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與家長需要怎樣的青少年模式?如何探索青少年網絡行為約束和網絡素養提升的新路徑?5月25日,“微信綠苗計劃”發布會暨“青少年網絡素養和數字能力提升新路徑”主題研讨會在線上召開,多位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微信相關業務負責人進行探讨。
泛在的保護引導教育至關重要
全國婦聯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在緻辭中表示:“Z世代的青少年自出生起就與互聯網相伴成長,但是作為網絡空間中的特殊群體,青少年的辨識力、自控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導便會引發‘網絡沉迷’‘網絡欺淩’等問題,對其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如何正确引導孩子,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是社會各界均需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看來,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和數字學習包含兩大方面:“一個是如何從大量的信息中準确快速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和知識,這是一種能力,除了教育産品,還要自己去尋找、去學習,而不是監管全限制住了。另外一個要準确使用網絡,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網絡自律的好習慣。” 鄭浩峻認為,“一個好的環境,好的資源,對青少年進行泛在的但是又不是很明顯的保護引導教育至關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建議,促進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須集結社會各界共同力量,組織開展青少年網絡素養項目、計劃、活動等。同時也希望各地能各地加強網絡素養教育基地建設,提高基地建設的普及性和規範性,為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提供專業保護。大衆傳媒也要積極引導社會和青少年關注和使用網絡的正向功能。
家長應與未成年人共享共創共成長
在未成年人“觸網”越來越早的當下,與其想辦法阻礙孩子們接觸互聯網,不如主動加以引導。不少家長開始将注意力放在各大app的青少年模式上。但事實上,真正使用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并不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透露了近期對微信的青少年模式的相關研究成果,研究發現,雖然有超過7成的未成年人家長願意開青少年模式。但現實生活中“真正開了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隻有4成多。”
“孩子開不開青少年模式跟他的生活狀态、心理狀态,尤其是家庭的成長環境等等有非常非常密切的關系。”孫宏豔指出,“家長不尊重孩子的家庭和家長民主的家庭,開啟青少年模式的比例相差近13個百分點。而如果經常有家人各自上網不交流的情況,和幾乎沒有這種情況,這兩種極端的狀态來比較,未成年人開啟青少年模式占比也相差了10個百分點以上。”與此同時,“心理壓力大未成年人,其實他們更想逃脫青少年模式的管理和限制,他們願意在網上裸奔,願意釋放自己的壓力。”
因此,孫宏豔表示,“從上述因素看,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表現出來的不當行為跟他們生活狀态、家庭的養育方式、心理狀态都有很大的關系。親子之間的溝通,如果沒有障礙,對未成年人是最好的保護。”她進一步指出,“網絡素養不僅僅是掌握網絡使用知識,更是一種生活的生态,還有養育的生态,我們要與未成年人共享共創共成長,從這三個角度去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
互聯網企業應更加樹立全網全領域保護意識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協商代言處處長滕素芬認為,當下互聯網平台在科技賦能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方面能發揮作用的空間很大,需要具體承擔一些正向作用,希望互聯網平台能更加樹立全網全領域的保護意識,兼顧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下,推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價值觀養成和健康成長的産品與功能,利用平台企業的科技優勢,面向青少年開展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對一些特殊家庭及偏遠地區的學校提供更多的支持。
發布會上,微信宣布啟動青少年專屬項目“微信綠苗計劃”,通過完善産品設計、青少年内容池共建、流量扶持、專業研讨、公益活動和創新賽事等多重舉措,全方位陪伴青少年成長成才,多層次助力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在“綠苗計劃”框架中,微信将攜手多方團隊,繼續通過“知識星光”公益計劃把“優質圖書 閱讀空間 閱讀培訓”帶到鄉村小學。微信企業文化團隊也與公益機構合作參與“藍信封計劃”,已有500多位員工與三所中學的孩子們結成了筆友,陪伴孩子們度過青春期。
奧一新聞記者 張潔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