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山西平遙古城景區旅遊攻略

山西平遙古城景區旅遊攻略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07 09:22:44

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裡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内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山西平遙古城景區旅遊攻略(山西平遙古城簡介-輕松旅遊你我)1

南大街為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街銜接處,南到大南門(迎熏門),以古市樓貫穿南北,街道兩旁,老字号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門(鳳儀門)、東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東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誕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譽為“大清

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創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遺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百年滄桑,業績輝煌,執全國金融之牛耳,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并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号遍布全國30餘個城市、商埠重鎮,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彙通天下”著稱于世。日升昌票号創立後,先後有介休、太谷、祁縣相競效仿。

東大街,東起下東門(親翰門)、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西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門(拱極門)、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條蚰蜒巷,名稱各有由來,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築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門街、書院街、校場巷、賀蘭橋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廟,例如文廟街、城隍廟街、羅漢廟街、火神廟街、關帝廟街、真武廟街、五道廟街等;有的得名于當地的大戶,例如趙舉人街、雷家院街、宋夢槐巷、閻家巷、冀家巷、郭家巷、範家街、邵家巷、馬家巷等;古城東北角有一座相對封閉的城中之城,類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條街道也就被命名為東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還有一些街巷則已經無法探究名稱來曆了,例如仁義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蘆肚巷等。

平遙古城民居,以磚牆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大家族則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裝飾精美,進門通常建有磚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礎、門柱、石鼓多用石雕裝飾。民間有句俗語:“平遙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條是“房子半邊蓋。”平遙民居之所以大多為單坡内落水,流傳最廣的說法稱之為“四水歸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處幹旱,且風沙較大,将房屋建成單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牆的高度,而臨街又不開窗戶,則能夠有效地抵禦風沙和提高安全系數。而院内緊湊的布局則顯示對外排斥,對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廟位于城東南的城隍廟街,由城隍廟、财神廟、竈君廟三組建築群構成。城隍神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衆的名臣英雄充當。城隍廟的宣傳詞“皇帝有難上天壇,縣官有難到此來”不知出自于何處,但在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職确實高于縣令,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廟,與縣衙署對稱設置,“陰陽各司其職”,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清虛觀位于東大街東段,創建于唐,鼎盛于元,現存主體建築是明代遺物,為山西省重點文保單位。

平遙國際攝影節始創于 2001 年。2001年,在國務院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首次創辦的“平遙國際攝影節”,完全按照國際規範操作,國内與國際接軌、傳統與現代互動,使平遙古城獨特的風貌、古樸的民風以及形式多樣的攝影活動交相輝映,在海内外産生了出乎預料的轟動效應。平遙古城因此而聞名世界。

古城牆

人稱平遙有三寶,古城牆便是其一。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裡,是山西現存曆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甕城,以利防守。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曆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

山西平遙古城景區旅遊攻略(山西平遙古城簡介-輕松旅遊你我)2

平遙城牆,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為夯土城垣 。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由原“九裡十八步”擴為“ 十二裡八分四厘”(6.4公裡),變夯土城垣為磚石城牆。按照相傳的“山水朝陽 ,龜前戲水,城之攸建,依此為勝”說法,取神龜“吉祥長壽”之意,築為“龜城”。

明清兩代先後有 25 次維修,城牆平面呈方形,周長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頂寬3—5米,牆身素土夯實,外包青磚,内牆磚砌排水槽77個。牆頂外築2米高的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取孔子弟子、賢人之數,設垛口3000個,敵樓72座,内砌女兒牆。四隅角樓四座,東城牆上有點将台,東南角城頂上築奎星樓和文昌閣。出于軍事防禦需要平遙城牆建有重門甕城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曰迎熏,北曰拱極,上東門太和,下東門親翰,上西門永定,下西門鳳儀,每座甕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頂城樓,六座重門甕城外原設有吊橋。城牆外四周有護城河寬3米。城南有麓台山和柳根河,“山水朝陽 ,龜前戲水”。迄今為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曆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甕城建在城門外小城 ,又叫月城 ,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能力。《武經總要前集?守城》記載:“其城外甕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高厚與城等,惟偏開一門,左右各随其便。”平遙古城的甕城城門與大城門的朝向多數呈90°夾角(南門和下東門除外),即便敵軍攻破了甕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于翁城内地方狹窄不易于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緻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甕中捉鼈。

城樓

修築于城池的城門頂,古代有時稱“谯樓”。平遙城牆的城樓共有六座,創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補修重築,城樓高16.14米,寬五間13.72米,進深四間 10.04 米。造型古樸、典雅 ,結構端莊穩健。城樓是城牆頂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常登高瞭望,戰時主将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

角樓

建于城牆四角上的樓橹 , 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從而增強整座城牆的防禦能力。角樓分别指西北角的“ 霞疊”樓,東北角的“栖月樓”。西南角的“瑞霭樓”,東南角的“凝秀樓”。

點将台

位于上東門和下東門之間城牆頂上,現為磚砌高台。相傳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後,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連戰連捷,後奉命屯兵今之平遙,增築城牆,并在此訓練士卒,點将練武。明代中葉,人們為紀念尹吉甫功績,在尹曾點将閱兵的地方修築了高真廟。明清維修城牆時一并将“高真廟”連成一體,是城頂寬闊的高台,登高遠眺,心曠神怡,詩曰:“層台百尺縣城連,吉甫勳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戰壘,龍旗怯意出車年”。

護城河

即圍繞在城下的濠溝。遠古人類為了防禦外敵侵擾,在聚落四周掘塹挖濠,随之形成的帶狀高地,使人們受到修築牆垣的啟示。城濠的産生則可視為最初夯築城垣時,就地取土的結果。濠内積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難以逾越的一道防線,“惟城圍民,惟池圍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護城河”稱。吊橋是橫跨在護城濠上的木闆橋,橋面向外的一端結有繩索,通過滑輪、絞盤可随時将橋面吊起,以斷來路。

角台與角樓

角台是突出于城牆四角、與牆身聯為一體的墩台。每個角台上建樓橹一座,名角樓。角樓之朝向與大牆呈135°角,樓的高度、體量介于城樓與敵樓之間 。戰時,角樓内的守禦者居高臨下,視野廣闊,可監控和痛擊來自多種角度的進犯之敵。角台與角樓以其非同尋常的戰略位置,在平遙城牆的曆代維修工程中 ,每被列為重要項目。清道光 、鹹豐間持續六年之久的大修中,索性把殘破的“四隅敵樓”(即角樓)拆倒,重新修起了更高大的磚木結構二層樓閣。樓的平面呈方形,占地27平方米,正立面辟拱券門,内有磚階可通往二層,二層四面開圓形瞭望窗,樓身為磚砌,置木樓闆,樓頂歇山式,五脊六獸。傳統的建築藝術融進了軍事堡壘之中。

馬面與敵樓

“ 馬面 ”是城牆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為它形體修長,如同馬的臉面,故稱。“馬面”之設,既增強了牆體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衛戰中得以消除戰場的死角:一旦敵人兵臨城下,相鄰的馬面上的守夫可組織成交叉射擊網,讓來犯者左右受敵而一敗塗地。平遙城牆每隔60米-100米即有馬面一個,馬面上築有瞭望敵情的樓橹,稱“敵樓”。

據舊志稱,明代初年重修平遙城牆時,僅建“敵台窩鋪四十座,隆慶三年(1569)增至94座,萬曆三年(1575),在全城以磚石包城的同時,重修成磚木結構的敵樓72座,後經曆代修葺,遺存至今 。”敵樓平面呈方形,占地10.24平方米,雙層,四壁磚砌,硬山頂,筒闆瓦覆蓋(太和門甕城左右的兩敵樓頂有脊飾),底層面向城内的一面辟拱券門,樓内設木樓梯,上層置樓闆,樓上四面各開拱券窗兩孔。仰望那一座座敵樓,如同林立的崗哨,莫不令人敬畏。樓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有多數的敵樓,尚且正對着城内的某條街巷,從中進行監控。可見不論在平時和戰時,敵樓又具有治安防範的功能。

牆體與關城

平遙城牆的平面布局呈方形,坐北向南,偏東15°。城之所以追求“方正”,如果不是在解釋古人“天圓地方,道在中央”之說,便是出自科學的建築構思:除了圓形之外,最短的周邊能圍合成最大面積的隻有方形。城之朝向,固然面南為尊,但縣城不比皇城,故因地制宜取朝東15°偏向,正好順應着常年的主導風向,每日沐浴着充裕的陽光。城池前有中都河水,遠方是麓台山和超山,迎山接水,生機盎然。平遙城牆周長6162.68米(與明初“周圍十二裡八分四厘”吻合),其中東牆1478.48米,南牆1713.80米(東西兩牆南端的直線間距也不過1500米),西牆1494.35米,北牆1476.05米,東 、西、北三面俱直,唯南牆随中都河蜿蜒而頓縮逶移如龜狀。中國古代禮制規定:天子的城方九裡,公爵的城方七裡,侯爵和伯爵的城方五裡,子爵的城方三裡。平遙城三華裡見方 ,顯然是古代最低一級(即縣城)中最大的城了。

史傳明洪武三年之前的平遙舊城為九裡十八步 。從城内一戶冀姓市民的先祖遺言中得知,元朝至正九年(1349)時 ,今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屬城外,那裡“桑園成林,百鳥争鳴”。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災 ,沖垮西城牆,留滞了紅色泥砂,次年擴建城池時,城牆西遷,遂有今日沙巷街。再者,今城内窯場街的街名來自明洪武年間燒造城磚的窯場,既是窯場,理當位居舊城之外,那麼當年的北城牆必不遠于窯場街一帶。照此判斷,舊城的周長與“九裡十八步”的說法是十分相符的。明洪武三年的擴建重築,奠定了現存城牆的基本形制,牆高“三丈二尺”,底寬8 米-12米,頂寬3米-6米。早期的牆體用素土夯築,夯土牆基用自然土夯填。

明代遺留的夯土層中有直徑6 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為一層,木栓平面分布的間距為2米-3米。夯土内的夯窩直徑為15 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層12厘米-15厘米。牆體收分15%-20%。夯土牆外側有條石作基, 以特制的青磚(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擋土牆。擋土牆内側每隔5米-6米築有58厘米*80厘米的磚砌内垛,與夯土牆聯接。擋土牆厚度由底至頂分别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 ,各層高度約占牆體總高度的三分之一 ,牆體收分為9 %。牆身的斷面形成一個梯形。外檐牆根,順大牆走向築散水台階,俗稱小城牆,台階高1米,寬3米-5米,台面以半磚側鋪。外檐牆頭,磚砌垛口牆,高2米,厚53厘米,每垛長1.39米,上施檐磚3層,中有高25厘米、寬17.7厘米的瞭望孔。垛堞間留有垛口,寬 53 厘米,好供射擊。

每段垛口牆下,辟一與垛口同樣大的矩形“铳眼”,用以容納炮身,跪姿發射。具有3000個垛口的垛口牆在平遙城頭虛實相間,從造型上消除了高牆厚垣的刻闆,在易學上滿足了陰陽平衡的追求,戰時的守城兵馬則足以遮擋矢石,因而,垛口牆又稱擋馬牆。内檐牆頭,磚築護衛安全的矮牆。城牆頂以青磚海墁,散水于女兒牆下的水口,通過磚砌水槽,排往城馬道。

城門與城牆

平遙城有古城門六道,東西各二。鳥瞰平遙古城,形同一隻欲行未動的烏龜,“龜”頭南尾北,東西四門比拟為龜之四足,民間故有“龜城”之說。南門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過,從而引發了古代文人“龜前戲水,山水朝陽,城之攸建,以此為用”的感慨。烏龜是吉祥、長壽的象征,“龜城”之說源于古人對“四靈”的崇拜,“龜城”寓意固着金湯,長治久安。

平遙城南高北低,四方開門,民間以朝向和地勢相區别,将六道城門分别叫南門、北門、上東門、上西門、下東門、下西門。其實,原本各有其名。據明萬曆三十七年《汾州府志o建置卷》載:“隆慶三年知縣嶽維于六門外各修吊橋,各立磚門,皆立卧石 ,上刊二字,以壯偉觀。東門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順,今存。西門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敵。隆慶六年知縣孟一脈城以磚,按察使梁明翰為之記。萬曆二十二年增築,甕圈拆廢,南門曰焚口,北門曰洗戎。”至清代 ,城牆在道光三十年後的一次大修中,知縣劉叙将六門重新命名,并親收匾額,分别為:迎薰 、拱極、太和、永定、親翰 、鳳儀。

城池既面南而偏東,南門迎納着東南方的和薰之風,是為“迎熏門”;古人以北極星作為北方的标志,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北門稱“拱極門”,取四方歸向,衆人共尊之意;上東門地處朝氣方位,取生機盎然、保合太和之意,“太和門”;上西門命名“永定門”,期冀江山永固,國泰民安;下東門自古為本邑戰略要沖,門匾書“親翰”二字,意在告誡人們“戎事乘翰”,務以衛國保家為己任 ;下西門之取名“鳳儀門”,似乎受到早年關于西門外有鳳凰來朝的神話影響,“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凰來而有容儀,是吉祥的瑞應,令人進而想到德政惠民,國運隆昌。

城牆是戰争中用于防守的牆垣,城門則是防線上的弱點,為了加強防衛,在随牆而辟的城門之外,再築起一道重門,用以構成裡門之外的又一道防線,裡外門之間的圍合空間猶如大城外的一座小城,“小城”即謂之“甕城”。戰時,甕城為守城将士提供了同敵人迂回的絕好條件,風水家則借甕城以"避煞",而十分現實的是甕城足以遮避來自郊外的風塵。中國翁城之制起于漢,本邑何時始有甕城,查無考證,隻知明正德四年(1509)修了下東門甕城,嘉靖三十一年(1552)築北門甕城,嘉靖四十一年(1562)更新了城樓,萬曆二十二年(1594),“修築東西甕城者三,皆以磚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補修南門甕城,四十年(1701),補修上東門甕城。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帝西巡路經平遙,于是六座城樓了為之修繕一新。

四十四年(1705),又補修了上東門大門樓門洞。道光三十年(1850)至鹹豐六年(1856),進行了一次全方位 、大規模的城牆維修工程,曾“興工東西北五門,悉仍舊基補築,惟南門高加數尺”,造就了現存的規制。在六道古城門中,東西四道 ,兩兩相對,上東門、上西門、下西門的重門均向南而開,面對遠方的山河,使之“納氣”;下東門的重門中軸線則與裡門中軸線平行,它朝向通往京都的官道,以示對朝廷的尊敬。南門的重門雖與裡門相錯,但因勢利導,仍然面南。北門的重門與裡門呈90°而向東開,沐浴着東方的曙光。

城樓

指城牆上的門樓,是“城”的标志,其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着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采。平遙的城樓,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間重修。南、北二門的城樓為三重檐二層七檩歇山回廊式,東西四門的城樓為重檐二層七檩歇山回廊式。在古代或近代的戰争中,磚木結構的城樓是瞭望所,是守城将領的指揮部,又是極其重要的射擊據點。到了現代的守衛戰中,其功能不足以為然了。

景區交通介紹

平遙古城景區北門距離平遙火車站約1公裡左右,乘坐1路公交可抵達北門。距離平遙汽車站約0.5公裡。

自駕車遊客請參考如下說明:

(1)河南、邯鄲、晉城、長治方向遊客應沿着G55(二廣高速)過榆社南後轉入S66(邢台、汾陽方向),轉入後看标牌前往汾陽方向,到達平遙南後不要下高速,繼續往前走抵達平遙樞紐,然後轉入G5高速,看标牌前往太原方向,大約行駛5公裡即抵達平遙高速出口下高速。

(2)西安方向遊客沿G5(京昆高速)一直行駛便可抵達平遙高速出口。(需要注意的是,抵達侯馬後有一個高速立交,要認準G5高速臨汾、太原方向,否則容易直行到晉城方向)

(3)陝北、鄂爾多斯方向的需要駛入G20進入山西,經過呂梁市,抵達汾陽後注意看标牌,轉入S66(汾平高速),抵達平遙樞紐後轉入G5高速,看标牌前往太原方向,大約行駛5公裡即抵達平遙高速出口下高速。(此線路經常有遊客走錯,沿S66直行到榆社方向,一定要轉入G5高速)

(4)呼市、包頭方向的遊客需要駛入G55(二廣高速)高速前往太原方向,需要注意經過太原東環、轉入G20(青銀高速),沿太原南環高速行駛,過清徐後轉入G5(京昆高速),抵達平遙高速出口。

(5)北京、保定、廊坊、石家莊、山東北部方向的遊客需要駛入G20(青銀高速)進入山西,(進入山西高速收費處,經常會堵車,重型貨車多,雙車道,請謹慎駕駛),過晉中服務區後注意看标牌,轉入S60(榆祁高速),到達祁縣後合并入G5(京昆高速)抵達平遙高速出口。

(6),如果您是沿着低速到達平遙的話,需駛入108國道,沿路注意看旅遊景區标志,抵達南政村紅綠燈後向南駛左轉或右轉,直行約1公裡,經過鐵路橋後,第一個紅綠燈直行,駛入平遙古城北關大街,即抵達北關停車場。

平遙古城門票價格介紹

平遙古城門票為一票制,意思就是購買平遙古城門票後,平遙古城内的大小22個景點都可以進入參觀,比如古城牆、日升昌票号、文廟學宮、古縣衙、城隍廟、镖局、各大博物館等。

一、平遙古城門票價格(2015年7月1日開始執行)

1、平遙古城通票:全價130元/人 半價票65元/人(平遙古城門票均無需在線預訂,景區窗口購買即可)

2、雙林寺:35元/人 半價票15元/人

3、鎮國寺:25元/人 半價票10元/人

4、優惠政策:1.2米以下兒童、現役軍人、殘疾人、60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予以免票優惠,18周歲以下(含18周歲)的青少年、學生憑有效證件可購買半價優惠門票。

平遙古城旅遊提示

1、平遙古城景區為通票,包含22個大小景點,但實際參觀一般隻看城牆、日升昌票号、文廟、縣衙、明清一條街、镖局等。

2、古城特産主要是平遙牛肉、推光漆器、長山藥粉、以及一些特色小食品。

3、平遙古城從氣候上看,平遙的春秋季溫涼宜人,9月底平遙還會舉行平遙國際攝影展。冬季會比較寒冷,遊人也相對少了很多,不過白雪映襯下的平遙古城另有一番情趣。春季則有熱鬧的春節社火-平遙中國年活動,也十分有特色。

4、自駕車的話,車輛最好不要進入古城,最新規定如果沒有平遙古城通行證的車輛進入古城要罰款200,記3分,(即使有人能讓你開車進入也最好不要進去),城,停車場收費按8小時10元收費(5座以下),5座以上為8小時15元,15座以上為8小時20元。

5、平遙古城也和大多數古城一樣,大街上到處都是擺攤販賣古舊物件的小商販;不過可千萬别以為既然是古城就是處處都是古貨。不要上了所謂“從地裡挖出來的寶貝”的當。

6、如果不逛景點,隻是在城内閑逛、住宿、吃飯的話可以不買平遙古城門票。

7、平遙古城由于氣候幹燥,旅遊期間一定要注意多喝水。

到過平遙古城的人說:“走進平遙,就如同走進一座大型的曆史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