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槟榔為什麼叫槟榔

槟榔為什麼叫槟榔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7 02:39:18

槟榔為什麼叫槟榔?槟榔的屬名Arecae由馬來西亞土名拉丁化而來,其種名catechu則是馬來語的「一種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液汁」之意,可見槟榔可以用來做為天然染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槟榔為什麼叫槟榔?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槟榔為什麼叫槟榔(槟榔名字由來)1

槟榔為什麼叫槟榔

槟榔的屬名Arecae由馬來西亞土名拉丁化而來,其種名catechu則是馬來語的「一種從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液汁」之意,可見槟榔可以用來做為天然染料。

除了中國南部之外,印度、錫蘭、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嚼食槟榔的風俗,至少沿續兩千多年,是平民與貴族共有的嗜好。「槟榔」見諸于文獻上,可追溯一千年前的南北朝時代。

「賓」與「郎」皆為貴客的稱呼,更為宴會時的珍品,在<上林賦>稱為「仁頻」,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為「青仔」。六朝時代,史料中曾記載劉穆金盤盛槟榔宴客的典故。宋朝以槟榔賦詩的有蘇軾《題姜秀郎幾間》〈不用長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孫。〉楊萬裡《小泊英州》〈人人藤葉嚼槟榔,戶戶茅檐覆土床。〉黃庭堅《幾道複覓槟榔》,〈莫笑忍飢窮縣令,煩君一斛寄槟榔。〉詩文以槟榔指物抒情或描述南方的風土民情。

燴炙人口《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鍊借故進甯國府巧遇尤二姐,便無話找話說:「槟榔荷包也忘記帶了來,妹妹有槟榔,賞我一口吃。」由于槟榔産于南方,北方富貴人家的子女,以能吃到槟榔為榮。清康熙年間,陳夢雷編集《古今圖書集成》,其中之《草本典》第285則為<槟榔彙考>,蒐集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有關槟榔的詩、文、圖繪及藥方。

有關槟榔的台灣文獻,始于康熙年間首任台灣知府蔣毓英所修之《台灣府志》<物産志>,郁永河的《脾海紀遊》之〈竹枝詞〉。孫元衡同知的<食槟榔有感>詩二首;陳夢林主編的《諸羅縣志》,描述槟榔待客及和息之社會功能。首任巡台禦史黃叔璥也于《台海使差錄》中,描述「倒吊子」及「唾如濃血」的文章。乾隆年間台灣海防同知朱景英,,記錄當時台灣流行槟榔的盛況:啖槟榔者男女皆然,行卧不離口;啖之既久,唇齒皆黑,家日食不繼,,惟此不可缺也。解紛者彼此送槟榔輒和好,款客者亦以此為敬。

台灣地區的鄒族、布農、泰雅,以往并沒有嚼食槟榔的習俗,而平埔族和東部及南部的各族群,視槟榔為主要的嗜食品。其都喜食大且硬的槟榔,添加物為石灰、老藤,這種吃法和越南人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