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作文素材大彙總

作文素材大彙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0 12:26:02

作文素材大彙總? 格言選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作文素材大彙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文素材大彙總(經典作文素材分類彙編)1

作文素材大彙總

格言選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笃信好學,守死善道。

——《論語·泰伯》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衛靈公》

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

博學而詳說之,将以反說約也。

——《孟子·離婁下》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學至乎沒而後止。

——《荀子·勸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禮記·中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論語·裡仁》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呂氏春秋·用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行成于思,毀于随。

——韓愈《進學解》

聖人無常師。

——韓愈《師說》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唐甄《潛書·講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八首》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滿江紅·寫懷》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勸學》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墨子·修身》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磨杵成針

李白小時候十分淘氣,不愛好學習。他總認為那些經史子集枯燥乏味,每次讀書的時候都會偷懶,隻要大人稍微看管不嚴,他便扔下書本,跑到外面玩耍。

有一次,李白又不好好讀書,偷偷溜出去玩耍。他在路上閑逛的時候,看見一個老奶奶坐在闆凳上,手裡握着一根粗壯的鐵杵,全神貫注地在磨刀石上反反複複地磨着。李白來到她的跟前,她一點也沒有發現。

李白很想了解老奶奶究竟在幹什麼,驚訝地問:“老奶奶,您為什麼要磨這麼粗壯的鐵棍啊?您想用它來做什麼呢?”“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老奶奶一邊回答一邊繼續磨着手裡的鐵杵。

李白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根那麼粗壯的鐵棒怎麼可能磨成繡花針呢?他終于忍不住問:“這麼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針?要磨多久才可以啊?”

老奶奶歇了歇,說:“鐵棒的确很粗,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但隻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啊!”

李白是一個天資異常聰穎的孩子,老奶奶的一番話很快就使他悟出了許多道理,他想:老奶奶說的沒錯,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持之以恒,隻要堅持下去,沒有做不成的事情。讀書學習的道理也是這樣,雖然經史子集非常乏味,但隻要每天都堅持不懈,就會體會到其中的奧妙與樂趣。

因此,李白對自己過去不端正的學習态度感到十分内疚,轉身就往家裡跑去。他回到書房,畢恭畢敬地坐着,捧起一本書全神貫注地讀了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白長大後成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詩人,人們尊敬地叫他“詩仙”。

一字之師

在我國唐朝時期,有一個叫李相的人。他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而導緻辍學,長大後一直為此感到遺憾。這也使得他在讀書時經常鬧一些笑話。例如,讀《春秋》時,他總把叔孫婼的“婼”字讀成“若”。李相家裡有一個書童。每當李相把“婼”讀成“若”字時,書童就會皺起眉頭。

李相對書童皺眉的樣子感到很納悶。有一次,他終于忍不住問書童是否讀過《春秋》。書童點了點頭。李相便坦誠地問他,為什麼自己一讀到叔孫婼時,他就會皺眉頭。書童吓得雙膝一軟,跪着解釋說自己以前在私塾學習《左傳》時,先生教的讀法與将軍的讀法略有出入。如今聽将軍把“婼”字讀成“若”,方明白以前先生的讀法是不正确的,因此感到羞憤。

聽完書童的解釋,李相心中疑窦橫生。李相毫不隐瞞地說,自己從小因家境貧寒而沒有進過學堂,也沒有誰教過自己,完全是按照《經典釋文》上的注音自學的。話音剛落,李相伸手從書架上取下《經典釋文》,書童接過來翻開一看,才發現李相竟然把“婼”字的注音看錯了。于是,書童就委婉地糾正了李相的錯誤。

李相虛心接受了書童的指點,并且在書房的北邊放了一把椅子,畢恭畢敬地請書童坐上去,接受禮拜。書童說什麼也不敢坐,武将出身的李相這時真有些急了,他嚴肅而又認真地請書童坐上去。

李相要拜書童為師,而且完全是出于一片真心。書童也不便推卻,隻好面露難色地坐了上去,接受了李相的拜師禮。

書童為李相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的精神所深深地打動了,并在後來的日子裡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以前所學的知識傾囊相授,李相的學問也就逐日提高了。

錯識古董

古時候,魏國有一個人自诩為精通古董的文物學家,愛好收藏古董,也樂于鑒别古董的真僞,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

有一回,魏人無意間獲得了一個像酒杯一樣的青銅器,他覺得這件寶貝十分珍貴,于是請了一大群親戚朋友吃飯,他在席間告訴他們,他前幾天得到了一個寶貝,是商朝的青銅器。衆位賓客便要求欣賞他的寶貝。他取出那件青銅器,斟滿了酒,逐個給大夥敬酒。

就在這時,出現了意料之外的騷動。其中的一位賓客對他說:“這哪裡是什麼寶貝,分明就是一個銅護裆,是用來保護生殖器的。”話未落音,大家早已哄堂大笑了。魏人感到十分尴尬,趕緊把青銅器扔掉了。

後來,魏人又得到了一件形狀如馬的器皿,模樣異常的美觀,馬的頸毛和尾巴都清晰可數,隻不過馬背上有一個洞。他知道古代有一種馬狀的酒樽,估計自己所得到的就是酒樽吧!于是把它裝進匣子中妥善珍藏起來,每次款待貴賓時,就用它來盛酒。

有一天,一個朋友到魏人家做客,他又用這件器皿給客人倒酒,客人一看到這個馬狀的器皿,臉上顯露出怪異且不可思議的神情,驚呼:“這不是尿壺嗎?也就是那些貴婦人夜間所用的‘獸子’啊!你怎麼能用尿壺盛酒呢?”

魏人頓時感到羞愧難當,從此再也不敢驕傲了,再也不敢自以為是一個精通古董的文物學家了。他開始發奮讀書,并勤快地向行家請教,終于掌握了豐富的文物知識,最後成為一個博學的文物學家。

蘇秦苦讀

在我國的戰國時期,有一個窮苦的洛陽人叫做蘇秦。他人窮志不短,從小就追随鬼谷子學習遊說之術,和龐涓、孫膑等人為同門師兄弟。

學業有成之後,蘇秦和同窗好友張儀拜别老師下山。張儀在魏國擔任了要職,而蘇秦在各國之間晃蕩多年後,還是一事無成,灰溜溜地回到了家裡。

蘇秦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等人都認為像他這樣的人就是不學無術,正經的事情不做,一天到晚隻會搬弄是非。面對親人的誤解,蘇秦心裡難過得很,蘇秦深感慚愧,知道自己十分對不起家人的厚望,但他的理想卻絲毫沒有放棄,他整天閉門不出,夜以繼日地苦讀詩書。

蘇秦經常對自己說:“我既然選擇了讀書求仕的道路,倘若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識謀取較高的官職,讀再多的書又有何益呢!”每當念及此處,蘇秦便越發忘我地苦讀起來。

為了不浪費時間,蘇秦想出了一個殘酷的方法。每次讀書時,他都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梁上,一旦自己偷懶打盹,頭發就會把他揪醒。夜深人靜之際,倘若犯困了,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如此便能保持足夠的清醒。成語“頭懸梁、錐刺股”就是這樣得來的。

後來,蘇秦終于學到了經天緯地的才能,可是他再也沒有出遊的路費了,幸虧他的母親對他十分慈愛,不惜變賣家産為他湊足了路費。有了路費,他便毅然地上路了,開始新的遊說生涯,最終成為名滿天下的政治家。

有疑必問

沈括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一生取得的成就與他從小有疑必問的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沈括從小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有一次外出遊玩時,山裡的桃花吸引住沈括和他的遊伴們,大家有的人對着花朵即興賦詩,有的湊上去陶醉地深呼吸。但是,隻有沈括站在桃樹前矗立不動。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山下的桃花早就凋落了,山裡的桃花為什麼還開得如此妖豔?

沈括向遊伴們讨教這個問題,可大家誰也回答不上他的問題。遊玩回來後,沈括馬上向父母請教。父親要求他到書本中查找答案。于是,沈括鑽進書房專心緻志地讀起書來。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之後,沈括不斷地總結和分析,不斷地思考和琢磨,後來總算弄明白了。原來,地勢的高低、氣溫的冷暖都對開花的時間有着不可忽視的制約力量,植物在山勢高、氣溫低的環境中,花期比在其他地方的要稍晚一些。

沈括為了觀測北極星的準确位置,曾經通宵達旦地開展戶外工作,一會兒通過觀測儀觀察北極星,一會兒又忙着做記錄,精心繪制圖形,準确标明星體的方位。就這樣一連好幾個月都沒有好好休息過,在繪制了上千幅夜空圖之後,沈括終于準确測出了北極星其實并不在北極,而是位于偏離北極的地方。他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這些知識的科學家。

由于遇到事情總要問個為什麼,這種精神使沈括成為許多學科領域的專家,成為一個真正學識淵博的人。他的不朽著作《夢溪筆談》不僅是我國曆史上的名著,還是世界科技史上極其珍稀的文化遺産。

樂天改稿

白居易,字樂天,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一生的詩名來自于勤奮好學及嚴謹創作的精神。他寫詩有一個嗜好,寫成之後喜歡拿給很多人批閱,并針對别人的評價來反複修改自己的詩作。

有一次,白居易認識了一個叫顧況的詩人,此人在吏部擔任要職。為了提高寫詩水平,白居易專程攜帶自己創作的幾首詩到長安城拜訪顧況。顧況見他隻是一個無名小輩,且名字中帶着“居易”二字,便打趣地說長安這地方糧食很貴,要想“居”下去,是很不“易”的。意思是說,沒本事的人在長安根本就沒有立足之地。白居易虛心聽取了顧況的“教誨”,畢恭畢敬地請顧況為他的詩作做一下指點。他當場就朗讀了一首新作: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顧況對白居易的詩歌大加贊賞,并對眼前的年輕人刮目相看。白居易的詩得到顧況的稱贊是由于他多年不懈的努力。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對寫詩有了非凡的志趣。他白天博覽群書,夜間則挑燈作詩,達到了忘乎一切的境界。由于背誦、吟讀得太多、太勤,時常導緻口舌長瘡。由于長期伏案讀書、寫作,臂肘也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後來,白居易的名聲越來越大,詩也越寫越好,但他還是保留着反複修改詩稿的習慣。他除了自己修改之外,還讓讀者評析,并積極吸取讀者的修改意見。為了使自己的詩通俗易懂,他還喜歡把詩讀給不識字的老妪聽。老妪聽懂了,他就罷休。倘若老妪聽不懂,他就進行大肆的修改,直到讓所有人都能理解為止。

就這樣,白居易将衆人的智慧全都凝聚在了詩中,所以他的詩作才能通俗易懂、流傳至今,成了詩歌史上的傑作。他的謙虛好學也和他的詩一起流芳百世,成為衆人學習的楷模。

心無旁骛

我國古時候,有一個名叫朱買臣的讀書人,由于勤學上進,成為千年以來的典範和楷模。

朱買臣不懂得做生意,也從沒有想過發财緻富,他唯一的興趣是讀書,家裡隻靠妻子賣藥材艱難度日。

朱買臣忘我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哪怕上山打柴,也要一邊走路一邊背書。妻子很厭煩朱買臣附庸風雅、自命清高的作風。家裡都窮得快揭不開鍋了,可丈夫卻還在一門心思讀那些毫不實惠的書。所以,妻子每天都提醒朱買臣,勸他轉變思想,把精力用來養家糊口。但是,朱買臣仍然沉湎于現有的讀書生活,且活得不亦樂乎,非但沒有稍有改變,反而變得更加求知若渴了。

妻子實在無法容忍他了,道不同不相為謀,遂狠心與丈夫分開過日子,夫妻勞燕分飛。朱買臣沒有強行挽留,他告訴妻子說:“我到五十歲的時候,一定會大富大貴的。我現在都已經四十多歲,很快就要過上好日子了。你我夫妻一場,你跟着我受了很多苦頭,我不會忘記你的。等我富貴之後,必将報答你多年來對我的夫妻恩德。”

妻子早就對丈夫死心了,不想聽他這些華而不實的空話,便收拾行李離他而去。夫妻分開後,朱買臣仍舊故我,窮困的日子沒有任何好轉。

有一天,前妻與她的新夫遇見了落魄潦倒的朱買臣,出于同情心,前妻請他吃了一頓飯。朱買臣倒也毫不客氣,給吃就吃,給喝就喝。前妻看到這種頹敗的光景,感到無比的心酸。

其實,朱買臣絕非平庸之徒,隻不過他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了學問上而已。令人欣慰的是,幾年之後,朱買臣果然有了展示才能的機會。漢武帝慕名接見了朱買臣,二人一見如故,從《春秋》一直談到《楚辭》。朱買臣的學識得到了漢武帝的欣賞,很快就被任命為漢武帝的謀臣,從此便大展宏圖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