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八步沙林場一片肅殺,遠遠望去滿目黃色。吹在臉上像刀割一般鋒利的寒風,讓置身其中的人們總是不由地打起寒顫,而年近古稀的郭萬剛對這一切早已習以為常。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郭萬剛一早就到離林場幾十公裡外的管護站查看情況,之後又和林場職工一起壓草方格,麻利的動作時常讓人忘了他的年紀。
郭萬剛在治沙現場忙碌。 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
郭萬剛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不久前,他剛剛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号,是13名全國誠實守信模範之一。領完獎的第二天,郭萬剛就踏上歸途。他心裡放不下的,是這個他與之抗争、卻也相伴了幾十年的沙窩窩——八步沙。他與八步沙的“緣分”,源于近四十年前許下的一個承諾。
一個承諾
郭萬剛的家鄉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北鄰騰格裡沙漠,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全縣沙化土地面積達到239.8萬畝,風沙線長達132公裡。
“一夜北風沙騎牆,早上起來驢上房”。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在風沙侵襲中艱難生存。到20世紀80年代,沙化加劇。春季的一場“黑風暴”往往會使一年的莊稼絕收。
八步沙地處騰格裡沙漠南緣,是古浪縣人與沙漠抗争的最前沿,也曾是當地最大的風沙口。“為了保住自家耕地不被沙子埋掉,我父親從20世紀60年代就在家門前的一塊地上治沙。”郭萬剛說。
1981年,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和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位老人響應國家号召,在合同書上鄭重摁下指印,以聯戶承包的形式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石滿(左)、賀發林(右)等6位花甲老人,不享兒女繞膝之福,卷起鋪蓋在地處騰格裡沙漠前緣的八步沙安營紮寨,治沙造林數十年如一日,使4000畝沙丘披上綠裝。 新華社記者 李生才 攝(1991年3月6日資料照片)
本着保護家園的樸實信念,幾位老人同大自然頑強抗争。樹苗栽上、被風沙吹走、再栽上……漸漸地,他們發現,周圍有草的樹苗可以保住。于是,他們在樹窩周圍埋上麥草以抵擋風沙。慢慢地,八步沙的樹漸漸多了起來。為了讓治沙後繼有人,郭朝明動員兒子郭萬剛接自己的班。對于接班,當時在供銷社端着“鐵飯碗”的郭萬剛并不情願。
當時八步沙條件極為艱苦,治沙全憑“一雙手”,一旦答應下來就意味着一年四季在沙窩裡打轉轉。
“當時父親再三跟我說,不論多苦多累,一定不能讓沙子把我們的地埋掉。”郭萬剛看着好不容易栽活的樹苗,想到父親多年的辛勞,身為家中長子的他隻得答應父親,替他“守住八步沙”。
四十年堅守
當時,郭萬剛雖然來了,但并沒有下定決心将一生都奉獻給八步沙,對于未來他其實很迷茫。“當時我想,一個農民生活來源都不能保證,哪有能力一直治沙。沒想到一幹就幹了40年,這也是我和八步沙的緣分吧!”
是什麼讓郭萬剛下定決心堅守八步沙?郭萬剛回憶起自己經曆的一場特大沙塵暴。
1993年5月5日下午,被當地人稱為“黑風暴”的沙塵暴襲來之時,郭萬剛和第一代治沙人羅元奎老人正在沙漠裡巡邏。他們在昏天暗地的沙漠裡左突右沖,轉了六七個小時才走出沙漠。沙塵暴所到之處,剛剛發芽的莊稼受損嚴重,鄉親們那一年又沒了收成。回到家之後,他們聽說古浪縣有20多個學生娃因為那次特大沙塵暴失去了生命。
“如果我們的土地保不住,我們的孩子也保不住,我們還有什麼希望!從此我下定決心,這輩子要把治沙這個事幹到底。”從那時起,郭萬剛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對父親許下的那個承諾有多重。
治沙間隙,郭萬剛(左二)和林場同事一起在沙漠裡休息。 受訪者供圖
春秋兩季治沙造林,冬季護林防火、修剪林木,這些八步沙的農民一年四季都與草方格為伴,沒有“農閑”。面對一眼望不到頭的黃沙,他們一年又一年義無反顧地重複着枯燥而艱苦的治沙生活。
當初在合同書上摁下手印的六老漢已經有五位老人相繼離世。石銀山、王志鵬、程生學、羅興全、賀中強等第二代治沙人繼續奮鬥,扛起治沙重任。
一把草、一棵樹……漸漸地,八步沙有了綠意。據測算,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内林草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條南北長10公裡、東西寬8公裡的防風固沙綠色長廊。
“國家的治沙造林項目為我們補助了苗木費和勞務費,農田和村莊保住了,大夥兒心裡暖烘烘的。”郭萬剛說。
治理完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擡頭看向了沙漠更深處。他們治沙的腳步向距離更遠、條件更加艱苦的地方邁進。
因為新的治沙點距離林場較遠,他們像父輩一樣,卷起鋪蓋睡在沙窩裡。沙地上挖個坑,上面搭成簡易帳篷,這樣的“家”他們一住就是十幾年。40年來,八步沙林場累計完成治沙造林面積25.2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到43萬畝。
治沙人的新願望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梭梭、花棒、沙棗、檸條都已紮根八步沙。這些年,通過國家政策支持和治沙人的堅持,古浪縣的生态環境已經有了明顯改善。
“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從過去的‘沙進人退’到現在的‘人進沙退’,我們這裡的風沙天氣少了很多。無論是刮風天數、風力級别,還是降雨天數,都能反映出生态環境的明顯改變。”郭萬剛說。
這些年,八步沙林場已經從當初的“六老漢”聯戶承包,發展成一個有20多名員工的集體林場。為了實現林場市場化運營,八步沙林場還成立公司開展多種經營,發展林下經濟,承包各種綠化工程。每年有300多人參與到承包綠化工程中。
八步沙林場帶領周邊群衆治沙現場。 受訪者供圖
治沙造林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需要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利用科學治沙、工程治沙這樣的好辦法,把我們古浪縣的沙化土地治理好。”郭萬剛說。
2017年,郭朝明的孫子郭玺加入林場,成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近兩年,先後有幾名大學生來到林場。新生力量的加入,給八步沙帶來新的活力。現在,八步沙林場每年完成治沙造林近3萬畝,其中約2萬畝是通過年輕人主導的“螞蟻森林”項目完成的。
從2018年開始,他們嘗試在梭梭上嫁接肉苁蓉。這樣既能治沙又有經濟收入。這是郭萬剛的父輩們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的八步沙,每到春天就會開滿各色小花。喜歡花的郭萬剛聞着淡淡花香,細細體味着耕耘過後收獲的滿足。他堅信,八步沙一定能守得住。
總策劃:趙丹平
監制:闵捷
統籌:衛鐵民、劉恺
記者:多蕾
視頻:多蕾
編輯:闵捷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甘肅分社 聯合制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