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意義

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意義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8 22:15:59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意義(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知識)1

孔子在中國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禮”和“仁”。其中“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禮”是“仁”的形式,“仁”是“禮”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禮”才真正充實。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内省、勇于改過等方法。

“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時還必須“學以緻用”,将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态度,要謙虛好學、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并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

他又是在教學實踐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過談話和個别觀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學生的個性特征,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熱愛教育事業,畢生從事教育活動。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範行為感化學生。他愛護學生,學生也很尊敬他,師生關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國古代教師的光輝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動不但培養了衆多學生,而且他在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意義(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知識)2

孔子經典言論分析

1.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解析: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隻要是主動給我十條幹肉作為見面禮物的,我從沒有不給予教誨的。體現了孔子的有教無類的代表思想。

2. 學而不已,阖棺乃止。

解析: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一個人應該是到了蓋棺材的時候才能停止學習。這句話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

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解析:此話出自《論語·述而》,講述的是孔子的啟發教育之道。“不憤不啟”,強調教育要掌握時機;“不悱不發”,強調教育要因勢利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則強調教育要循序漸進。啟發式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與當今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脈相承,可以更好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

例題解析

1.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中這句話體現的教育思想是( )

A. 啟發誘導

B. 因材施教

C. 有教無類

D. 誨人不倦

2. 子路對教育的作用不以為然,說:“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樣長得直;砍來當箭,照樣能穿透犀牛皮。”孔子對他說:“若是将砍來的竹子刮光,裝上箭頭,磨得很利,豈不射得更深嗎?”子路接受了孔子的教誨,成了孔門的學生。孔子的做法體現了哪一德育原則?( )

A. 教育影響的一緻性、連貫性原則

B.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C. 長善救失原則

D. 疏導原則

3. 王老師在教學中總是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在音樂課上,王老師鼓勵同學們給經典音樂重新填詞,評選"最美歌詞"和"最具創意獎",同學們對音樂課的興趣大增。下列選項中是孔子所說,且與王老師做法相符的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B."學而不已,阖棺乃止"

C."古人于為學,終生與之俱"

D."朝聞道,夕死可矣"

4. 下列主張屬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 有教無類

B. 道法自然

C. 絕聖棄智

D. 以吏為師

參考答案

1. C

解析: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隻要是主動給我十條幹肉作為見面禮物的,我從沒有不給予教誨的。體現了孔子的有教無類的代表思想。

2. D

解析:孔子針對子路對教育作用的不以為然,提出經過加工後的竹子能夠射的更遠,意為經過教育的人能取得更好的成就,由此改變子路的觀點。這符合疏導原則的内涵。

3. B

解析:本題考查教師職業道德。題幹中王老師的做法體現了終身學習,B項出自于《韓詩外傳》,《韓詩外傳》中有這樣一手記載:孔子燕居,子貢攝齊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罷,振于學問,不能複進,請一休焉”。……孔子日:“學而不已,阖棺乃止”。“ 學而不已,阖棺乃止”這句話的意識是說:學習是不能停止的,一個人應該是到了棺材的時候才能停止自己的學習。與題幹意思相符,因此,本題選B。A項出自于《莊子·養生主》,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沒有窮盡的。與題幹不符,故排除。C項是梁啟超的觀點,這句話的意思是:治學是一件終身大事,修身更是一件終身大事。與題幹不符,故排除。D項出自于《論語·裡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句話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與題幹不符,故排除。

4. A

解析:有教無類是儒家孔子提出的針對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故選擇A。B選項,崇尚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C選項,絕聖棄智出自《道德經》,意思是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這是古代老、莊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屬于道家思想。D選項,以吏為師是李斯提出來,屬于法家思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