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
東漢·曹 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曹操在北征烏桓途中登石碣山時所作的一首樂府古詩。
建安十一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屢次襲擾,以緻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北上讨伐烏桓。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原的宏願。
把前後的事件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北征烏桓對曹操來說是一次多麼重要的戰争了。
而《觀滄海》正是這時登碣石山時所寫,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了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一定會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标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滄海,即大海。題目交代事件“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的意思是:策馬東來,登上碣石山,我要飽覽這大海的壯觀。
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東、地點——碣石以及觀察的對象——滄海。
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
“碣石”,在河北昌黎西北,六朝時沉入海裡。
“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所思。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這兩句的意思是:海面浩渺,水波蕩漾,突兀聳立的山島,最先躍入眼簾。
“澹澹”,是形容水波蕩漾的樣子;“何”,這裡當“多麼”講。
“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寫出了大海湧起陣陣波濤,顯示了大海的力量和宏偉氣象,其中有驚訝,有贊美,正是詩人勒馬山頭見大海時的第一印象。
“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竦峙”是高聳屹立的樣子。
這兩句動靜結合,顯示出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曹操站在山上,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大海的全景,所以他從大處落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渾然的氣勢,給人一種堅 定倔強的感覺。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這兩句的意思是:島上的樹木,一叢叢生長着,百草豐茂繁密。
這裡具體寫竦峙的山島,是靜态描寫: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這兩句的意思是:大海在蕭瑟的秋風中,洶湧起伏着不盡的波瀾。
畫面從靜轉動,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
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
“洪波湧起”僅四字就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那種波瀾壯闊的氣勢,“湧”字用得尤其出色,從這句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湧連天的形态,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這六句是實寫,作者在描寫大海時,插以山島草木來點染,有了山島草木的點染烘托,就把大海寫得生機勃發,欣欣向榮,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
而詩人目睹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統一中原的強烈願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這四句的意思是:太陽和月亮晝夜不停地運轉,天上的銀河,星光璀璨,這些都好像也出于大海這廣闊的胸間。
“星漢”就是天上的銀河。這四句是虛寫,寫出了詩人曹操的壯志情懷。
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将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
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
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詩人在這裡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
的勢态。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
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兩句的意思是:幸運得很,好極了,且讓我引吭高歌,傾吐宏偉的心願。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内容無關。
《觀滄海》是詩人曹操深沉豪壯的感慨,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壯闊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曹操将自己這種積極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這首詩中,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使其成為氣勢雄渾的 “千古絕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