳元素有着濃厚的興趣。
今年1月,馬斯克曾在推特上表示:“錳可以代替鐵和磷,還可以在更高的電壓下工作。”
而在特斯拉柏林工廠建成開幕時,馬斯克被記者問到“石墨烯電池有沒有前景”時,馬斯克回答“目前石墨烯電池制造相當複雜,對其未來前景持懷疑态度”。
但緊接着,他說到:“特斯拉正在用更多的材料制造電池,其中錳是特别有潛力的。”
似乎,特斯拉用上M3P電池,是一件特别合情合理的事情。
不過就在前幾天,特斯拉公開發文辟謠了:
特斯拉中國制造車型并沒有計劃使用任何新型号電池,包括4680電池。特斯拉改款即将使用M3P電池系謠言,特斯拉将對造謠者進行追責。
雖說特斯拉搭載M3P電池這件事為假,但M3P電池本身對甯德時代來說,可一點都不假。
7月22日,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甯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透露,M3P電池已經量産,将在明年推向市場運用。
“對于700公裡左右的實用性車型,甯德時代将采用M3P替代三元材料,結合麒麟電池的高體積利用率,有效降低整車電池成本。”吳凱在大會上表示。
除了甯德時代以外,甯德時代的主要競争對手,被甯德時代告了6.5億元的中創新航,也在前幾天發布了“高錳鐵锂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可實現700km續航。
最關鍵的是,還可以減少15%锂用量,似乎還有利于減少成本。
國内其他電池企業比如欣旺達、億緯锂能等,也在近期申請了磷酸錳鐵锂電池的專利....
似乎在這個時間點,動力電池行業裡掀起了一股“錳”流。
那麼,磷酸錳鐵锂電池的前景究竟如何?
01. “三元VS鐵锂”之争
說到磷酸錳鐵锂為什麼會出現,這就要談談動力電池技術進步的曆程了。
動力電池進化的技術路線無非就兩種:
一種是從物理層面出發,提升電池的體積利用率,也就是盡可能的“挖”更多的空間留給電池本身;
另一種是從化學層面出發,用能量更高的材料來制作電池,使電池能量密度得到提升。
就這兩年來看,動力電池在物理層面進展是非常迅速的。
從最開始的傳統電池包,到去掉模組的CTP電池、刀片電池,再到前段時間大熱的零跑C11、特斯拉的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CTC)和比亞迪海豹的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CTB),包括前段時間甯德時代發布的麒麟電池.....
工程師為了把更多的空間留給電芯,可謂費勁千辛萬苦。
實際上,應用CTB/CTC技術的車型,連完整的電池包都不要了,電池的整體空間利用率已經逼近極限了。
再想從本質上有提升的話,除非腦洞大開,把整個車身都變成電池本身,不過這樣一來安全性就很難保證了。
相比之下,動力電池在化學層面的進展,就顯得相對沒那麼快了。
這麼多年,正極材料方面都隻有三元和磷酸鐵锂兩個化學體系在“打架”。
2014年以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還處于萌芽階段,總保有量連現在的1%都不到。車企對于電動汽車的目标也不是很高,大多還是以“能跑就行”為主。
這時,價格更為便宜的磷酸鐵锂電池就受到了市場的青睐,甚至還出現過不少續航僅80KM的鉛酸電池車型。
從2015年開始,國家開始以補貼的方式鼓勵車企造新能源汽車,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指标就是續航,續航越高,可以獲得的補貼就越高。
于是,有不少車企将眼光放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電池上。雖然三元電池比磷酸鐵锂要貴不少,但總歸是能靠補貼把成本賺回來的。
到了2018年,補貼開始退坡,續航對于補貼的門檻也在不斷提高,從最開始的80km,現在已經提升到300km了。
補貼政策對于長續航的引導,使得車企越來越傾向于使用三元電池。
2019年前後,新能源汽車行業曾出現過一輪“續航競賽”,從最開始的300公裡續航,到後面400公裡,650公裡續航的車型相繼問世。與此同時,各大電池廠為了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開始給電池瘋狂加鎳。
三元電池的正極材料由鎳钴錳(Ni/Co/Mn)三種元素構成,簡稱NCM電池。
三元電池的命名方式也是按照鎳钴錳的配比來定的,比如常見的有NCM523、NCM622、NCM811。其中NCM811中的鎳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能量密度也是最高的。
在“續航競賽”之中,NCM811電池可謂大放異彩,成為了許多車企追捧的對象。
可電池能量密度高了之後也有弊端,就是電池的“脾氣”會變得更不穩定,帶來的後果就是自燃率的增加。
許多車企都在自燃上栽了跟頭,威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恰逢人們對電動汽車“自燃焦慮”愈發嚴重的時候,比亞迪站了出來,推出了磷酸鐵锂的刀片電池,還放出了成功通過針刺試驗的視頻。一下子就把當時主推NCM811的“甯王”心态搞炸了。
為了反擊比亞迪,甯王甚至還放出了“鋼針刺電池包,鋼針被崩斷”的視頻,來證明它的電池能通過針刺試驗。
但懂的都懂,鋼針刺不破電池包,隻能證明殼子硬,或是鋼針質量不太行,并不能證明“芯”安全,有點本末倒置了。
這場“針刺之争”中,比亞迪獲得了大勝利。搭載刀片電池的漢,成為了比亞迪“封神”之路上的起點。
随後,比亞迪可謂掀起了一股磷酸鐵锂浪潮。包括特斯拉、小鵬在内,都在低續航版本車型上開始應用磷酸鐵锂電池。當然,磷酸鐵锂比三元電池更便宜,也是因素之一。
從行業裡差不多一邊倒的用三元電池,到現在新車磷酸鐵锂裝車量占據半壁江山,甚至略多于三元電池,隻不過用了2年多的時間。
但在如今這個時間點來看,許多純電車型的續航都奔着1000公裡去了,電池工程師們又開始躁動不安了起來。
因為即便他們想方設法的扣更多的空間留給電芯,也奈何不了磷酸鐵锂材料本身的能量上限實在是有些低。
工程師們隻好從材料端入手尋求突破,一種就是像蔚來一樣拿三元電芯和磷酸鐵锂電芯做混搭,另一種就是對磷酸鐵锂材料本身進行改進,磷酸錳鐵锂就是其中一個路線。
02. 磷酸鐵锂變“錳”了?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點是,磷酸錳鐵锂電池的能量密度,理論上要比磷酸鐵锂要高一些。
究其原因,錳元素的加入可以讓電池獲得更高的電壓。
有業内人士研究表明,磷酸錳鐵锂電池的電壓可以達到4.1V,而磷酸鐵锂電池隻能達到3.4V。
這主要是因為二價錳離子Mn2 升價為三價錳離子Mn3 ,需要4.1V左右的電壓。而二價鐵離子Fe2 升價為三價鐵離子Fe3 ,隻需要3.4V左右的電壓。
“電池能量密度=放電倍率×電壓/電池質量”,意味着在放電倍率和電池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電壓越高,能量密度越大。
據測算,磷酸錳鐵锂電芯的能量密度極限可達到230Wh/kg。
對比一下,目前業内最出色的磷酸鐵锂電芯,能量密度為210Wh/kg,這已經非常接近極限了。而NCM811電芯的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70Wh/kg。
也就是說,錳鐵锂電池的能量密度會介于鐵锂和三元之間,差不多能比鐵锂電池能量密度高10-20%。
中創新航稱,搭載其“One-stop”磷酸錳鐵锂電池的車型,續航裡程可達到700公裡以上,這放在現在許多三元電池的車型上也不算差的。
錳鐵锂4.1V的電壓,與三元電池3.8V的電壓十分接近,隻差了0.3V。
相比磷酸鐵锂和三元電池相差0.4V來說,錳鐵锂電池與三元電池混搭起來對BMS的技術要求會更低一些。
在-20℃的低溫環境下,錳鐵锂電池的容量保持率能達到75%左右,而同溫度狀态下磷酸鐵锂的容量保持率為60-70%,所以錳鐵锂電池更出色的低溫性能,使其更适合在北方使用。
安全性方面,錳鐵锂和磷酸鐵锂的結構都是橄榄石型結構,充放電會比三元電池的層狀結構更穩定一些。
除此之外,磷酸錳鐵锂電池很重要的一個優勢就是:便宜。
磷酸錳鐵锂從原材料用料來看,可以比磷酸鐵锂用更少的锂、鐵和磷,用錳去做替代。
錳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在0.1%左右,豐度僅次于鐵元素,所以錳并不算是一個很貴的金屬原材料。
總體上來看,錳鐵锂電池跟鐵锂電池的價格十分接近,成本隻會增加10%不到,實現大規模産業化之後,成本的差距還會更小。
相比之下,三元電池必須要用到的钴就要貴太多了,錳在同質量下市場價格僅為钴的1/20左右。
電池便宜的好處,自然不必多說。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兩波漲價潮,“原罪”之一正是因為電池原材料價格瘋漲。
現在,整個電動車行業對電池價格都是相當敏感的,廣汽高管都開始公開吐槽甯德時代電池賣的太貴,把車企利潤都榨幹了。
但甯德時代也是有苦說不出,其最新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雖然銷售收入總體提高了1.5倍之多,但其主營業務電池系統的毛利已經降到了15.04%,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98%,可謂“内出血”。
馬斯克曾表示,“電動汽車想要普及開來,電池原材料必須足夠便宜且觸手可及。”
他預計未來将會有2/3的車型将會搭載磷酸鐵锂電池或磷酸錳鐵锂電池。
03. 錳鐵锂電池的“坎”
雖說錳鐵锂電池比鐵锂電池有能量密度優勢,跟三元電池比更便宜,但至今都沒有成為主流電池,背後也是有原因的。
實際上,早年間比亞迪就嘗試在老款e6上搭載過磷酸錳鐵锂電池,不過後續因為效果不太理想,就沒有延續下來。
近期有傳聞稱“比亞迪已小批量采購了磷酸錳鐵锂材料用于内部研發”,不過這個傳聞最近也被比亞迪官方辟謠了,目前還沒有明确的計劃。
當初比亞迪之所以放棄錳鐵锂這個技術路線,有業内人士分析稱,主要是因為錳鐵锂顆粒直徑大約為50納米,而磷酸鐵锂顆粒直徑為數百納米。
顆粒越小就越容易吸收空氣當中的水,造成表面的改性,就像鮮牛奶如果不加一定的防腐措施和密封包裝就很容易壞掉,是一個道理。還會造成材料壓實密度降低,容易使得電池容量衰減加快。
錳鐵锂電池還有一個瓶頸,就是錳鐵锂材料的導電性能相較磷酸鐵锂來說比較差,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快充性能,且更容易容量衰減。
據業内人士測算,錳鐵锂電池的充電速度大約會比磷酸鐵锂慢6%左右。
除此之外,錳鐵锂電池産業化落地,也會比想象中要難,可不是像在磷酸鐵锂中加一個“錳”字這麼簡單的事。
雖然磷酸錳鐵锂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磷酸鐵锂的“進化版”,但卻很難通過原本磷酸鐵锂産線改造之後做成磷酸錳鐵锂電池産線。
電池制造本身對于工藝的精細程度,不亞于許多低制成的芯片晶圓廠,配方小小的改動就會引發“蝴蝶效應”,整條産線都要跟着變。
目前來看,重新開一條全新的磷酸錳鐵锂産線,或許要比做磷酸鐵锂産線改造更劃算。
錳鐵锂電池帶來的更高能量密度,值不值得電池企業投資大規模建産能,是需要好好算一筆賬的。這也會影響錳鐵锂電池未來的前景。
04. 寫在最後
盡管磷酸錳鐵锂電池還尚處萌芽階段,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但不能排除它可能是未來電池界的“潛力股”。
縱觀僅7、8年來,動力電池化學體系之中三元和磷酸鐵锂的鬥争,一直是處于此消彼長的“螺旋上升”态勢。
之所以會“螺旋上升”,是因為兩種電池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沒有一個能做到完美。
磷酸錳鐵锂電池,相當于磷酸鐵锂為了在提高能量密度,在彌補短闆上踏出的嶄新的一步。
假設有一天,有某種方法可以提升三元電池的安全性,極大程度上減少自燃概率,是不是三元電池會再次雄起呢?這事也說不準。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正在親身經曆時代的變革。
身處變革之中,那些不确定的東西,或許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