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是1953年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由美國王牌導演威廉·惠勒執導, 知名演員格利高裡·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影片一經上映即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
1954年,影片入圍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最終斬獲囊括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奧斯卡三項大獎。此外,影片還包攬了電影界影響較大的各項大獎。經典的藝術作品總是經久不衰,散發永恒的光芒,電影《羅馬假日》正是如此。作為一部上映至今67年的老電影,影片在豆瓣上仍保持9.0的高分,并入選豆瓣電影Top250清單,被認為優于98%的愛情片,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電影《羅馬假日》講述了一個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歐洲古國公主安妮到訪羅馬,不喜繁文缛節的她使計逃出皇室藩籬并流落街頭,最終被窮困潦倒的記者喬救助。記者喬故意隐瞞身份與公主同遊羅馬,企圖炮制一份獨家新聞。但在兩人相處過程中,朦胧的情愫悄然發生在兩人身上,最終公主安妮毅然承擔起家國重任,回歸公主身份,記者喬為了保護公主的形象,放棄名利雙收的機會,将遊玩的照片贈與公主留戀。
很多人評價這部電影都立足于安妮公主和記者喬愛而不得的美好愛情之上。誠然,這場充滿浪漫色彩卻又遺憾落幕的愛情絕唱,足以打動任何一個對愛情懷抱理想和憧憬的人。但是在愛情主旋律之外,我還看到一個反對束縛追求自由的女性自我成長的曆程。
電影《羅馬假日》将一場不可思議的浪漫邂逅放置在充滿和諧情調的羅馬風光中,在探索自由愛情的同時诠釋責任的意義,成就一個時代的印記。本文我将從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出發,從安妮女性意識的覺醒、安妮對于愛情和責任的取舍、安妮經曆帶給觀衆的現實思考、電影獨特拍攝手法及美學意蘊四個方面來挖掘這部曆經67年時光仍曆久彌新的經典電影的魅力所在。
01、在車水馬龍的羅馬街道放肆真性情,逃出皇室藩籬的安妮身上閃耀着女性意識覺醒的光芒
充滿青春活力氣息的安妮公主,勇敢擺脫皇室管控出逃民間,在街頭喧嘩的陽光下貪婪地享受着平民的生活。很多人會把安妮公主的出逃行為解讀為恣意妄為或追尋自由,但在我看來,這是安妮公主女性意識覺醒的表現。影片對此設置了循序漸進的劇情發展,我們可以從很多細節中看出:
1、裙擺下掙脫的高跟鞋,象征安妮女性意識覺醒的萌芽
安妮貴為公主,但卻深陷繁忙的國務,絲毫半點自由。她小小年紀就要馬不停蹄地奔赴于不同國家之間,為維護國家和諧關系而努力。影片伊始2分鐘内導演以用18個快速硬切鏡頭,将安妮公主出訪行程以新聞報道的節奏表現出來,短短數日時光安妮公主已出使多個國家:
經曆數日出使生涯,盡管公主行為舉止始終優雅,但實則内心早已厭倦疲乏不堪。透過導演的鏡頭,我們可以看見公主始終維持端莊的微笑和得體的舉止,無論是揮手示意還是正身端坐,永遠都維持着一副公主做派,宛如沒有個人意識的傀儡。此刻公主的所作所為完完全全按照皇室标準操作,成就世人眼中端莊大方的公主模樣。
接着鏡頭一轉,原來公主借着裙擺的掩飾,偷偷脫掉掙脫高跟鞋讓自己雙腳放松。表面優雅的公主和裙擺下撓癢的腳丫形成強烈反差。盡管她表面依然維持着優雅做派,但是公主形象在這一刻變得有血有肉。
在我看來,掙脫高跟鞋的公主再也不像一個任人擺布的精美布娃娃,而成為一個有意識有想法的活生生的人。盡管她表面依然端莊,但實則内心已經悄然發生變化,這是女性意識初次覺醒的萌芽,讓公主敢于做出不符公主身份的舉動。
2、窗外喧嘩的聚會,推動安妮女性意識覺醒
宴會結束,公主安妮在房間向往地看着窗外樓下熱鬧喧嘩的舞會,她的内心萌生出深深的憧憬之情。随後,伯爵夫人和将軍等人為公主安排次日行程,事無巨細的交代讓公主情緒忍不住崩潰。她大哭着表示抗議,拒絕繁文缛節,拒絕厚重禮服,拒絕一切條條框框。可是她的想法并沒有換來尊重,隻等來一針鎮定劑。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窗外熱鬧的聚會是安妮女性意識覺醒的重要推動力。盡管安妮身為公主,但她不過是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嚴格的皇室家庭教育扼制了她的天性,但是此刻窗外的歡聲笑語卻喚醒了安妮内心深處對自由的向往和渴望。在這種意識推動下,安妮不再滿足于背地裡做逾矩行為,而是敢于大膽拒絕。
3、逃出皇室藩籬,努力擺脫傀儡身份,實現淺層次的自我覺醒
皇室侍從中沒有人遵循公主的意願和想法,他們不需要一個有覺醒意識的公主,隻需要一個服從聽話的傀儡。于是他們給哭鬧的公主打下鎮定劑,制止了公主的反抗。公主自知拒絕無效,假裝睡覺騙過侍從,再翻過陽台偷偷溜走,逃離大使館。至此,公主第一次違背皇室意願,勇敢地替自己做決定。
從公主這一晚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可以看見,盡管公主表面風光,但實則完全沒有任何個人權利和表達自我意志的自由,更别說女性話語權。不堪其擾的公主決定擺脫傀儡身份,于是開始反抗,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
出逃以後,公主做了許多從前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嘗試的新事物:
這是安妮公主生涯有史以來第一次替自己做決定。從背地裡偷偷逾矩到大膽反抗,再到出逃皇室、按照個人意願生活,我們可以看見,擺脫皇室約束的安妮,其實已經完成了女性意識的初步覺醒。
總的來說,安妮大膽抛棄沉重的束縛,開始關注自由和自我身份,并努力擺脫傀儡的身份。這對她而言是莫大的進步,但這種反抗隻局限于對繁重行程和生活本能的抵觸,她的思想還處于單純的享受遊樂層次,并不足夠深刻。所以這次覺醒可以理解為淺層次的女性意識覺醒。
02、徘徊于責任與愛情之間兩難的抉擇,為家國大義放棄愛情,女性意識徹底覺醒和蛻變
安妮逃出大使館偶遇記者喬,記者喬為了炮制獨家新聞隐瞞身份接近公主,并帶她享受羅馬風光一日遊。兩人流連于羅馬的街邊咖啡店,騎摩托車在馬路上橫沖直撞,在警察局随機應變,在舞池與皇室派出的保镖打鬥,落水逃亡後深情一吻......感情早已在點點滴滴的相處中彙聚成流,公主在羅馬獲得了無比的快樂并體驗到愛情的甜蜜。
然而,随着夜幕降臨,公主聽到廣播中自己的消息,她整個國家和民族因她的抱恙而處于恐慌狀态。在親臨民間無憂無慮的生活以後,公主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她決定不再逃避,而是勇敢地肩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毅然回到大使館。在國家民族面前,公主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和愛情。
公主再度回歸充滿約束的皇室生活,這代表着她放棄自我成長和屈于命運嗎?不,恰恰相反。在我看來,這代表着公主身上女性意識的徹底覺醒和蛻變。從她毅然踏上大使館的那一刻開始,公主不再是盲目受制于他人的傀儡,而是有自我意識和民族大義的個體。
安妮公主前後的轉變,并不在于行為的改變,而在于思想和覺悟的提升。從幼稚走向成熟,她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不再受控于人。
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言,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隻在于生存。
如果說前期公主僅僅是生存狀态,那麼出逃又回歸的公主則已經完成了覺醒轉變,擁有了思考能力和自我決定的意識。比如,在記者接待會,公主沒有再按照規定說套話,反而坦然說出最喜歡的城市是羅馬;又比如,她為了和記者喬告别,擅自決定與前排媒體記者問候握手。
此刻公主内心女性主體意識早已完全覺醒,這種徹底的女性意識讓她不再盲目接受束縛,而是敢于按照自己意願做決定。但是這種決定并不是淺層次的任意妄為,而是在明白自己責任和現實的情況下,主動作出最合适的抉擇。這種女性意識轉化為更為實際的行動和力量,用充滿力量的反抗打破了皇室為其編織的牢籠,讓觀衆在其身上看到女性意識對女性自我發展的作用和價值。
03、一場公主出逃之旅,在愛情自由的主題之外,我們還看見對人性的思考和未來的憧憬
在這場充滿歡聲笑語且略帶遺憾的羅馬假日中,除了對自由愛情的靈魂主題以及女性意識的隐喻之外,導演還力圖傳達對人性美好的呼喚和渴望,還表達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1、上層貴族和下層人民的交流碰撞,表現出對人性善良的渴望
影片其實描繪了兩種不同階層的人物的生活狀态,他們分别是:
導演借向往平民生活的公主安妮鍊接了這兩個階層的人物,透過安妮公主,我們可以看見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态和人性的複雜。
當公主安妮情緒崩潰時,她身邊最親近的伯爵夫人和将軍并沒有替她考慮,反而擔心次日行程無法順利舉行,于是索性給她打了安眠針,确保她次日能以飽滿狀态出席社交場合。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與安妮公主沒有任何關系的平民,卻打從心底替公主着想:
由此可以看出,上層貴族雖然尊貴優雅,但卻内心冷漠、功利心強,他們更在乎的是自身權益和完成自己任務;而下層人民雖然平凡卑微,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流淌着熱情的血液。通過這兩種階層的鮮明對比,導演借此傳達出對人性良知的呼喚以及對人性善良的渴望,希望人與人之間可以充滿關愛和善意,而不是謀劃和算計。
2、遺憾落幕的結局飽含悲劇意蘊,讓人意猶未盡
影片結尾沒有明确交代公主安妮和記者喬的愛情結局,隻是以兩人在記者會的告别落幕。兩人眼中含淚,憂傷的雙眸深情地注視着對方,相見卻将是遙遙無期。一段并不完美的結局,成就了一段愛情絕唱。
無數人感動于兩者深情的眼光之中,在這飽含淚光的雙眸裡,承載着一份深沉的愛意。主人公之間的凄美愛情極具感染力,使觀影者潸然淚下。但是當這份種悲痛上升到精神層面的另一個高度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那是對真愛和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更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正如臉上充滿堅定和希望的公主安妮所言,
“我對此充滿信心,一如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盡管分離已成定局,但曾經美好的回憶和歡聲笑語永不消散,如同一陣溫暖的春風輕拂人們柔軟的内心,讓人們重新燃起對愛情、自由、善意以及未來的希望和憧憬。主人公溫柔的微笑和真摯的情意所傳達出的正能量,就像一道道溫暖的陽光照進人們的心中,讓觀影者重拾生活的希望。
04、電影獨特的拍攝手法,結合如夢如幻的故事劇情,讓這部電影充滿豐富感人的美學意蘊
影片之所以能把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講述地如此打動人心,導演獨特的拍攝手法不可小觑。這部電影出自美國著名導演威廉·惠勒之手,他曾經捧出了十五位奧斯卡金像獎明星,公主安妮的扮演者奧黛麗·赫本也憑借此片一躍成為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在關注電影劇情和思想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跳出劇情外看到影片本身美學意蘊,了解促使這部電影在時光長河熠熠生輝的獨特拍攝手法。
電影的故事背景架構于上個世界羅馬城内,導演威廉·惠勒堅持所有鏡頭必須在羅馬實地拍攝,罔顧這種做法會把電影預算增加一倍。此外,他不願羅馬城華麗的古迹和缤紛的色彩喧賓奪主,所以将其拍成黑白電影。
最終拍攝出來的效果非常完美,成就一部黑白經典之作。電影雖然是黑白的,但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卻讓人的内心充滿美妙的色彩。影片巧妙地将羅馬古城的風情和諧地融入劇情中,讓人心往神馳。
羅馬古城獨具韻味的露天咖啡館、古羅馬競技場、真理之嘴雕像、許願石壁等名勝古迹,和諧優雅,宛如一幅幅經典美畫。還有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悠揚的船上舞會、人來人往的街道、 熙熙攘攘的市場,充滿人煙氣息的羅馬古城給人以柔和、協調之感。
導演巧妙将羅馬城市的優美風光及和諧情調融入電影劇情,使影片充滿人文氣息。羅馬古城獨具匠心的景緻處處浸潤着優美,使影片充滿了一種溫馨的親密和諧氛圍。這種充滿異域情調和厚重文化的環境,可以讓觀衆更好地沉浸在電影中感受主人公純潔的愛情以及兩人心境的轉變,從而親近劇情,感受到電影更深層次的精神力量。
寫在最後:電影《羅馬假日》不僅是一部簡單的愛情電影,更是一部可以帶給人們深思和力量的電影。影片之所以曆久彌新,絕不止于唯美浪漫的表面劇情,劇情背後導演傳達的思想和絕妙的美學意蘊同樣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地方。
這部集歡笑和遺憾于一體的電影,除了教會我們勇敢追尋自由,它更讓我們看見女性意識覺醒的力量、對人性美好的呼喚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愛情、自由、希望都是我們可以向往和探索的美好事物。影片雖然以遺憾收場,但它傳達的精神力量永不褪色。歡迎關注@岚藍影視
備注:本文配圖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文/@初見魚子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