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導讀:老祖宗淘汰的糧食作物,如今卻高價從國外進口,為何不發展種植?
日常生活中也常聽人說起,人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而在過去,我國的糧食作物确實非常的豐富,既有“五谷”這些主要的糧食作物,還有各種各樣其他的小衆的作物。
特别是在以前糧食産量低,更是要種植各種雜糧,這樣到了關鍵時候也能發揮大價值。
那你可知道,在最初的時候我國種植的可不隻是“五谷”,而是“六谷”,即在當時有六種主要的糧食作物,但是後來有一種被淘汰了,慢慢的沒人種植了,于是就形成了後來常說的“五谷”了。
但如今這種被老祖宗淘汰的糧食作物,如今卻在國外發揚光大了,并且每年還高價從外國進口。那為何不發展種植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老的糧食作物——菰米現在很少人知道菰米了,一般關注養生的朋友們可能對它比較了解。在早些年微商開始紅火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售賣菰米,說它是從國外進口的“野生稻米”,營養豐富,但是售價也不便宜,普遍都要數十元一斤,貴的更是要百多元一斤,因此也被網友們稱之為“土豪米”。
但實際上菰米并不隻是國外才有,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有種植了。
據史料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種植菰米了,在當時它和小麥、水稻、稷子和黍子等都是十分常見的糧食作物。在周朝的時候,因為它的種植面積和其他的糧食作物一樣廣,還被并稱為“六谷”。
現在有些商家說菰米是野生大米,野生米,實際上這個是不太準确的,因為它和我們常吃的水稻是不同的作物。菰米在古代多叫它雕苽、雕胡、菰粱、安胡等,它是禾本科菰屬的中國菰的穎果。
這種糧食作物要比我們常見的大米更為細長,并且它可不是白色的,因為富含菰紅素的緣故,一般都是深紅色的顆粒,看起來還有點像細長的鐵釘。不過它和水稻的習性差不多,也愛在有水的環境生長,常生長在池塘、沼澤、水田邊及湖泊淺水區域。
不過在後來,菰米就逐漸不受重視了,尤其是在進入到唐朝中晚期以後,它已經不再當成糧食作物種植了。
原因是菰米這種植物很容易感染黑穗病,而它是有較強傳染性的,一旦感染了就無法開花結果,同時其他的植株也會因此而不能結出果實。也是從這以後,菰米就從“六谷”中被生生的除名了,餘下的就是後來的“五谷”了。
為何我國如今不發展種植菰米?在這些年關注養生的人越來越多,而菰米就因為其他的長相,在市場稀有,再加上營養豐富的優勢,于是就有人發現了商機,紛紛從國外引進它,然後高價賣個一些消費者。
筆者查閱了一些電商平台上的菰米,便宜一點的要五六十元一斤,貴的百元一斤的也有。如此昂貴的價格,實在是有點吃不起,估計這也是一些商販“欺負”消費者不識貨。給它貼上了“進口貨”的标簽就來賣高價了,殊不知這是我國老祖宗早就淘汰的糧食作物。
有些網友估計會好奇了,既然菰米的價格如此昂貴,我國每年還從國外高價進口,那為何不繼續發揚種植呢?
其實在很多南方地區依然也有人種植菰米這種作物,隻是和國外的不一樣,他們都是把它當糧食作物種植,而目前我國則主要是當成蔬菜來種植了。也就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茭白”,在筆者的家鄉這邊也叫它“高筍”,它還是“江南水八仙”之一,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
之所以大量種植茭白,卻不當成糧食作物來種植了。一方面的原因是這種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容易感染黑穗病,這樣的話其産量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何況現在我國的糧食作物非常的豐富,而它們的産量都要比菰米高得多,自然就要比種植菰米更劃算。何況把它當成茭白來種植,經濟效益依然不低。
其次,菰米的産量低,口感也并不好,不太适宜當常規糧食作物來食用。菰米這種作物雖然适應能力很強,抗病性也強,但是它的産量卻并不高,而且這種作物一般都是分批成熟的,采收起來也很麻煩,人工成本方面會大大提升,這也就意味着經濟效益低,農民就不太願意種植。
同時菰米吃起來口感并不好,相比于在我國當成主糧的水稻、小麥而言,菰米的口感差很多,偶爾吃一下還可以,如果經常吃還是難以下咽的。因此雖然市場有需求,但是需求量不大。而從國外少量進口就能滿足市場需求了。如果發展種植的話,到時候銷路又将會是一個問題。
寫在後面現在有些商家從國外高價進口菰米,然後把它包裝成為“野生大米”、“野米”,說它是綠色、純天然的糧食作物,其實就是瞄準了一部分人追求健康、養生的需求。
但真正識貨的人都知道,它就是我國古代的菰米,是數百年前就被老祖宗抛棄的糧食作物。如果真的有那麼好,之前也就不會被淘汰了吧。所以有些網友評價說,這明顯就是割有錢人的“智商稅”。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你們吃過這種“土豪米”嗎?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