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二次元令人厭惡的人物

二次元令人厭惡的人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01:09:19

“畢竟老夫也不是什麼惡魔”。

在縱觀諸多二次元作品後,你可能會覺得這句話的味道有些變了。在前赴後繼的創作下,各種套路和梗都被玩得十分透徹.從好些年前開始,二次元作品就對劇情的反轉乃至神反轉有了很高的需求,不藏幾手能打的牌就很難得到觀衆的好評。

而在這場反轉大潮中,惡魔可以說是最大的“受害者”,這個邪惡的化身被迫從良,把“惡”和“魔”剝離了開來。到了今時今日,恐怕很多動畫觀衆在看到惡魔角色登場時,都已經不好判斷它到底是善是惡了。

二次元令人厭惡的人物(惡魔也能變得超可愛)1

醫者仁心薩卡茲,物理超度薩科塔

在二次元作品中,惡魔也經常會用demon一詞來代替,該詞語源自古希臘語的daimōn,本意是用來描述一種介乎于神和凡人之間的靈,後來在基督教的影響下才逐漸變成邪靈的代稱。所以有時候為了将兩者區分開來,也會用devil(魔鬼)一詞來描述基督教惡魔,比如《惡魔人》中的惡魔使用的就是用デビル(devil)。

而在國内的網絡小說中,惡魔和魔鬼經常被設定為兩個種族,雖然同為邪惡勢力,但前者多為混亂無序的個體,後者則經常是團結一緻的陣營。

但在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中,卻很少會将惡魔和魔鬼分開來描述,隻要是源自西方傳說的邪惡魔物,大多都會被直接歸入惡魔的概念中,原本屬于魔鬼概念裡的魔王,更是用諸如“魔物之王”等概念代替。

所以在大多數的二次元作品中,所謂惡魔就隻是原型出自西方傳說的架空邪惡生物,隻不過它到底邪不邪惡現在變得有點不好說罷了。

二次元令人厭惡的人物(惡魔也能變得超可愛)2

惡魔一詞的弱化,最明顯就莫過于用來描述角色性格的小惡魔系一詞的誕生。

小惡魔系角色,大多數時候會用來描述女性角色,她們總是在惡作劇或正在準備惡作劇的路上,她們純真無害的外表隻是為了掩飾想要戲弄别人的性格。

但另一方面,小惡魔系角色的惡作劇和戲弄又永遠會止步于某個界限,她們的玩笑大多隻是些無關痛癢的事情,她們喜歡惡作劇也往往隻是為了掩飾自己善良的本性。

從上述的特點中可以看出,小惡魔系角色很多時候就是傲嬌和輕度腹黑的混合體,像是一隻弱小的惡魔一樣總想着給别人帶來麻煩,但實際上卻沒有什麼破壞力,偶爾踩到别人雷區時還會因此失落很久,這也是小惡魔系角色推動劇情發展的常見橋段。

二次元令人厭惡的人物(惡魔也能變得超可愛)3

如果嚴格按照小惡魔系的定義來看,《宇崎學妹想要玩!》的女主角宇崎花就是十分典型的代表,題材相似的《不要欺負我,長瀞同學》的女主角長瀞同學也屬于此列。

但作為一種複合屬性,要完美符合小惡魔系的定義顯然沒那麼容易,因此很多時候隻要一名角色的某個小惡魔系特點比較鮮明,也都會被歸入這個分類中。這個特點通常就是一定程度的腹黑或毒舌,又或者單純喜歡惡作劇。

比如說《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裡的一色彩羽就比較貼合前者。至于後者,我們一般稱之為熊孩子,隻不過到了二次元裡就成了一種萌要素。

二次元令人厭惡的人物(惡魔也能變得超可愛)4

但小惡魔系的重點其實在這個“小”字上,嚴格來說這個詞隻能算是惡魔一詞詞義弱化的契機,它通過這個前綴來降低惡魔的威脅性和破壞力,用于描述那些不懷好意但又沒有達到“惡”這一水平的行為。

而惡魔一詞真正被弱化,則是在它單純用來作為一種表象來使用的時候。又或者說,當典型的惡人開始頻繁被洗白的時候。

排除小惡魔系之後,惡魔一詞的重點在于惡字上,因為當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成了魔。但在惡這方面,創作者們最擅長的套路無非就是“必要之惡”,通過類似于必須要有一位巫妖王的橋段來暧昧化正邪之間的界線,把純粹的惡變成可以接受的惡。

二次元令人厭惡的人物(惡魔也能變得超可愛)5

《魔法禁書目錄》裡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且不提裡面幹脆就有個必要之惡教會,動畫觀衆十分熟悉的一方通行大爺就是最典型的亦正亦邪角色。配上一個最後之作,雖然嚴格意義上一方通行并不符合某些屬性的定義,但在觀衆眼裡他就是變種的傲嬌加腹黑,跟小惡魔系的區别就是惡的程度罷了。

這種或許可以稱為大惡魔系。

這種“惡魔”的出現,自然就弱化了惡魔一詞的辭意。但這些亦正亦邪的角色,在日本創作者群體裡中已經算是一種曆史悠久的傳統,除了一些低齡化、大衆化、或是風格比較特殊的作品外,純粹的惡反倒更少出現。

基于這種觀念和創作習慣,惡魔系角色逐漸變成一種另類的善其實也是一種必然趨勢。

文:lock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