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成瘾傾向類型

手機成瘾傾向類型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10 20:21:02

手機成瘾傾向類型?(武漢晚報記者 王恺凝)隔離對象資料:,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手機成瘾傾向類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手機成瘾傾向類型(手機隔離報告之二)1

手機成瘾傾向類型

(武漢晚報記者 王恺凝)

隔離對象資料:

王恺凝 32歲

去年發朋友圈條數 592

微信好友數 558

手機APP個數 40

手機依賴程度:★★★★★

隔離自述:我對手機的依賴是從微信朋友圈開始。2013年2月21日,是我第一次玩朋友圈,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早上一睜眼首先看手機,吃飯、寫稿、看書、看電影等過程中也都時不時下意識看下手機。就連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也會刷下微信微博。關機更是不可能,除非死機必須重啟。關機超過半小時,會産生“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大事”的錯覺,實力演繹“一刻都離不開手機”。

隔離第一天:

關機時間:13:00—15:00

關機前十分鐘年終獎短信來了

原以為第一天的關機兩小時會毫無壓力,沒想到準備關機前十分鐘短信響了:年終獎。

事情是這樣的:聽說這天年終獎會到位,早上8點起床後就在糾結到底什麼時候關機不會錯過“巨款”信息。對,不要跟我說什麼年終獎又不會因為關機就沒了,對于一個窮到信用卡要分期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比第一時間知道自己能拿多少錢更要緊。

刷朋友圈、刷微信、刷微博,8點到12點,手都要戳抽筋了,還是沒消息。算了,還是先完成工作吧。萬一要等到晚上8點,今天的關機體驗就作廢了(報社要求晚上10點前完成體驗)。

于是,我将關機時間定在了中午1點到下午3點。上午沒消息,極有可能就是下午快下班的點了。13:00—15:00安靜睡個午覺,迎接驚喜。

人算不如天算,關機前十分鐘,報社微信群炸了:來了。

“卡”在大事剛剛發生時這個點關機,因為“缺席”,兩小時顯得有些漫長。别說看書,連追劇都沒有吸引力了。想起快遞還在報社,第一次覺得,專程去報社拿快遞并不是誇張的事(我家住金銀湖,離報社15公裡)。

洗車,拿快遞,我發現人隻要一直在“動”,時間便過得很快。“解禁”後打開手機,并沒有想象中的“熱烈讨論”。

我覺得自己很好笑。為了逃避焦躁的情緒,特意跑到報社拿快遞以混時間。然而,我的焦躁,不過是自以為“缺席”了某些“大事”。

隔離第二天:

關機時間:8:00—12:00

關機治好了“出門困難症”

大年二十九,特意選擇了上午8:00—12:00關機。今天要陪爸媽走親戚,這個時間段大半是在路上。

路上的時間總是很好過的。以前坐車上時不時刷下朋友圈,沒手機玩了,跟父母說說話,看看我大武漢的風景,也是極好的。

發現一件很神奇的事情,8點起床,收拾妥當竟然隻用了半個小時,還吃了頓很舒服的早餐。9點30分就出門了。

如果開機狀态,8點起床,我可能10點還在床上,11點都不見得能出門。大家說這是得了“出門困難症”。

症結就是“手機”。

對于一個重度“手機依賴症”的人來說,早上睜眼後第一件事一定是刷微信和朋友圈。朋友圈一點開,憂國憂民的,躊躇滿志的,心靈雞湯的,美容美食的……大事小事潮水般湧來,點贊、評論、建議,有時候還會轉發。

呐,和皇帝批奏則一樣一樣的。

快則十分鐘,慢則半小時,得看當天“奏折“質量。萬一有朋友私信重磅八卦,嘿嘿,沒個一小時下不了床。

“關機”就像是“今日不用上朝”,穿衣、洗漱特别利索。反正關機了,賴床也沒意義了。不關機,會覺得不刷朋友圈就會錯過無數大事。其實,我什麼大事也沒趕上,倒是浪費了不少時間。

說到底,還是一個“自制力”的問題。對手機的依賴,不過是為自己的“懶”找了個更舒服的方式。

隔離第三天:

關機時間:7:30—13:30

關機6小時漏掉“幾十億元的産業”

失策,失策,今天關機時間段的選擇出現重大失誤。

本來我是計劃睡到10點再起床。但今天大年初一,要去老公親戚家拜年。早上8點,我媽就開始踹門了。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忘了拜年要趁早,一大早各種微信群就紅包滿天飛了!

更惆怅的是,到親戚家時大概是10點,打牌的打牌,看電視的看電視,玩遊戲的玩遊戲……隻有我,既不喜歡打牌,也不想看春晚重播,電腦輪不到我,隻能幹坐着。再一想到微信群搶紅包的盛宴,整個人都不好了。

無趣、坐立不安,分分鐘想開機啊。沒辦法,我隻能把老公從牌桌上拽下來。他玩手機,我來打,兩個小時輸了100多塊。

吃飯時也盯着牆上的鐘。沒手機玩的時候人特别愛思考。今天關機時間隻比昨天多兩個小時,為什麼我會覺得難熬?認真地說,的确是因為不能搶紅包。在我看來,搶紅包讓我和朋友們之間有了互動,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節日的喜慶,與其說搶的是錢,不如說是搶快樂。

讓我坐立不安的正是這種“快樂被剝奪”的感覺。

終于到點開機了,滿屏“紅包皮”,數了數,至少漏掉了30個紅包。錐心之痛!好像漏掉了“幾十億元的産業”似的……

(王恺凝:一到開機時間就專心搶紅包,鞋套都來不及脫)

隔離第四天:

關機時間:7:30—15:30

延遲半小時才記得開機

由于8日關機6小時“精神恍惚”,老公還發了條朋友圈:“老婆單位搞‘關機體驗’,本來她可以做一枚安靜地刷朋友圈、搶紅包的美女子,我就能默默打牌了。可因為關機,她成了刷不了朋友圈、搶不到紅包而拽我下牌桌的奇女子。還有4天體驗才結束,也許她沒崩潰我先崩潰了。”

但是今天的關機8小時證明,他想多了。

我不僅沒崩潰,還“關”出了新境界:真想一直關機啊。

今天就我一人在家。是的,特意支開他們,我就想看看,我能不能獨自“脫機”8小時。

并沒有想象中的焦慮,甚至可以說很平靜。早上10點吃完早餐後,翻出“蔣勳說宋詞”。說來慚愧,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看了三個月了還沒看完。一方面是自制力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工作原因,記者普遍刷朋友圈有瘾。我也不例外,每隔十分鐘就刷一下,生怕漏重要線索。讀書時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完全沒有整段時間靜下來閱讀。

微信窗口上的紅數字像是會招手,讓人動不動就想去看下。心不靜,導緻閱讀效率特别低下。

今天不同,“合法”關機心安理得。不用擔心漏線索,也不用理會微信窗口有多少紅點……啊,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我甚至不想開機,因為開機就會迎來催稿留言,那才是令人崩潰的事。

心靜,讀書效率也尤其高,還記下不少詞。這在開機狀态下是無法想象的。吃過中飯後,找了部自己喜歡的電視劇,不知不覺開機時間已經過了半小時。

極不情願地打開手機。

想到明天能關機十小時就暗爽。

十分期待最後一天的全天關機。

隔離第5天:

關機時間:7:30—17:30

手機的本質作用還是打電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得了一種一接打電話就腦子一片空白的病。電話采訪是我最排斥的采訪方式,每次采訪前,至少要進行半小時的自我心理建設,還要在紙上列出完整的采訪要點,并且旁邊一定不能有人。

然而并沒有什麼用。依然一講話就舌頭打結,對話經常出現空白,隔着話筒都能感受到對方的“尴尬臉”。終于表達完自己的意思,挂掉電話不到三秒肯定會跺腳:“哎呀,有個問題忘了問”……

不止是對工作,對家人和朋友也會“犯病”。 QQ和微信成了我與他人最重要的溝通方式。是的,也不喜歡語音,人家都語音下一個話題了我還在打字回答上一個問題。

但爸媽和某人都喜歡電話溝通。不過我們通話時間一般不超過1分鐘,通常會在我的“微信說”的要求下結束。

關機、斷網,意味着我與世界“失聯”。現在是下午1點半。一小時前,由于今天的事情沒安排好,我和某人大吵一架。他按時赴約和朋友們吃烤全羊,我不得不在家陪父母招待來拜年的親戚。要換以前,早就微信、QQ輪番轟炸,可現在,我隻能幹等。

送完親戚已是下午3點,某人還沒回來。如果等到開機再跟他聯系,約好的下午5點多的電影就廢了。用我媽的手機打電話找他倒是可以,可萬一一語不合又吵起來怎麼辦?萬一他語氣不好我摔電話怎麼辦?萬一我語氣不好他挂電話怎麼辦?

在數個“萬一”的假設中,半小時後,我還是拿起了我媽的手機……

沒有“萬一”,人家已經到家樓下了:“早點打電話不就沒事了。”

關鍵時候,還是直接電話靠得住。不知道這次的關機體驗能不能治好我的“接打電話尴尬症”。

隔離第6天

關機時間:7:30—19:30

老套電視劇也看得如癡如醉

今天和某人去安陸親戚家拜年。親戚家正在看《鴛鴦佩》,已經快大結局了。老實說,非常無聊的電視劇,“N個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套戲碼,我竟然看得如癡如醉。

吃完晚飯後依然沒到開機時間,某人提議到“府河”邊走走。一到河邊,就看到遠處夜空星星點點,某人說那是孔明燈,可以許願的。我們也去買了兩隻孔明燈,放飛,虔誠地許下新年心願。如果是開機狀态,一定會錯過孔明燈。

隔離第7天:

關機時間:全天

整體來說就一個字:“爽”

體驗到今天,整體來說就一個字:“爽”。

我沒有如想象中的崩潰,相反很享受關機狀态(初一搶紅包除外)。靜心看書、全心看電影、坐車時看着窗外思考人生、發現一些從前忽略的風景……這大概也是因為是假期的原因,沒有工作壓力,不擔心“漏稿”;一直和家人在一起,也不用擔心“失聯”。

今天關機16小時,除去睡覺時間,幾乎是一整天都不能開機。吃吃睡睡中,轉眼就到了晚上11點。所以平時離不開手機,究其原因是自己不想離開手機。

假如是上班時間,半小時不開機我都會崩潰。但是如果讓我在上班時間“合法關機”,我想我内心一定是竊喜的。(編輯:劉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