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曆史上,關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不過,一般來說,以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隐》—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阖闾和越王勾踐。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齊桓公都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就齊國來說,在齊桓公之後就基本上無緣霸業了。特别是在春秋時期,主要就是晉國和楚國之間的争霸,而齊國雖然還是大國,但是卻不能稱之為霸主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齊國在齊桓公之後就無緣霸業了,齊國比晉楚兩國差在哪?
一
首先,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的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齊桓公任管仲為相,通過變革讓齊國逐漸強盛。公元前679年,諸侯與齊桓公在鄄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不過,齊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病死。在齊桓公去世後,齊國陷入到内亂中。因為諸公子争奪齊國君主的鬥争,齊國因此國力衰落,隻能跟随晉國與楚國争霸。特别是在公元前589年,齊軍在鞍之戰中被晉軍打敗,更加重了齊國的衰落。
二
由此,齊國在齊桓公之後無緣霸業,跟自身的内亂也存在一定的關系。到了春秋末期,晉國和楚國因為長期争霸的消耗,彼此的實力都有所下滑,比如楚國就被吳國攻破了都城。而這個時候,無疑是齊國恢複霸主地位的一個良機。但是,彼時的齊國被田氏專權,同樣陷入到内部的争鬥中。當然,内亂是齊國丢失霸主地位的一個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齊國之所以在齊桓公之後就無緣霸主地位了,跟自身的地理位置,或者說是地緣存在直接的關系。
三
在地理位置上,齊國的疆域主要位于今山東省一帶。對于齊國來說,可謂三面環海,這雖然幫助齊國獲得了山海魚鹽之利,也即成為春秋戰國中最富有的諸侯國。但是,在疆域擴張上,齊國顯然不如晉國、楚國,甚至秦國。對于晉國來說,可以向北部擴張自己的疆域;對于秦國來說,可以吞并西戎,擴大自己的戰略後方。到了戰國時期,秦國還能向南吞并巴國和蜀國,獲得了重要的糧倉。至于楚國,向北、向南、向西、向東幾乎都能擴張。特别是到了戰國中期,楚國就吞并了東邊的越國,提升了自己的實力。
四
最後,與此相對應的是,三面環海的齊國,想要擴大自己的疆土領土,隻能朝魯國、宋國、衛國這樣的諸侯國下手。但是,在春秋時期,這三個諸侯國都不是比較弱小的諸侯國,還是姬姓諸侯國或者爵位較高的諸侯國,比如宋國就是公爵地位的諸侯國,而姬姓的魯國還在長勺之戰中擊退了齊桓公的大軍。所以,非常明顯的是,齊國缺乏擴張疆域領土的地緣優勢,這是其和晉國、楚國乃至于秦國之間的重要差距。因為這一問題,到了戰國中期,齊國實力逐漸增強了,終于忍不住要吞并宋國了,但是,吞并宋國之後的齊國立即遭到了燕國、韓國、魏國、趙國等諸侯國的聯合進攻。自此之後,齊國雖然成功複國,但是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和秦國等諸侯國争霸了。
文/情懷曆史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