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四大傳統節日”裡,端午節是除了春節之外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通常會挂艾葉,包粽子,賽龍舟,吃鹹鴨蛋、綠豆糕,喝雄黃酒等,在江浙一帶還有吃五黃六白的習俗。
據說古時過端午更熱鬧,讓我們通過10首古詩詞看看古人是如何過端午的吧。
01《六幺令·天中節》
蘇轼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鸢舞。
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
龍舟争渡,助威呐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通過蘇轼的這首詞,仿佛看到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景畫,撲面而來:虎符纏臂、門前艾草、菖蒲之劍、風筝漫舞、對酒當歌、龍舟競發、誦君之賦,似乎古人過端午比我們現在還要熱鬧。
02《端午詞·内廷》
晏殊
一一雕盤分楚粽,重重團扇畫秦娥。
宮闱百福逢嘉序,萬戶千門喜氣多。
看來在晏殊筆下,過端午是一件很喜慶的事。
03《端午帖子·皇後合五首》
歐陽修
槐綠陰初合,榴繁豔欲然。
翠筒傳角黍,喜節慶年年。
04《乙卯重五詩》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詩人吃了兩隻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便高興地喝起酒來。這是詩人對端午這一天的生活的描寫,我們還可以看出至少從南宋開始,端午就有了紀念屈原和衛生保健的雙重内涵。
05《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阗阗,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争鼓舞,未至銜枚顔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賽龍舟的曆史由來已久,唐朝就已經很盛行了。
06《揚州端午呈趙帥》
戴複古
榴花角黍鬥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随蒿艾上朱門。
07《漁家傲》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绡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鹂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五月是石榴花開的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着。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裡,送給閨中女子。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而想不到的是被黃鹂聲打破了那紗窗後女子的美夢。
08《菩薩蠻·包中香黍分邊角》
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古人不隻是吃粽子,還有出門遊玩的習慣。
09《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這是唐玄宗李隆基過端午節大宴群臣的場景,從中看出古代從朝堂到民間都很重視端午。
10《浣溪沙·端午》
蘇轼
輕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挂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臨近端午佳節,即将開展浴蘭活動。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後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滿河面。将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發髻上。隻祈願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蘇轼在被貶惠州兩年之後的端午節,想到自己的侍妾朝雲,于是作此詞送給她。
粽子香香,引來一切美好;龍舟劃劃,趕走所有煩惱。
筆者祝願大家端午安康,好運粽(總)在身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