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談談民法典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

談談民法典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3 09:49:02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今年全國兩會,有件備受矚目的大事: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着,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即将進入法典時代。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它不僅僅是‘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而且也是國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它的編纂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全程參與了民法典草案的編纂,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法典對幾乎所有民事活動都會發揮保障作用。

談談民法典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社會生活百科全書)1

不僅如此,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了時代特色,現實生活與科技疊代碰撞産生的不少新問題,都在民法典草案中進行了規範。

及時規範信息時代新問題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應用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法典草案緊跟時代步伐,及時對一些新模式、新問題做出規範。動動手指就能網上租房、電商下單的電子合同是其中之一。

“随着互聯網高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合同、網絡交易等将會更加普遍。”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首席執行合夥人蔡學恩解讀說,民法典草案在合同編中增加電子合同訂立規則,能夠有效規範網絡交易行為,為大數據、區塊鍊等技術在經濟活動中更廣泛應用奠定了法律基礎。

對隐私權、個人信息保護和肖像權的規範,也是民法典草案的亮點。蔡學恩注意到,民法典草案規定了禁止侵害他人隐私權的具體行為;明确了處理個人信息應遵循的原則和條件;規定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僞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

“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保護隐私是對人身自由和尊嚴的尊重,在我國民法典草案中人格權獨立成編,強化了對人格尊嚴的維護。同時明确規定隐私權為公民的一項獨立的人格權,體現了我國對隐私權保護的重視。” 蔡學恩說。

為未來科技發展留足空間

民法典草案還對更多由前沿科技發展帶來的新問題做出規範。

蔡學恩介紹,民法典草案對數據、網絡虛拟财産的保護作了原則性規定。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則注意到,民法典草案對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相關醫學和科研活動進行了規範。

對于民法典草案中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做出規範,北京雷石律師事務所趙森傑律師解讀說,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人聲音的應用日益廣泛。“這意味着承認聲音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格利益加以保護。”

“原來我們可能覺得這些技術是天方夜譚,但是現在已經成為現實。民法典草案适應科技時代,出台了相關條款。” 方燕說。

科技發展是日新月異的。趙森傑認為,民法典草案回應了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科技進步帶來的問題,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色。但我們正身處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法律法規能否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成為一項重要議題。

民法典是一部基本法,要保持基本穩定。趙森傑分析,正因如此,民法典草案既充分考慮到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對相關發展方向和基本原則進行規範,同時也給未來科技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若未來産生新的法律問題,屆時可以通過修正案的方式進行補充完善。” 蔡學恩說。

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民法典以體系化和科學化的方式來編纂,把治國理念轉化為可以操作的規範和具體的法律條文,既幫助普通公民很好地遵守,也讓司法者和律師能夠很好地運用。”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民法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制建設為出發點,以廣大老百姓最關切的民事權利和民事保障為着力點,它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同時,也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蔡學恩看來,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離不開法律制度、法律體系以及法治體系的現代化。民法典事關每一個社會個體的方方面面,消彌了單行民事立法之間的疏漏、重複和沖突,有利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在民事領域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

“民法典的施行,将以立法的形式來滿足依法治理能力提升的時代需要,能夠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注入強大動力,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蔡學恩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