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立場聲明:用心裝電腦,用腳寫文章。CPU朋友那搶來的,非自購,主闆購于海鮮市場,剩下的配件都是撿現成的有啥用啥。這篇文章純屬以評判的角度去看待這顆U,給可能适合購買它的人群提供數據支撐。
一、慣例廢話部分其實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挺興奮的,原因是本文的主角:RYZEN 7 5700G,實在是讓我驚喜了一小下。
想想好像從來沒有正經用過核顯,從2011年開始結束雜志腦補狀态真正接觸pcdiy自己買的第一款顯卡雙敏7628GT到現在,就從來就沒吃過核顯的苦。哦,之前07年配的n61(主闆集成6100顯卡)不算。那時候上高中被嚴管,電腦基本沒我用的份。
核芯顯卡這個概念最早應該是intel提出來的,它的出現結束了主闆集成顯卡的時代。但作為一個好比“充話費送的”這樣的存在,核顯幾乎一直是性能低下、隻能辦公的代名詞。極少有人真正關心核顯的性能到底怎麼樣。後來出現的APU也沒掀起多大波瀾,最多也就是靠“核顯交火”這樣的噱頭給獨顯大哥在旁邊扇扇風。
這種情況直到RYZEN系列出現後才得到改觀。一方面核顯性能确實有所提升,亮機卡已經逐漸失去了存在意義;另一方面也是顯卡一天比一天貴,原本的“甜點”級别顯卡現在動辄也要四千多。
二、配置清單廢話就說到這了,回來說57G。其實這塊u不是自己買的,剛好朋友問我要不要拿去玩玩,反正最近硬件荒閑的沒事幹。
海鮮市場收了個strixb550i,正好把剛換下來閑置的tu150用上。電源散熱内存硬盤都是現成的。最終配置如下:
先曬一波圖。
5700G包裝盒
5700G包裝盒
包裝盒子也不是啥新鮮東西,随便拍一張。右上角的Radeon内置顯卡是和CPU産品區分的主要标識。這代APU的核心顯卡依然是VEGA架構,可能是最後一代VEGA核顯了。
5700G本體
5700G本體
這沒什麼可說的。AMD的民用級桌面CPU這麼多年了外形幾乎沒什麼變化。
B550-I GAMING包裝
B550-I GAMING包裝
海鮮市場淘來的主闆。原主人用的還算仔細,驗了一下沒什麼問題。其實想買全新,隻不過U剛到手的那幾天在JD搜了好久,自營沒賣的,隻有少部分第三方賣家搭着CPU一起出售,搞不懂為什麼這麼缺貨。
主闆正面照
主闆正面照
itx主闆小巧的體積加上碼放整齊緊湊的原件和接口,天生就給人精巧的感覺。
io裝甲、vrm散熱
io裝甲、vrm散熱
配備了造型相當複雜精巧的IO裝甲,細節非常多。上方靠近VRM的部分采用了網眼設計。
VRM散熱風扇
VRM散熱風扇
原因是下面藏有一顆小巧的風扇,用于給VRM散熱片提供氣流。
鐳射雕刻的ROG Logo
鐳射雕刻的ROG Logo
M.2散熱片的設計語言并沒有太大變化。從M6i沿用至今的立體設計讓ROG的itx主闆顯得飽滿許多。
金屬加固PCIE槽
金屬加固PCIE槽
下方是PCIE 4.0×16接口。說到這,其實一直不太喜歡這種PCIE鎖扣的下壓式設計,尤其是現在的顯卡都喜歡加背闆,裝上之後要是想拆顯卡,因為背闆的阻擋,很難輕松地按下鎖扣。真覺得這種不如有些老主闆的左右橫向滑動鎖扣。
豐富的拓展接口
豐富的拓展接口
比起B450,在4個sata、USB3.0的基礎上,提供了USB3.2Type-C的前置接口。TU150前置的Type-C終于能用上了。
主闆供電接口
主闆供電接口
主闆24PIN位于主闆右上角。
風扇接口
風扇接口
風扇方面,提供了一體水泵接口,CPU風扇接口和一個機箱風扇接口,以及兩個5V aRGB接口。
供電部分
供電部分
從外露的電感來看,B550也是10相供電,和X570一樣的待遇。另外可以看到CPU供電插座也有金屬加固。
strix logo特寫
strix logo特寫
瞎拍的,忘了當時想表達什麼
瞎拍的,忘了當時想表達什麼
CPU 8PIN供電插座
CPU 8PIN供電插座
IO配置
IO配置
主闆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接口。視頻方面是1DP 1HDMI的主流配置,拓展方面有一個USB2.0,三個USB3.0和兩個3.2Type-C。音頻方面則是标準的接口(通電後用燈光區分顔色)。此外還有标準RJ45網線接口和WiFi天線座。
CPU上機
CPU上機
M.2散熱片,原主人居然連這個貼紙都留着,真是用的精細。
M.2散熱片,原主人居然連這個貼紙都留着,真是用的精細。
M.2硬盤位
M.2硬盤位
即便是層疊設計,也保留了2242、2260、2280三種孔位。
英睿達 P5 Plus
英睿達 P5 Plus
硬盤使用英睿達P5P。鎂光的盤用着還是挺放心的。
M.2硬盤有支撐設計
M.2硬盤有支撐設計
為M.2硬盤提供了支撐,可以一定程度防止彎曲。
安裝内存
安裝内存
内存使用的海盜船複仇者RGB 3200 16G×2套條。沒什麼過多可說的,什麼閑置用什麼。
主闆全貌
主闆全貌
裝在主闆上的這就差不多了。還差個散熱器。
安裝扣具
安裝扣具
散熱器選擇的是追風者TC12DX。标準12CM單塔風冷,雙風扇。扣具需要拆掉原配卡扣,保留背闆。
安裝完成
安裝完成
安裝十分便捷。手擰兩顆螺絲就行了。
安裝風扇
安裝風扇
内存适配情況
内存适配情況
比較可惜的是,遇到複仇者RGB這樣的高馬甲内存,風扇還是頂到了内存馬甲。需要把風扇向上擡一點。
聯力TU150黑色
聯力TU150黑色
機箱也是剩下的,聯力TU150黑色。裡邊還有一顆全漢的450W SFX金牌電源。就不拆出來單拍了。
幹淨簡潔的正臉
幹淨簡潔的正臉
側面有給電源出風用的開孔
側面有給電源出風用的開孔
背面,理論上最大可以容納三槽顯卡
背面,理論上最大可以容納三槽顯卡
随便裝進去,随便連個線
随便裝進去,随便連個線
不用顯卡和外挂sata硬盤,裝機真是十分舒适。模組線隻留下主闆24pin和cpu8pin就完事了,太開心了。
整機效果
整機效果
簡單整理一下走線,完工。輕松加愉快。
顯得有點空曠
顯得有點空曠
正面的防塵網是tb買來自己裁的,所以不是很公整。原配的找不到了。
四、性能測試最關鍵的來了。好飯不怕晚。這顆U屬實是給了我一個小驚喜。測試中除了一些慣例的benchmark項目,還挑選了一些主流遊戲(好像有些也算不上主流)的表現。
畢竟帖子本身偏實用向,決定先放出遊戲測試的結果。在測試中除了平均幀數,我還會放出每個遊戲的幀數分布圖,這樣能更加準确表現遊戲實際運行的表現。
先來個測試項目的彙總,看完基本上就心裡有數了。
測試項目彙總
測試項目彙總
除了奧裡運行在2560×1440下,其餘項目均運行在1920×1080分辨率。配置大多使用預設提供的檔位。
1.奧裡與螢火之願
可以看到,運行奧裡這個水準畫面的單機遊戲,幀數十分足夠,2K中特效(遊戲内的中間檔叫“平衡”)下可以獲得超過70幀的平均幀率。
奧裡與螢火之願 實際運行截圖
奧裡與螢火之願 實際運行截圖
幀數分布圖
幀數分布圖
幀數折線圖
幀數折線圖
通過分布圖可以看出,大多數場合下的幀數集中在55.4-81幀之間,在61.8-68.2區間最為集中。可以說在“平衡”檔位下,5700G的核顯是幾乎可以全程保持在60幀以上的。折線圖裡的藍線是GPU的溫度。全程55保持在度左右,十分涼快。後半段溫度下降其實是因為進入了一段很長的動畫,由于動畫是實時演算的,也能反映實際性能。期間兩段平穩期是自己操作在大場景裡上蹿下跳的遊戲流程,也基本上穩定在62幀左右,和測試結果的分布基本吻合。
2.CSGO
csgo使用默認的最高設置
csgo使用默認的最高設置
幀數分布圖
幀數分布圖
幀數折線圖
幀數折線圖
面對1080p的csgo,57G的核顯表現得毫無壓力。幀數的集中區為68-88幀。隻要稍微降低特效,即使面對2K分辨率應該也毫無壓力,推測可以穩定在80幀左右。
3.DOTA2
看完了CSGO自然少不了同為競技項目的DOTA2。為啥沒用LOL,第一我不會玩,第二LOL的畫面我判斷對于57G的核顯來說過于沒有挑戰。
幀數分布圖
幀數分布圖
幀數折線圖
幀數折線圖
1080P默認最高檔位的設置下,57G的顯卡可以讓DOTA2運行得十分完美。即使大規模團戰,幀數也完全不會跌到60以下。分布集中區為72-76幀。顯卡溫度甚至維持在50左右,看來優化的相當到位。
4.PUBG
衆所周知的吃雞。由于這遊戲優化的不怎麼樣,57G在這裡遇到了第一個不是特别理想的結果。中特效下僅僅得到了38.4的平均幀數。即便是低特效,再将渲染比例降低至85%,依然隻能得到47幀左右的平均幀數。
低特效85%渲染的設置下算是可玩了。我這一局全程當LYB苟排名,也算是打進了前10。不過是單排的,要是多人,屏幕裡煙霧彈多了說不定幀數會更加不好看。
5.隻狼
反正都跑了PUBG,不如更加折磨一下,來個3A級大作試一試。選擇了宮崎老賊的隻狼作為測試樣本。
結論是,指望核顯最高特效暢玩3A大作的可以洗洗睡了。不過26.6幀的幀率,放在主機平台上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低特效下平均44.4的幀數(還真應景)算是可以比較流暢的體驗遊戲了。
6.守望先鋒
折磨完了再來個easy點的。這裡選擇守望先鋒作為暴雪的代表。
真的優化的太棒。默認“高”檔位下,幀數分布集中在83-99幀之間。非常的流暢。目測在1080P下調到“極限”檔位應該也可以得到穩定60幀的遊戲體驗。但這遊戲我覺得沒什麼必要調極限,由于偏卡通渲染的風格,高和極限看上去差不太多。。
7.其他常規項目
5800X cpu-z得分
5800X cpu-z得分
5700G cpu-z得分
5700G cpu-z得分
多核心性能在誤差的級别。單核略微落後5800X。可以說基本是個沒有pcie4.0的5800X。
aida64待機溫度讀數
aida64待機溫度讀數
gpu-z待機溫度讀數
gpu-z待機溫度讀數
待機非常的涼快。這個溫度還是配合12cm單塔風冷得到的。我已經沒什麼不滿意的了。
烤雞穩定4G
烤雞穩定4G
烤雞10分鐘,cpu溫度最終穩定在55度。
pcmark10得分
pcmark10得分
pcmark10綜合得分6412。大概是什麼概念呢,我放一張11400 1070對比一下。
對比11400 1070
對比11400 1070
數碼内容編輯部分實在打不過獨顯,這個比法其實有點問題,僅供參考吧,畢竟不是評測機構,隻能手裡有什麼用什麼。11400 1070是我老婆主機的配置。
aida64内存測試
aida64内存測試
在3200内存下測得的結果。手頭要是有更高頻率的内存,說不定能讓顯卡部分得分再高一些。
CrystalDiskMark磁盤測試
CrystalDiskMark磁盤測試
于5700G沒有提供pcie4.0,P5P沒有發揮出全部實力。這點比較可惜,但這個讀寫速度,我真的一點都不覺得pcie3.0的硬盤不夠用。
娛樂大師
娛樂大師
最後娛樂大師娛樂一下。測試部分完工。
五、結論先說我認為這顆U适合的人群:
1.住校大學生。可以流暢應付大多數主流社交遊戲需求,順便玩一玩畫面不是那麼極限的單機。
2.CAD用戶。強大的CPU性能配合不錯的顯示性能,相當适合制圖。
3.遊戲需求不算極限,想買顯卡又等不到降價的輕度硬件玩家拿來過渡。
4.辦公室摸魚
然後是它的優點:
1.性能足夠。基本上可以認為是買個稍弱的58X送個性能不錯的核顯。
2.溫度控制十分棒。這個看測試就知道了。
3.(未驗證)普遍能超。對高頻内存支持更好。
最後是缺點:
1.沒PCIE4.0。這個算不算缺點其實見仁見智。實在沒覺得PCIE4.0的缺失給我帶來了任何不好的體驗。
2.定位有點尴尬。是個好産品,但似乎5600G的性價比更高一籌。。。被自家産品絆腳顯得有點下不來台。
總之,顯卡寒冬裡,它可以給足你等的資本。作為過冬的儲備糧,屬實香氣四溢。
本文經“什麼值得買”社區作者@幽幽子授權轉載,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