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22:26:23

撰文 |木子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當兩大行業熱點——臨期食品遇上盲盒,背後究竟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商業邏輯?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還有幾天就過期的盲盒臨期食品)1

一元一包大牌瓜子,兩元一瓶知名奶茶,三元一罐進口薯片,四元一排酸奶......打着“零食自由”的旗号,臨期食品已經瞄準了這屆年輕人。

近一段時間,網售臨期食品的話題成了各大網絡平台的熱議焦點之一,更是部分創業者眼中新消費浪潮下的“商機”。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陸續出現了大量專營臨期食品折扣倉、專營店,吸引着年輕用戶光顧。

有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就有多家主打臨期食品的零售品牌獲得融資,風頭一時無兩。

在這股熱潮中,部分電商平台上出現的新動向引發了網友的關注。有讀者朋友向懂懂筆記反映,有不少商家在網店銷售所謂臨期商品“盲盒”,而且名目繁多,當兩個熱點——臨期食品遇上盲盒,背後究竟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商業邏輯?

買臨期食品也要拼手氣?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零食行業總産值規模,超過3萬億元。如果按業内人士普遍認為的1%庫存沉澱計算,臨期食品行業市場規模也已到達了300億元。正可謂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

但是太多玩家已經開始盯上了這個市場,百舸争流中自然有人想到了新的競争手段。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懂懂筆記在幾家主流的電商平台上搜索“臨期”、“食品盲盒”等關鍵詞,找到了不少專門銷售臨期食品盲盒的商家。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還有幾天就過期的盲盒臨期食品)2

與以折扣價購買臨期食品的傳統方式不同,這些臨期食品盲盒都是一口價。其中價格最低的不到七元,最高的大約二十元左右。通常隻需花上九塊九,即可購買到所謂的臨期食品盲盒,而且品牌上都不是無名之輩。

根據商品詳情頁的介紹顯示,消費者通過一口價買到的臨期食品盲盒裡,通常會含有七、八款臨期食品。至于商品的品類,涵蓋了薯片、餅幹、堅果、方便面、咖啡等等,随機組合、随機發貨。

同時,還有商家将自己銷售的臨期食品盲盒定義為“娛樂性購物體驗”,也就是說商品一旦售出,不接受任何理由的退換貨。

嗯,有内味了。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看到這些描述都會想問一句:商品保質期到底如何?

顯然,在商品詳情頁裡,沒有十分明确的标識、承諾,基本上都是語焉不詳。為了一探究竟,懂懂筆記聯系到了其中幾位食品盲盒商家。

“保證您拿到手時,商品不會超出保質期,一般都會剩下一、兩個月的時間。”一位商家告訴懂懂筆記,由于盲盒的“娛樂性購物體驗”屬性,無論是食品還是保質期限,通通都會有一定的随機性。因此無法保證所有商品的保質期限都在同樣的範圍内,這些商家唯一能承諾給消費者的,便是商品到手不會過期。

當然,萬一消費者發現到貨的食品是過期的,可以申請退還一定的差價,“随機發貨的,看你的運氣,有的買家甚至拿到了(保質期)半年以上的進口零食呢。”

觀察這些賣家的評價,也證實了相關商家的說法。懂懂筆記看到有買家評價,自己購買到的臨期食品盲盒保質期有長有短,最長還剩兩、三個月時間,而期限最短的,隻差三、五天就過期。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還有幾天就過期的盲盒臨期食品)3

也就是說,在購買的盲盒到貨之後,買家要将其中的臨期食品根據所剩有效期的長短,分門别類,先突擊“消化”幾天内即将到期的商品,再慢慢“品嘗”期限較長的。與此同時,也有買家在評價當中表示,有些到貨的食品包裝上找不到保質期限的标簽。

那麼,這些臨期食品盲盒的銷量究竟如何?

從賣家的頁面數據來看,似乎十分可觀。在某電商平台上搜索排名靠前的商品,幾乎都有上萬的銷量,最高的一家接近十萬單。同時,不少食品盲盒的商品評價中,多數也有幾千則相關評論内容,。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相比起以明碼折扣價、明明白白購買去臨期食品,花這種便宜的“一口價”購買所謂“娛樂性購物體驗”的臨期食品盲盒,真的劃算嗎?

零食盲盒能以小博大?

“一開始買臨期(食品)盲盒,也是圖個樂子。”

家住深圳八卦嶺的雅麗,經常在一些主流電商平台上購買臨期食品。她告訴懂懂筆記,最近兩年自己幾乎沒有購買正價的零食,有時花幾十元購買的臨期零食,可以吃上兩個月,“感覺确實挺省錢的。”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還有幾天就過期的盲盒臨期食品)4

前不久她又發現,有一些商家在平台上兜售臨期零食盲盒,價格也比較便宜。因此,她便抱着試一試的心态花了九塊九下了一單。

在商品詳情商家承諾,盲盒當中每款商品的正常銷售價将不低于五元。當盲盒到貨之後,卻讓雅麗喜出望外:在一個六号紙箱裡,沉甸甸地裝了十款零食,比商家所承諾的數量還多出了三款。

“我記得有一盒奧利奧、一罐樂事薯片、好幾盒大品牌的糖果,就是保質期都蠻短的。”雅麗表示,相比以往購買的保質期剩下三個月、小半年的臨期食品,這次買到的盲盒食品保質期最長的一袋不到兩個月,其他都隻剩下一個月、一周甚至是四五天時間。

一開始,她在拆零食之前心裡也犯嘀咕,擔心保質期限所剩無幾,會有變質的現象。結果,除了部分臨期的餅幹出現輕微受潮、變軟之外,其它零食的風味幾乎無變化,“薯片還挺脆的,吃完了之後也沒有鬧肚子,隻要在保質期以内,感覺問題都不大。”

在她看來,臨期食品盲盒的性價比要比購買普通臨期食品高出了一大截。雅麗以自己購買到的盲盒臨期零食算了筆賬,整體下來每一袋零食不到一元。其中,商品正價最高的是奧利奧餅幹,将近十七元;其次是樂事薯片,一罐也要八元左右。

如果所有盲盒食品的正價加起來,大概要六十元左右。加之商品仍在标稱保質期之内,安全尚有一定保障,對于雅麗而言:這次的盲盒購物經曆可謂“以小博大”、有賺無賠。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犧牲了消費者對于所買零食的選擇權。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還有幾天就過期的盲盒臨期食品)5

“一切随緣,還好吧,沒有特别難入口的零食,運氣好的話還能抽到自己喜歡的。”雅麗告訴懂懂筆記,臨期食品盲盒滿足了自己日常對于休閑零嘴的需求,同時也節省了一定費用,完完全全是“四兩撥千斤”。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臨期食品盲盒的出現,給了一部分成年人用有限的零食預算實施“全都要”的權利。當消費者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到正價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商品,即便喪失挑選品類的主動權(且ji'jiang 過期),也會無腦認可。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一句老話:買的沒有賣的精。事實上,消費者真的賺大便宜了?

盲盒“臨食”蘊含較大風險

“(消費者)買零食盲盒看似賺了便宜,其實臨期食品(商家)賺得更多。”

聊及臨期食品盲盒的話題,在浙江金華一家食品電商企業工作的李源(化名)顯得很無奈。他告訴懂懂筆記,盡管自己的東家号稱是一家食品企業,但實際上并無自有品牌,在電商平台上所銷售的商品全都是其它品牌的臨期食品。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還有幾天就過期的盲盒臨期食品)6

兩年多下來,他在工作中也深谙臨期食品、庫存食品的清貨途徑與門道了。

李源透露,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臨期食品,無論線上還是線下的折扣倉,都是以極低的價格從食品廠家或者商超收購的,“通常說,保質期隻剩下不足一半的食品,便是臨期食品範疇了。”

也就是說,保質期兩年的午餐肉罐頭,隻剩不到一年的限期,或保質期六個月的泡面,隻能下兩個多月,就會從大型商場、超市下架,一部分轉到第三方電商企業、線下折扣商店,以臨期的名義進行銷售。

由于食品廠家、商超對于臨期的食品均傾向于“統貨”方式,一次性出售給第三方,價格往往都是論噸計算。以常見的餅幹為例,臨期“統貨”價格約為2200元/噸,折合每斤1.1元。

“有的時候,不管什麼品牌的餅幹、無論剩餘保質期長短,我們都會混在一起批發回倉庫。”李源表示,部分臨期食品在出售之前,工人往往會進行一輪初篩,找出所剩期限稍長的,如半年,四、五個月的食品單獨銷售,價格也稍微高一些,大概是正價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間,“淘寶、拼多多上可以挑選、買到的臨期食品,大部分是這一類的。”

以往,挑選品相尚可、剩餘保質期稍長的臨期零食,隻要公司能夠順利地以低價出售,利潤大概會在30% ~ 60%間。至于剩下的品相差、銷路差、保質期更短的商品,公司往往會銷毀掉,“可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家都将原本應該銷毀的臨期食品塞進了盲盒。”

在臨期食品盲盒的評價當中,有不少消費者透露到貨商品保質期僅剩下有五、六天。對此,李源基本上笃定類似的商品是保質期所剩無幾、銷路較差的待銷毀商品,如果明明白白放到網店、線下折扣倉,鐵定是無法銷售的,“說白了就差送去銷毀了,已經沒有成本,賣了就是淨賺”。

食品可以以盲盒出售嗎(還有幾天就過期的盲盒臨期食品)7

或許,這些問題都因為盲盒的概念迎刃而解。畢竟,用戶購買盲盒視若認可條款,隻要食品尚在保質期内,便沒有任何退換貨的理由,即便不合自己的口味,也隻能自認倒黴,全靠手氣、全憑運氣。

“至于成本,盲盒臨期銷售後隻有快遞費用。所謂成本在早期的銷售中已經都賺到手裡了,那些隻剩下一周、幾天的零食,行業慣例是應該銷毀的。做成盲盒後,利潤空間至少會有50%吧。”至于盲盒到貨時,如何保障食品仍在保質期内,李源透露,不少商家的做法并不高明,“一般都是挑保質期剩下十天以上的食品塞進盲盒,即便疏忽、快遞時間長導緻了過期,好好跟買家協商,給點差價也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而臨期食品盲盒銷售頁面總是好評如潮,背後的邏輯更簡單了。畢竟,購買臨期食品的一般都是“價格敏感型”用戶,隻要商家發貨時,相關商品的數量比承諾時多幾樣(袋),買家通常都會給好評。

由此可見,在“萬物皆可盲盒”的商業時代,這種以小博大的手段确實成為了商家、企業清庫存的利器。

【結束語】

從數碼消費品、服飾鞋包再到如今的臨期食品,隻要打包成“未知”的盲盒,就能賣給消費者,甚至有些品類還會賣得很火。唯一不同的是,食品有相對嚴格的保質期限,臨近保質期限的食品,安全衛生的風險也在提升,加之電商企業倉儲條件參差不齊,很可能會給類似的臨期食品造成二次污染,這些都是食品類盲盒最大的隐患。

正因如此,面對低價臨期食品盲盒,消費者真的要且買且當心。避免因貪圖一時的便宜吃壞肚子,找不到賠償對象,最終得不償失。

冷眼旁觀 麻辣點評 深入分析

真誠推薦你關注

懂懂筆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